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遠把書送到我手上時,就被雅致的精裝書,富有詩意的書名《今朝心悅獨吹簫》吸引了。翻開書,一首首飽含深情的詩感染著我,就一直讀下去,欲罷不能。
雍明遠觀察生活的視角寬廣,詩歌多方面地反映了鮮活的生活。詩中有著對當今盛世、祖國、故鄉的謳歌,對家和母親的摯愛,陪他走過千山萬水的朋友的深情,七一、國慶、七夕、三八節、詩友相聚、參加會議都在筆下。絢美的山水風眺,醇厚的鄉情,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別恨,感時懷人的胸中塊壘都入詩中。
仔細的觀察讓他見人所不見,敏感心靈記下了一次次感動。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第一次這樣繁榮興旺,而這一切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明遠將自己詠嘆融進了時代的合唱,如「有感改革開放四十年」「參觀豐谷酒王基地」等,他在詩中寫到:「南湖擊浪楊帆,風霜雨雪爛衣衫,萬壑千山血染。」(114頁)激情澎湃地謳歌我們黨,記下了時代脈搏的跳動,筆底波瀾翻湧。
明遠躍動著一顆火熱的心,他把這顆心無保留地捧給了世界,因此詩中灌注的愛常讓人感動。他心系普通群眾,秋雨過多傷農,他在「秋雨感懷」憂愁地寫道:「金桂花香次第開,秋山換季應時來。疏枝落葉千山瘦,宿鳥歸巢百草哀。眼看糧田翻綠葉,斜望秋雨打窗臺,栽禾憂恨違時令,錯季坑農淚兩腮。」(240頁)很多人的詩大都傷春悲秋,悲時悲己。雨下錯了季節,農民無法種地,作者為此兩腮滿是淚水,是悲農民。可見出生於農家的明遠,對農民深深的關心和愛。在「母親節憶母親」中寫道:「白鶴山邊翠柳楊,魏劉河畔痛失娘,相夫勞力不言苦,教子操心未覺忙。粗布舊衣逢日著,青湯菜飯每餐嘗。娘親重疾仙遊去,惹得我悲欲斷腸。」家是心靈的港灣,有父母方知道自己的來處。明遠用準確質樸的語言,寫母親相夫教子勤儉持家,母親逝去痛徹肺腑的情形,對母親的愛描寫得入木三分,悲痛得要斷腸了。雖然誇張不符合事理,卻符合情理,誇張而合理浪漫主義的詩作,淋漓盡致地宣洩著詩人的情感,感人至深。另外「戰友相聚綿陽」詩中寫道:「雪域高原馬革裝,保家衛國守邊防,那時玉面羞脂粉,今日青絲染白霜。感慨韶光東逝水,莫論成敗訴衷腸。綿州相見同圓夢,共舉金樽意韻長。」這是致敬青春致敬友誼的歌,寫出了深沉的同袍情。「莫論成敗訴衷腸。」不以世俗的成敗高看低待戰友的友愛、純潔可見一斑。書中一些寫友人的詩如「西江月.赴御膳房會友」「春憶故人」(197頁)等也寄興深微。「昔日相逢此境中,溪流飛濺遠山蔥。雲亭一別無音訊,憾對桃花滿樹紅」化用唐朝崔護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句,化用得很好,情感深切,湧動著作者的愛。
雖然千帆過盡,青絲成雪,已過知天命之年,但總是砥礪奮發的明遠仍然銳氣不減,心雄萬裡。他在詩中說「人生易老天不老,總把詩心付暮年。」(27頁)中華民族文化澠澠不絕,影響中華代代子孫乃至全世界,昭示出無可比擬的文化力量和情感力量。明遠還想燃燒自己,為弘揚祖國文化再做事情,暮年裡詩心不改,為支持詩聯工作,明遠從自己腰包掏錢不是一次兩次。
大量的寫景和遊覽詩是本書的重要特色。貴州、蘇州、隧寧、眉山.......而更多的是寫故鄉綿陽。明遠生於茲長於茲,深深地眷戀著這片厚土,寫了大量鄉情繾綣的詩,一半以上的詩寫故鄉。從富樂山到老龍山,從仙海三江到涪江六峽,從西山觀到魚泉寺、安州到梓潼....搖曳多姿地描繪故鄉的山山水水,四季變換,柳葉飛絮,十裡夭桃,早春玉蘭都觸動著詩人的情思。(「有感芙蓉溪飛絮」「十裡夭桃寫正春」106頁 「五一廣場賞玉蘭」27頁 綿州入冬感懷54頁 綿州秋景56頁)他說「枯枝喜見玉蘭開,柔影馨香勝雪皚」柔美馨香的玉蘭勝過了皚皚白雪,「十裡夭桃寫正春」十裡桃花夭夭開放,正在書寫著春天。
明遠的詩集除了題材豐富多樣以外,詩歌也具有較強的藝術性,
明遠潛心磨筆,永無止境地追求完美,用多種修辭手法來寫作,表情達意,使他的詩很生動。
詩歌是以感性思維去感動人,大多寫自己抑或他人的經歷、事情,用形象去感染人。而不用議論,叫讀者愛誰恨誰。
明遠注重用白描的手法,進行細節描寫。用具體細節反映人或事的外部特徵、動態,突現詩的主題,增強藝術形象的可感性和感染力。詩人思維的觸角捕捉著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如他寫母親:「又思老母內心酸,艱苦持家不畏難。嶺上拾薪烹飯菜,門旁引線補衣冠。風霜有痕皮膚裂,歲月留痕小腳殘,日照蒼山田中立,只為兒女少饑寒。」從詩中我們見到小腳母親站在田中種田薅秧,在山上砍柴,在門邊穿針引線給家人補衣服,皮膚被風霜吹裂了口的細節,而如此辛勞只為了兒女不受饑寒之苦。作者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用簡淨單純的白描手法,純客觀地寫母親的細節,沒有色彩濃烈的形容詞渲染修飾,寥寥幾筆,勤勞善良的母親形象就躍然紙上,那樣鮮明生動。作者沒有贅言我母親如何好要愛她,但是母親自然地感動著我們,讓人愛並尊重她。全詩不著一句議論抒情而盡得風流。
比喻、比擬、借代,常以實喻實或者以實喻虛,以虛喻實,起到化實為虛、化虛為實,使抽象的思想感情變得具體形象,更加鮮明生動的作用。明遠很善於用這些寫作手法。如「暮春賞月季中」說,「五月東林晚照多,青輝暖日戲煙蘿。花兒不與東風老,獨立枝頭唱小歌。」他把月季擬人化 ,不因為東風吹來,天氣變熱老去而凋謝,而是獨自站立在枝頭,唱著一隻小小的歌謠。把月季比作唱歌的人,以實喻實,活靈活現地勾畫出月季積極開朗,優美可愛。詩人同時把自己的思想寄寓在景中,寓情於景。「花兒不與東風老,獨立枝頭唱小歌」雖然光陰荏苒,時光匆匆過去五十餘栽,但是詩人不願老去,仍然要為世界唱著自己小小的歌謠。即景抒懷,託物言志,強烈地抒發了仍然想為社會奉獻光和熱的情懷。寓理於形象的比喻之中,啟人思索,詩意深蘊。
「聖蓮島餐敘應邀題景」中寫道:「江岸河旁溼地幽,叢葦蘆蕩戲鷗遊。聖蓮小島疏林碧,輕浪含情吻小舟。」把波浪比擬為很有感情的人,把物人格化,輕輕的波浪含情脈脈地親吻著小船,以實喻虛,化實為虛,在其中悄悄融人了自己喜悅輕快的主觀感受,使得波浪更有神韻,詩也情味悠悠了。他寫「飛絮匆匆落萬家,又來西嶺訪梅花」,(雨雪天西山觀訪梅 ——飛絮匆匆落萬家,又來西嶺訪梅花,蕊枝點點君卿笑,瘦影香塵蕩玉紗。47頁)將飛絮指代雨雪天紛紛揚揚的雪花, 在「元旦感懷」中,寫「金豬即日進千家,玉狗依依別歲華。瑞雪吹枝辭舊葉,清霜促梅綻新花。」(46頁)用借代的手法,將金豬、玉狗代指豬年、狗年,簡潔而形象喜慶。同時又擬人化,金豬,豬年今天就要到家裡來了,玉狗,狗年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吳喬在《圍爐詩話》說,「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詩中滿懷欣喜地描繪瑞雪吹落枝頭,舊的樹葉告別了,清涼的霜促使梅花綻放出新的花朵,新的滿懷希望的一年到來了。將年、雪、霜都寫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繪聲繪形,頗有立體感直觀感,意趣生發。
詩人還善於多角度、多側面地描寫,在「踏莎行.富樂堂賞荷感懷」中,詩人這樣寫的「 碧葉盈池,紅珠鬥豔,濃香惹得蜻蜓旋。金蟬高唱柳梢頭,錦鱗淺戲荷殘瓣。麗日懸空,馨風拂面,身輕氣爽財名淡。天天若得此中留,長歌短詠詩仙伴。」(59頁)紅珠鬥豔,錦鱗淺戲,用紅珠代指水面上開放的紅色荷花,錦鱗代指魚,紅色荷花互相爭鬥誰更美豔,魚兒在淺水裡殘留的枯萎荷葉邊戲耍,很形象生動。濃濃的香氣惹得蜻蜓在花間飛旋,蟬子在柳枝頭高聲鳴叫,美麗的太陽朗照著,帶著清新香氣的微風拂面而來,徜徉在這樣的美景中,詩人感慨,爭名逐利不可取,看淡名利,和詩仙作伴,吟詩作賦才是人生的幸福快樂。詩人對富樂堂荷花池作了細緻的觀察,近看紅珠,遠眺荷葉蜻蜓,俯視錦鱗,仰視麗日金蟬,遠近高低,視覺變化形象隨之變化,從不同角度多方面的詳盡描摹,讓富樂堂如一幅幅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花葉魚蟬,搖紅曳翠,如此生動可感,使人對景物有了全面的認識,完美的感受。恬靜優美的荷園景色,為作者最後嚮往田園生活,厭煩紅塵名利之爭的結句做鋪墊,為最後的感慨打下的了伏筆,讓人思緒萬千。
詞的活用是古詩文中常用的手法。一個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改變了它的本來用法、詞性,充當了其他的詞類,臨時靈活運用。宋朝的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使得全句油然靈動,熠熠生輝,成為千古名句。而明遠在「富樂堂賞荷」裡寫道「小池七月綠衣妝,碧水蓮花浴晚涼。最是亭旁悠道處,輕風吹過一身香。」(248頁)妝,不是服裝的裝,而是化妝的妝,小池似乎是有感知的可愛姑娘,在七月間用綠色的衣服來打扮自己,名詞活用為動詞,活用得很好,將靜景變為了動景。詩歌前三句,七月小池、碧水蓮花、亭旁悠道都是靜景,輕風吹過是動景。動靜結合,以靜寫動,以動襯靜,優美的藝術形象自然呈現出來,「輕風吹過一身香」結句也頗佳。
小說,從內容看,可以寫人物、故事、生活命運的無窮空間,從形式看可以有詩歌、新聞、戲劇臺詞等等,不管什麼文體、手法都可用。小說像宇宙,可以囊括一切。詩歌,因為體式和語句的要求,被限制在「精短」之中,無法像小說那樣如山間流水、大江奔流一樣滔滔而來,不受字數限制。詩歌只能如數家珍,句句閃光。每一個字都要像一顆珍珠,閃著光芒,有它的功用,無法替代。同時詩還要有意境,言已盡而味無窮,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就像看到月亮,會想像到月光後面吹來的風,可意會不可言傳,但能感受到朦朧美的情感體驗。
唐朝賈島寫詩對每個字都仔細琢磨。在寫「僧推月下門」時,反覆考慮用「推」還是「敲」,連走路都在想,走在街上還一推一敲地比劃著,不覺撞著了韓愈。韓愈得知原因,想了一陣說:「用『敲』好。賈島很高興,決定用「敲」。明遠也像賈島一樣,注意淬鍊字句,學習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因此,詩中時有珠璣,讓人賞玩回味不已。如「靜夜思——碧空星月掛窗前,引得愁思到枕邊,滿腹相思千萬縷,心中寂寞有誰憐?」詩人眼觀窗前明月,引起愁思,心中寂寞苦悶又無處述說,更加愁悶。採用直抒心緒的寫法。「碧空星月掛窗前,引得愁思到枕邊」月亮象領路人一樣,把愁思引到了自己的枕頭邊,愁思是虛,由月亮引導化為了實,虛實相生,物我同一,平實無華的淡淡幾筆,卻把憂思愁緒寫得含蓄委婉深幽,把詩人的形象勾勒了出來,化出了說不清道不明,耐人回味咀嚼的意境,讓人神縈魂牽。看似隨手拈來不加雕琢,實則不認真琢磨,提鍊字句,無法有這樣的好句。書中這樣的好句還有如「一株月季一行詩,款款多情映碧池」,把月季詩化了。每一株月季都像詩歌那麼美,那麼款款多情,詩句明朗優美。(賞東林月季「一株月季一行詩,款款多情映碧池,春雨洗塵迎客笑,煙花點點塑嬌姿」187頁。) 他說「山籠清煙樹籠紗,野溪九曲繞桑麻,中秋皓月醇如酒,小徑花香落萬家。」(「中秋探月」73頁)把中秋的月亮比作醇酒一樣美好,灑落萬家。詩裡畫面交替,山籠清煙樹籠紗,是一景,九曲迴環的野外溪邊圍繞種著桑樹麻樹,又是一景,接著中秋皓月,小徑花香又各是一景,場景更新,詩境如畫,音韻輕柔舒緩,音情配合,不失為佳作。
明遠的詩積極向上,朝氣勃發,毫無衰澀氣,有勝青年。他用滿掬的才情去萃取生活的精華,使詩風雅無塵,美麗處處,紛呈的精彩讓人如領春風。總的來說,明遠的作品思想性、藝術性俱佳。
但有個別的詩的字句還可以斟酌。踏莎行.左綿三江攬盛(12頁)盛景,這裡是寫景色,不是寫時代,似乎用勝好些,名勝古蹟,勝代表美麗、有名,不是盛大,繁盛的景色。「輕風吹過一身香」(富樂堂賞荷 248頁)輕是指重量,重量很輕的風,讓海風輕輕地吹,不要叫醒海員。本詩結句是風吹過帶來了一身香氣,用清字,清涼無雜塵,含著花香的風,也許更好一些。 「山籠清煙樹籠紗」,(中秋探月 73頁),這裡用「輕」字應該好些,不是濃重的煙霧,而是重量很輕,輕巧,薄紗般的的煙霧。寫母親的詩欲斷腸,欲,是想,想斷腸改為痛斷腸好些,不是想,而是已經痛斷腸。想、痛都是仄聲,不影響平仄。十裡夭桃寫正春,應該正寫春,十裡夭桃正在書寫春天。寫、正都是仄聲,改了也不影響平仄。但瑕不掩瑜,非常高興明遠出了這本佳作並為之熱烈祝賀。
歲月芬芳,夕陽更紅,願明遠的生命之花在秋季再度怒放,寫出更多活色生香的詩句。青山滿目,時光不老,詩心不老。
附:
王安石(宋)(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崔護(唐)(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賈島(唐)(題李凝幽居——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簡介
賀正義,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高級編輯(正教授級)。四川省老年詩詞創作研究會副會長、綿陽市委統戰部對臺灣雜誌《情緣兩岸》主編。綿陽市老年大學國學教師。原任綿陽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綿陽地區天池煤礦團委副書記等職,與周玉清合著出版了上下集長篇歷史小說《亂世紅妓陳圓圓》、《金陵豔》,個人出版長篇紀實小說《呼嘯的靈魂》、《綠葉無悔》。在中央、省、市級報、刊、臺發表小說、詩歌、通訊、特寫等800餘篇, 編輯發表文稿一千多萬字。30多件作品獲中央、省、市級獎勵。個人20多次獲省、市級表彰的 「優秀編輯」等稱號。賀正義被選入《中華人物大辭典》、《世界華人文學界名人錄》等多部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