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一句出自《老子》的諺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待人之道,精明獲利一時,厚道卻可安享一世。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不跟太精明的人共事。
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很獨特,那就是尚「拙」。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他堅信,太精明,善於玩心機的人,不善於好好做事;能做成事的人,不用玩心機。
在他眼裡,那些簡單率真、毫無心機、充滿熱忱、對工作一絲不苟的人,往往極具匠心精神。所以,他對玩心機的人總是敬而遠之。
人不能總想佔小便宜,總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當你回歸厚道時,反而會比精明得到更多。
《紅樓夢》第五回中揭露王熙鳳命運的一支曲子:「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周瑞家的也形容她「少說些有一萬個心眼子。」
很多時候, 過於精明,過於算計的人,往往會錯失更多東西。包括親情,友情,愛情,貴人,機遇,等等。
常言道: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太陽一到中間,馬上就會偏西;月圓,馬上就會月虧。太用力的人跑不遠,太精明的人不會得到更多。常懷寬厚之心,厚道待人,不要計較一時得失,懂得讓利於人,才能收穫更好的未來。
李嘉誠囑咐兒子的一段話:「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肯低頭,就永遠不會撞門;肯讓步,就永遠不會退步。太過精明,太過計較眼前的得失,不懂得讓利,很可能賺了眼前,卻輸掉未來。
《水滸傳》中,水泊梁山最初的寨主是人稱「白衣秀士」的王倫。王倫本是一名落第秀才,因屢考不中,拉了一批弟兄在梁山安營紮寨。手下有宋萬、朱貴、杜遷三人,聚集著七八百個小嘍囉。雖然是梁山泊的首任寨主,但為人斤斤計較,愛算計,心胸狹隘不能容忍比他強的人,對前來投奔的林衝、晁蓋等人屢次刁難,後來在晁蓋的送行宴上,被林衝火併。不僅梁山寨主的地位沒有保住,連性命都丟了。
很多人引以為榮的口頭禪:「我的朋友胡適之。」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文壇,胡適的厚道是出了名的。他不像魯迅那樣尖刻,不像徐志摩那樣多情,也不像錢鍾書那般驕傲,他寬厚、善良、真誠。
一句「我的朋友胡適之」,曾經是許多人的口頭禪,無論相識與否,文人雅士、社會賢達多引以為榮。胡適的朋友自然多是志同道合的文化學術界的精英,但也不乏社會下層的廚師、菜夫、引車賣漿者。這樣好人緣,是和他的厚道分不開的。
1938年,胡適去了美國當駐美大使,他沒有多少外交經驗,四處求人,每天都要應酬,累得半死,情緒極差。然而他的下屬,卻絲毫沒有被他的壞情緒波及。
胡適寄給他妻子的信裡說:
我現在做的是受罪的事,但你知道我的脾氣,我不去就罷了,去了,我總要把全副精神擺出來,總不要叫人家看我的臭臉,總不要叫大家跟著我受罪。
胡適教育自己兒子說:
合群有一條基本規則,就是時時要替別人想想,時時要想想『假如我做了他,我應該怎樣?我受不了的,他受得了嗎?我不願意的,他願意嗎 ? 』你能這樣想,便是好孩子。
「政敵」魯迅先生描述他: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著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著頭想一想。
胡適常掛在口頭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做人要在有疑處不疑。」寬厚仁慈,不去斤斤計較,厚道之人,必有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