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0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好轉,人民生活逐漸恢復常態,傳統的歲末演出旺季終於回歸。小布獲悉,在做好疫情防控、嚴格控制75%上座率的前提下,浦東的各大主要演藝場館,精心設計了涵蓋數十場各類演出的跨年檔節目單,共同唱響這個疫後重啟的辭舊迎新演出季。
郎朗加場、「梵谷」唱歌、江畔懷古
今年滬上最熱的劇院賀歲檔已由郎朗於12月9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率先揭幕。這場音樂會中,郎朗挑戰被譽為「音樂的珠穆朗瑪峰」的《哥德堡變奏曲》,開票10分鐘即告售罄,隨後便宣布於明年1月7日加演一場,也讓東藝的賀歲檔演出增至10臺13場。
因疫情影響,國外交響名團的新年音樂會集體缺席,轉而提升國內音樂演出的含金量,也成為浦東一眾演藝場館的共同選擇。位於三林的浦東大戲院,將於12月23日至27日連演5場3D多媒體音樂劇《梵谷》中文版。演出運用影像技術,讓舞臺化身為梵谷的畫布,將《杏花》《星空》《向日葵》等梵谷名作,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獲得沉浸式的藝術感官體驗。此輪演出中,梵谷一角由湖南衛視選秀節目《聲入人心》人氣選手、音樂劇演員翟李朔天飾演,生活中的「大鬍子」造型,已是活脫脫梵谷的形象,也讓他的舞臺演繹更具信服力,並吸引更多「粉絲」走進劇場,親近藝術。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辭舊迎新之際常引得人們發思古之幽情。位於浦東濱江的1862時尚藝術中心,將於12月31日晚上演江畔跨年音樂秀《天真·自得3.0》。一幅長長的古畫中,一群髮髻高挽、羅衣垂落的「古人」,優雅地彈奏著中國傳統樂器……由自得琴社拍攝製作的一系列視頻,迄今已收穫了超過3億的播放量,並受邀來到今年的央視中秋晚會現場。自得琴社此次獻演的音樂秀《天真·自得3.0》,十一首曲目將採用「原聲古琴+電古琴+世界音樂+電子音樂」的形式,實現傳統文化的破立新生。浦江的奔流江水、習習江風、鳴笛船隻,也將成為舞臺最寫實的背景聲。
吃頓飯、上堂課、笑一笑
這個辭舊迎新演出季中,浦東的舞臺上不僅有音樂薈萃,更有戲劇繽紛。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透過劇目表露出的多樣化形式與內涵,都能獲得感動與快樂。
「黃粱一夢」這個成語家喻戶曉,但它的故事卻並不是每個人都熟悉。從2020年12月31日到2021年1月1日,東藝上演的兩場話劇《黃粱一夢》,宛如在新舊交替之間,帶領觀眾一同「做一場黃粱夢」。該劇的演出形式頗有行為藝術之感,每場演出伊始,演員們都會淘米、蒸黃粱米飯,隨著劇情發展,米香飄滿整個劇場。演出結束米飯煮熟,演員再分給觀眾品嘗,因此很多觀眾戲稱這是一部「用來吃」的舞臺劇。該劇導演黃盈表示:「對我來說這是用一頓飯的時間講一個故事,這個時間概念很重要。」
明年1月2日,東藝還將上演同樣由黃盈執導的話劇《語文課》。從《烏鴉喝水》《曹劌論戰》,到《荷塘月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語文課》將以趣味橫生的劇情探討語文教育,在100分鐘裡濃縮從小學到高中的12年語文課堂。每位觀眾入場時,都會領取一份專用答題卡和一支鉛筆,並在觀演時學坐姿、練筆畫、讀文章,甚至參與接龍遊戲和隨堂測試。觀眾還可即興與演員一同「創作」,在「課堂」上向青春致意。
當下,助力宣傳疫情防護,也是戲劇作品必須肩負的責任和使命。12月26日,兒童劇《我和病毒躲貓貓》將在浦東大戲院獻演。在孩子們眼中,這一年裡人們都戴著口罩,就是在與新冠病毒「躲貓貓」。而在這部劇裡,主角「豆丁」和「皮克」穿越時空,與鼠疫、天花、牛痘、伊波拉鬥智鬥勇。孩子不僅能在有趣的故事情節展開「心靈冒險」,也能懂得「敬畏自然」的道理。
到劇場裡笑一笑,忘卻過去一年的陰霾,也是不少觀眾的心願。12月31日,浦東大戲院還將帶來「笑樂匯跨年相聲專場」。在師從郭德綱的笑樂匯相聲社班主高鶴彩領銜之下,搭檔張曉陽,以及《笑傲江湖》第四季總冠軍張聿、霍星辰等角兒也將一一登場,伴你喜迎新年。
文字:曹之光
原標題:《辭舊迎新演出季,數十場演出浦東「軋鬧忙」》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