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碼一直是支付行業的「毒瘤」,目前,基本上每家支付公司都玩的很溜,但是跳碼損害的是用戶的利益,對代理商沒有直接的影響。
支付行業還有一個「毒瘤」,那可就對代理商影響巨大,有的POS代理商是聞之色變,膽戰心驚,因為它可能會給代理商帶來巨額損失,這就是「拒付」。
近日,有網友在群內爆料,因擔心用戶惡意拒付,而不敢發貨給對方,來看下:
網友爆料稱,由於這個用戶太爽快,費率、押金等等都不問,直接要發貨,令爆料人感覺不靠譜,害怕是拒付團夥,所以藉口沒貨了而沒有發貨。
來看下爆料人與這個用戶的聊天記錄:
爆料人是某刷的代理商,起初對於用戶急於拿機器有點懷疑,特別是把商戶註冊連結剛發過去,對方馬上就說註冊好了,更是很不理解,但是後來用戶願意付押金,爆料人又有點動搖,畢竟如今開發一個用戶也是不容易,但是此網友以前經歷過拒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最終還是決定放棄,不做這個業務。
為了防止拒付的發生,爆料人還總結了一些經驗,以此來預防有拒付風險的潛在人員:
公寓地址不發貨
沒詳細地址不發貨
沒實名不發貨
寄付不發貨
不問費率不發貨
不問押金不發貨
沒信用卡認證不發貨
「拒付」一直以來令支付公司以及代理商很頭疼,而且早期的拒付團夥,詐騙金額更是驚人,少則幾萬元,多的幾十上百萬,而支付公司又不願意報警,害怕牽涉到自身問題。
因為虛假商戶刷卡業務本就是不合規的,是屬於灰色業務,所以,一般支付公司都是將拒付的損失轉嫁給代理商,以代理商對入網商戶審核不嚴為由,由代理埋單,並且將這個行業潛規則寫進代理合同,讓代理商背黑鍋,而支付公司就只管「躺賺」了,不承擔風險,風險都轉移給了代理。
不過,對於跟支付公司直籤的一些小代理,可能對於拒付的損失,還是得由支付公司來最終買單,因為小代理拿貨不多,後臺分潤也不多,遇到拒付金額比較大時,可能就撒手不管了,後臺分潤也不要了,再把下面的用戶切機,更換其他品牌機器。
上面的聊天記錄,是另一位網友向支付壹線諮詢求助「拒付」的事情,他遭遇拒付事件,金額達到32萬,準備放棄這個品牌,改換其他機器,又擔心支付公司會找他索賠這筆拒付款。
其實,對於「拒付」,支付壹線已多次進行了深度解析,應該怎樣處理與面對,老粉絲都知道了(如果你還沒關注支付壹線就趕緊關注),惡意拒付本就屬於詐騙,但是,「屎不挑不臭」,很多支付公司遇到拒付詐騙,都不願報警處理,擔心自己的公司,自己的業務經不起配合調查,搞不好,拒付的損失沒追回來,還面臨被監管層巨額罰款,那就會得不償失。
所以,支付公司都將這個「拒付」的風險轉移給了POS代理商,而代理商也是有苦難言,既然看好支付行業,為了做支付,為了做代理,為了能「躺賺」,也只能冒險去做了,畢竟每家支付公司都是這個套路,沒得選擇。
支付公司直籤的大機構大代理,因為每月分潤金額很高,所以拒付的損失,支付公司完全能從代理後臺扣除,即便分潤不夠抵扣,也可以每個月分期來扣除,大代理即便十分不爽,很不情願,也沒有辦法,只能打掉牙齒往肚裡吞,畢竟誰也不想放棄這個躺賺的分潤收入,不想關停代理後臺。
而對於中小代理商,支付公司可能就沒轍了,拒付損失可能只能自己來承擔,因為中小代理的後臺分潤少,不夠抵扣,如果代理商再將下面的用戶切機,後續分潤將會更少甚至歸零。
但是,支付公司一般也不會去起訴代理商,來追償這個拒付的損失。
因為,即便從代理合同來看,有條款要求代理商承擔拒付損失,支付公司可以起訴代理商違約,但是,畢竟代理商並不是拒付的詐騙分子,不是作案人,既然有詐騙的違法實施者與違法實施行為,而代理商又沒有能力來承擔這個損失,所以,法院也不會支持支付公司的訴求,而是會要支付公司報警處理。
而支付公司就是不願意報警。
即便法院支持支付公司的主張,判決代理商承擔拒付損失,賠款給支付公司,那麼,代理商最終也會採取報警處理,這也是支付公司不願看到的。
所以,代理後臺分潤款不夠抵扣拒付損失時,支付公司一般也不會起訴代理商來進行追償。
不過,對於「拒付」問題,近兩年來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從支付公司角度來看,為了減少拒付發生率,支付公司也在不斷完善風控體系,比如收集完善黑名單,並且支付公司之間也相互交換黑名單數據,這樣就可以避免詐騙分子用同一套註冊資料,拒付完這家又去拒付那家,身份資料上了支付公司的黑名單,就無法註冊了。
其他風控手段還有要求用戶信用卡認證(拒付詐騙分子往往購買他人身份資料來註冊,但是同名信用卡一般買不到)、掃臉認證等等,隨著風控系統的完善,風控力度的加強,目前來說,拒付詐騙的發生率已經降低了很多。
而從社會大環境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家也是加大了對於詐騙的打擊力度,嚴打買賣銀行卡,嚴打微信QQ帳號出售,嚴打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甚至以前作為工商局處理的定性為商業糾紛的欺詐,現在也是作為詐騙來立案。
譬如,幾十元進價的保健品,幾百幾千元賣給老年人;譬如,女網友說要見面,清吧裡面消費幾千上萬....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相信大家都在電視新聞上看過,說不定你還親身經歷過,早幾年碰到這樣的事情,受害者即便報警,一般警方也是不立案的,會認為這是商業糾紛、價格糾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建議你去找工商局解決,而工商局也解決不了,會建議你去法院起訴...而騙子嘗到了甜頭,就會變本加厲,愈演愈烈。
這幾年通過國家加大打擊力度,類似這樣的事情,都會立案偵破,找到其中涉及的違法點,進行打擊處理。
最後,如果你剛進入支付行業,還不懂什麼是「拒付」,或者你是老鳥,但是很幸運,還沒碰到過「拒付」,對拒付不是很清楚,可以查閱支付壹線以前的文章了解:
重磅!「拒付」第一案誕生
《支付界又一新套路誕生!支付行業恐成套路最多的行業》
關注支付壹線,掌握支付動態!
進群請轉發後留言~
近期熱點:
電話不接微信不回,中付管家又一代理商被「割韭菜」
又有兩家支付公司關停代理後臺提現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