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專題 | 醫工交叉,合作共贏——CNS 2020人工智慧與前沿影像論壇精彩薈萃

2021-01-22 神經時訊


源於臨床,高於臨床,回歸臨床。醫工交叉,互補合作,共贏發展。11月7日下午,第四屆中國臨床神經科學峰會神經系統疾病人工智慧與前沿影像論壇召開,來自醫科/工科領域的權威專家共聚一堂,進行了多維度的精彩匯報。 來自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的俞聲教授介紹了第一個完整意義的高通量表型鑑定算法——PheNorm。俞聲教授指出,自動表型鑑定具有快速、低成本建立研究隊列、大樣本、可發現罕見病患者等優點。表型鑑定算法的開發瓶頸在於需要臨床專家設計提供機器學習模型使用的特徵變量,需要臨床專家至少閱讀數百名患者的病歷,並人工標註是否具有該表型,作為訓練樣本。而高通量疾病表型鑑定分類準確,不需要臨床專家輔助(如特徵設計、樣本標註)。PheNorm使電子病歷分析能力得到巨大提升,推動了精準醫學研究。

劉濤教授:基於神經影像的新技術在腦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與應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濤教授在報告中介紹,基於神經影像的新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腦網絡指標構建與分析、腦結構指標構建、多中心數據分享新技術(區塊鏈)。通過深度學習,可以解決分類任務[臨床結局預測(卒中復發致殘預測、腦幹梗死致殘預測)、輔助診斷分類]、回歸任務(狀態評估)、圖像分割(如基於MRA影像的腦血管分段及重建斷裂補全)、圖像生成(腫瘤/病灶圖像生成/補全、不同模態圖像生成)等問題。腦網絡指標構建與分析包括腦網絡屬性、動態腦網絡、有向功能網絡、虛擬腦網絡。腦結構指標構建包括灰質指標、白質指標、結構複雜指標。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搭建腦血管病數據多中心共享平臺。

熊云云教授:自動化灌注評估軟體在急性卒中的臨床應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熊云云教授表示,自動化軟體可以提供參數指標,在急診時即刻給醫生提供建議,輔助醫生進行臨床決策。但現有市場上自動化灌注評估軟體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不僅僅是費用昂貴,更多的是準確性問題。國內亟需經過臨床試驗驗證的自動化灌注評估軟體。TianTan PWI評估臨床應用研究將會成為符合SPIRIT AI和CONSORT AI標準的人工智慧研發路徑,未來研發將更需要關注側支循環及動態數據的智能分析。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姜勇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目前大數據領域存在的難點、痛點,並給予了一系列建議。他指出,理想的人工智慧數據的需求包括:①數據的代表性:大樣本、多中心、全維度;②數據的質量: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標準化;③結局信息:準確的診斷、隨訪結果;④科學的研究設計:前瞻性的研究設計、混雜因素信息的收集。臨床研究數據管理的原則包括:①規範數據生產過程,保證數據質量;②實施數據分級管理,保障數據安全;③完善公共平臺建設,提高分析效率;④建立數據共享機制,促進合理利用。天壇醫院建立了多學科數據團隊,專業化職責分工,實現臨床研究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臨床科研一體化數據。姜勇教授介紹了天壇醫院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的數據管理和共享平臺的數據分級管理、數據使用申請流程、管理系統,他表示,未來的目標是建立起符合國際標準FAIR原則的臨床研究資料庫。

人工智慧技術、醫療設備的研發,在真正的臨床中應用才能實現其臨床價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楊岸超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目前國產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應用情況,並對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楊岸超教授表示,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包括睿米、華科、rosa、華志等。機器人系統臨床應用包括立體定向活檢、複雜穿刺引流分流手術、輔助腦室鏡手術、導航輔助定位、SEEG電極植入、LITT雷射間質熱凝、DBS手術等。展望未來,楊岸超教授在以下5個方面提出設想:①智能態的載體:「腦」進步——高程度識別、融合更多模態影像數據,數據處理更智能、精細、快速;「眼」進步——註冊速度提升,精度優化,對面部識別更加精細,術中主動糾偏。②輕量化與穩定性。③基於5G網絡的遠程機器人控制技術。④全息視覺配合機器人手術。⑤機器人硬體優化:自動顱骨孔鑽,多臂機器人,機械臂優化,各種手術設備持器。

趙萌博士:AI在基於平掃CT腦出血病因早期判別中的應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趙萌博士在報告中指出,腦出血病因眾多,危害嚴重,治療方式不一,儘早、準確地判斷腦出血部位、類型對下一步的治療至關重要。藉助AI可以得出每種疾病病因的可能概率,得到輔助後,醫生診斷疾病的敏感度、特異度均有提高。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教授對我國自主研發的重大研究成果——腦網絡組圖譜,進行了系統而深刻的講解。腦網絡組是以腦網絡為基本單元的組學,它由腦網絡節點和節點之間的連接兩個基本要素組成,這兩個要素可以在宏觀、介觀和微觀尺度上來定義。腦網絡組圖譜是比現有腦圖譜既具有更精細的腦區劃分、又具有亞區解剖與功能連接模式的全新活體腦圖譜。腦網絡組圖譜思想的提出將引領人類腦圖譜未來的發展從標本走向活體,從粗糙走向精細,從單模態走向多模態。腦網絡組圖譜的應用包括:明確男女情緒調節方式的差異;尋找精神分裂症神經影像生物標誌;腦疾病DBS治療精準定位。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賀永教授表示,人腦複雜網絡研究是腦科學領域的重要國際前沿,對於腦疾病領域具有重要價值。人腦網絡連接模式重構與解析方法缺乏,基於神經影像大數據,建立人腦複雜網絡重構、解析、統計和可視化計算方法體系,為人類認知加工的腦網絡機制研究、腦疾病的腦網絡受損機制和臨床評估提供了創新技術和理念突破。

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吳丹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微結構成像的概念,包括q-space擴散成像、t-space擴散成像,並介紹了t-space微結構成像技術的原理、序列、模型、臨床轉化及臨床應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劉亞歐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脊髓成像研究的最新進展及其團隊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劉亞歐教授重點介紹了脊髓成像的基本序列和進階序列、神經免疫疾病脊髓病灶的診斷以及脊髓成像研究進展。

田捷教授:基於人工智慧和臨床大數據的臨床影像組學與應用

中國科學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主任田捷教授在報告中指出,目前臨床診療過程面臨三大挑戰:術前影像不準確,術中治療憑經驗,術後病理太滯後。田捷教授表示,這既是挑戰,也是臨床精準診療的機遇。人工智慧可以加速智能診斷,影像組學可結合醫學影像、基因和臨床大數據,利用人工智慧方法高通量地提取並分析腫瘤信息,為臨床提供輔助決策支持。

看完記得關注點「在看「❤️


相關焦點

  • 突破醫工交叉前沿技術,第二屆中關村「醫工谷」創新創業高峰論壇落幕
    」(下稱「醫工谷」)創新創業論壇於2020年12月26日順利召開。  趙罡:優勢醫工打造中國「矽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罡表示,醫學與現代工程技術的交叉融合是推動醫療健康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醫工交叉與融合也是現代工程科學追求的永恆主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整合健康資源、健康產業,建設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國。
  • ISICDM 2020:中外院士齊聚、五大主題論壇,疫情難擋這場理工醫跨...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純明教授自創辦以來,圖像計算與數字醫學國際研討會一直是醫工交叉的前沿陣地中外院士齊聚本屆大會,將有重量級的理、工、醫學術專家亮相。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教授、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侯任主任委員劉士遠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田捷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劉再毅教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蔣田仔教授、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周少華教授等多位醫工交叉的嘉賓將發表大會報告。
  • 第一屆DICP人工智慧高峰論壇暨大連市科協年會前沿高端論壇成功舉辦
    第一屆DICP人工智慧高峰論壇暨大連市科協年會前沿高端論壇成功舉辦 2020-12-09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名家雲集,聚焦前沿」——中國腦科技創新發展論壇2020「雲上」召開
    本站訊(通訊員 邵文威)為聚焦全球腦科學技術的研究前沿,加速助推腦科學領域的繁榮發展,近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天津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腦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雲端隆重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醫學部主任顧曉松教授擔任大會主席,以「聚焦腦科技研究最新進展,探討腦科技研究前進方向」為主旨,邀請到海內外眾多知名專家和學者,圍繞腦功能基礎、腦成像技術、腦疾病診療技術、腦機交互、類腦與類生命系統等專題,共同探討腦科學技術領域在基礎研究、科技創新和臨床應用方面的新成果、新思路。論壇涵蓋主論壇特邀報告、分論壇專題交流和研究生學術研討等三大版塊。
  • 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與頭豹研究院籤署專題活動戰略合作...
    2020年11月7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以下簡稱「GHF大會」)組委會與頭豹研究院在上海會德豐大廈舉行GHF第二屆大會專題活動戰略合作籤約儀式。  沙利文大中華區主管合伙人、董事總經理王晨暉代表頭豹研究院出席並接待GHF大會組委會副主任、北京華夏鴻力健康科技研究有限公司總裁羅曉芹一行。
  • 2020中國康復機器人論壇精彩報導
    2020年11月29日,在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期間,2020中國康復機器人論壇(CRR2020)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召開。會議邀請了國內近20位頂尖康復機器人專家做專題報告,探討康復機器人先進技術及未來發展,通過康復領域內的專家學者與企業高層管理者的交流,強化產、學、研、醫協作,推動我國智能康復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來自全國康復機器人研發、生產與臨床應用機構的相關專業人員參與了本次論壇,總計有近3000人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與本次論壇。
  • ...曠視出席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_綜合_江西網絡...
    (I-AIIG)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作為國際支持機構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拉開帷幕。論壇匯聚了AI領域近70位領軍人物和60多家機構,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交流國際治理智慧。曠視作為人工智慧治理的積極倡導者和務實推動者,受邀出席「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治理展望」專題討論,與國內外AI大咖同臺,從企業的視角探討了人工智慧治理的方式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 日照壹美整形鼻整形前沿技術高峰論壇盛大召開
    7月11日-12日,「共贏未來 · 鼻整形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於山東日照隆重舉行。日照壹美天成美容整形醫院迎來了國內一百多位鼻整形專家、醫師,共同研討鼻整形發展趨勢,分享鼻整形技術前沿成果,演示解讀鼻整形手術實操技術。
  •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及其他應用學科的交叉融合 來源:數學科學學院   時間:2020-11-19
  • 2020啟智開發者大會:AI醫療平臺素問系統誕生,智慧醫療煥然「醫」新
    (鵬城實驗室人工智慧中心智慧醫療負責人馬婷主持會議)瞄準行業痛點,權威專家多維度解讀鵬城實驗室人工智慧中心主任李革的開場致辭表示:依託建設國家大科學裝置,鵬城實驗室希望以前沿的網絡與智能技術賦能國家重大產業
  • 2020SHOWTECH大會即將開幕
    當展示遇見科技,當2020SHOWTECH大會開幕時間臨近,一場主論壇、六場專題論壇、超過五十五位業界嘉賓分享各自奮戰2020的精彩歷程、幾十家相關科技企業線上線下同期展示、超越千人通過數位化平臺提前預約門票......2020SHOWTECH大會即將揭開神秘面紗!
  • 戰疫雙俠高峰對話張文宏、吳凡將出席2020世界人工智慧健康雲峰會
    2020年7月10-11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健康雲峰會線上舉辦,特別設置「戰疫雙俠高峰對話」,邀請「疾控女俠」——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吳凡副院長,「硬核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就「AI如何應對全球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這一話題展開對話,同臺觀點交鋒,分享精彩見解。
  • 2020百度雲智峰會智慧城市專題論壇:為政新治理、為企新動能、為民...
    2020百度雲智峰會智慧城市專題論壇:為政新治理、為企新動能、為民新服務 2020-12-21 18:27
  •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人工智慧分論壇探討人工智慧...
    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 倫曉璇)11月24日上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人工智慧分論壇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枕水廳成功舉行。本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協辦。論壇以「人工智慧:育新機,開新局」為主題。
  • 2020年「智能航運發展」雲論壇在大連舉行 聚焦智能航運發展
    圖為會議現場。 朱喜田 攝中新網大連6月7日電 (吳江濤 記者 楊毅)大連海事大學與中國航海學會6日在遼寧大連聯合舉辦2020年「智能航運發展」雲論壇。論壇旨在加速實現傳統航運要素與現代信息、通信、傳感和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深度融合。
  • 第七屆中俄工程技術論壇在京舉辦
    為搭建中俄學術、技術和產業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推動兩國在工程技術領域的廣泛深入交流,促進兩國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俄羅斯科學工程協會聯合會主辦的第七屆中俄工程技術論壇於11月24日在北京舉辦,論壇主題為「中俄攜手 共創共贏」。
  •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新基建」催生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
    人民網北京8月11日電 (趙超)8月10日,中國科協與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2020中國科技智庫論壇在京召開。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在論壇上分享了電子科技大學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的情況,介紹學校推動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改革的實踐,包括構建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人才體系、設立對接國家重大需求的特色崗位、完善人才評價機制等方面的制度設計。   曾勇在會後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新基建」催生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落地應用與快速發展;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融合進一步深化,跨界成為創新的必然。
  • 首屆心腦神經疾病基礎研究與前沿轉化論壇在京舉辦
    本文轉自【中國網】;為深入落實健康中國戰略,推動我國心腦血管及神經疾病基礎研究發展,2020年8月28日,首屆心腦神經疾病基礎研究與前沿轉化論壇暨神經疾病表觀遺傳學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市大興區龍熙溫泉度假酒店會議中心舉行。
  • 2020中關村論壇將於9月17日在京召開
    在發布會上,翟立新介紹2020中關村論壇總體情況和亮點。他表示,中關村論壇創辦於2007年,經過多年發展,論壇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2020中關村論壇由科技部、中科院、中國科協、北京市政府主辦,教育部、中國工程院、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貿促會、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支持,中關村論壇組委會辦公室承辦。
  • 大咖雲集,智慧共享,「2020人工智慧與電力大數據論壇」在京召開
    大咖雲集,智慧共享,「2020人工智慧與電力大數據論壇」在京召開 發布時間: 2020-11-11 11:50:43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