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餘文娟)從一名退伍軍人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村黨支部書記,生長在信陽這片紅色熱土上的郝中魁,在大別山紅色文化的薰陶下,盡職盡責服務群眾,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在家庭中既是愛崗愛家的丈夫,也是以身作則教育子女的父親,用扎紮實實的軍人作風贏得了鄉親們和家人的一致讚譽。
郝中魁家庭照
立志參軍報國 打開黨建新局面
現年56歲的郝中魁從小就受老一輩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影響,心中早早便有了難以割捨的軍人情結,從小立志參軍報國,17歲參軍,1986年復員,先後任村小教師、村計生專乾等職務,2008年開始任村黨支部書記。息縣楊店鄉永紅村是一個典型的軟弱渙散村,村裡沒有辦公場所,為迅速找到工作的突破口,郝中魁決定從建強支部開始。2009年,他多方籌資,高標準新建了6間兩層的村部辦公樓,一下子打開了村裡黨建工作新局面。
隨後,他狠抓項目建設不放鬆,先後爭取各類扶貧項目資金近1000多萬元,力促全村基礎設施進行大的改善。先後完善本村基礎設施,硬化4米寬水泥路10餘公裡,硬化渠道8600米,修橋涵114座,打深水井35眼,整理耕地200餘畝,新建標準化村小學一所,佔地5000多平方米,方便村民子女及留守兒童接受教育,建成標準化公廁、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等。
細化脫貧規劃 創建省級生態村
為使永紅村早日脫貧致富,郝中魁細化脫貧規劃,結合脫貧實際,他提出了創建省級生態村的工作目標。在他的主導下,2018年10月,全村建立了一套人居環境長效機制,每個村民組不少於兩名公益崗位保潔員,籤訂農戶保護環境的「三包」承諾書(房前屋後包綠化、包打掃、包清運),使全村人居環境達到農戶門口有路、門前有綠化、院內有衛生廁所、村內有漚肥池的「四有」標準,全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主動擔當作為 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作為永紅村支部書記,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動擔當作為,帶領村兩委認真排查,逐戶走訪,設卡設點,嚴防死守,對重點人員實行24小時監管,確保全村群眾的生命安全。他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先後獲得「信陽市首屆最美退伍軍人」和縣表彰「明星黨支部書記」,永紅村多次被縣鄉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身教重於言傳 傳承紅色基因
在家庭中,郝中魁夫婦尊老愛幼,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努力踐行著愛國愛黨、勤勉求實的紅色家風,他的父親就是一位有著5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的三個子女從小便傳承紅色基因,學習刻苦,生活簡樸,都在大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大學生黨員。
在紅色家風的影響下,愛崗敬業,助人為樂已經成了郝中魁一家人的共同特徵。郝中魁說:「我們一家人都生長在紅色土地上,紅色基因也早已紮根於每個人的心中,傳承紅色基因,熱愛祖國,熱愛家庭,誠信友善是我們一家人都會堅守的初心。」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0376-6880376,投稿郵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