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讓宅男熱血沸騰 觀眾挑刺"不科學"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熱血沸騰後 細心觀眾考據「不科學」

  《環太平洋》上映首日票房逾5000萬成宅男最愛

  「《環太平洋》裡的機甲即便是最輕的中國的『赤紅風暴』也重達1722噸,香港的街道地面可以支撐它嗎?它還能站在地面上打怪獸,不會地陷嗎?這不科學啊!」

  雖然進口大片用它們震撼性的視覺效果和看似嚴密而科學的理論為我們構建了來自各種時空的故事,但始終有嚴謹的觀眾即便看完爆米花電影也不忘在吃完爆米花後試圖從科學的角度對影片的細節作出討論。不管是好萊塢頂尖的編劇還是國產的聰明人,以一己之力「忽悠」觀眾的可能性似乎在持續下降。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讓你震撼或者信服過的電影,有這麼多不科學的地方? 

  深究:

  這麼重的機器人走路不會陷到地裡去嗎?

  《環太平洋》內地上映首日票房就達5000多萬元,是暑期檔目前勢頭最強勁的影片。電影一半以上戲份發生在香港。影片上映後在網絡上評分相當不俗,時光網和豆瓣網均超過8.0。不過這並不影響細心影迷對它發出:「這不科學啊」的驚呼。

  網友「宋小公子」說:「……怪物控博士第一次和怪物通感說它們是無性繁殖克隆的,所以DNA都一樣﹔但是後來被打死的怪獸竟然懷孕了,還蹦出一隻小的,這不科學啊!」

  網友「小森sun_star」則好奇地說:「這麼大的機器人走路不會陷到地裡去嗎?」

  的確,機甲戰士最重的有2412噸,最輕的也有1722噸。地面真的可以撐住他們嗎?在網絡上可以查閱到今年5月有媒體關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報道,報道裡提到武漢開發區市政工程標準化、精細化方案出臺,明確市政工程的最新標準:道路最高可承重80噸,路上不見「肚臍眼」。按照《環太平洋》的邏輯,難道為了方便「機甲」的走動,我們就要把道路最高承重提升到幾千噸?「這太不科學了!」

  事實上,《環太平洋》的導演吉爾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我們搭建了機器人的若干部件,結果發現全北美最大的攝影棚也隻能放下一隻腳而已。」而根據內地電影雜志《環球銀幕》7月刊的報道:「影史上最大的機甲戰士威震天也不過剛到『賊歐』的腳踝。」所以,如果以我們簡單的物理知識真的沒法解釋「危險流浪者」是如何輕快地踏足於香港擁擠的大街的,更不要提還要在大街上演繹一出「變形金剛痛毆哥斯拉」的戲碼。

  不過,其實不科學又怎樣呢?很多科學不都是由不科學的設想摸索出來的嗎?套用一句老掉牙的廣告詞:「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內地版吐槽:

  字幕竟譯出了「天馬流星拳」

  女主角名字被譯為「麻子」,美國的機甲戰士使出一記「天馬流星拳」——繼《007大破天幕危機》、《俠探傑克》、《悲慘世界》等片的字幕翻譯飽受質疑後,《環太平洋》的中國內地字幕,又惹起了網友對於字幕翻譯問題的吐槽和探討。

  影片女主角由菊地凜子扮演,相對港版影片字幕譯名「真子」,不少網友認為「真子」更能讓人接受一些。有網友說:「Mako翻成啥漢字不好,真子都比麻子好。」

  內地版字幕最大的爭議,在於美國機甲戰士「危險流浪者」的絕殺招式之一hammer rocket被翻譯成為「天馬流星拳」,這一莫名其妙的譯法,在惹笑了不少觀眾的同時,也被網友吐槽為「自作聰明」的翻譯,畢竟,《環太平洋》致敬的是怪獸片始祖本多豬四郎,而非《聖鬥士星矢》的車田正美。其中,網友「古逸_格裡芬」說:「一記天馬流星拳,足見這個字幕翻譯的水平。」在港版字幕中,hammer rocket被翻譯為「手肘火箭」,網友意見認為,這個譯法才比較貼合臺詞原意。

  另外,內地版字幕中一些簡單粗暴的直譯法,也抹掉了臺詞中原來帶有的意義。男主角駕駛的美國機甲戰士曾消滅一隻名為「山嵐」的怪獸,但內地版字幕中,這隻怪獸卻被音譯為「雅瑪拉奇」。山嵐其實是日本傳說中的一種妖怪,長得像一頭野豬,渾身披著尖刺,內地字幕的直譯,卻抹掉了這一層含義。另外,譯者舍棄「維多利亞港」不用,將片中所指的香港海灣直譯為「香港灣」。機甲戰士用來聯通兩位駕駛員之間神經元的「乳液」,也被翻譯成讓人看不懂的「轉凝膠」。

  看「環太」,

  男女有別

  宅男看了熱血沸騰

  《環太平洋》上映後,觀眾的反饋根據性別走向兩極:男性觀眾大都熱情贊美該片特效動作場面甩《變形金剛》9條街,為了拯救世界,片中4大機甲戰士狠揍怪獸翻江倒海,成為全片的最大高潮。有男性網友說:「影片圓了純爺們兒的機甲夢」、「《環太平洋》絕對是宅男們期待了一輩子的那種終極電影。如果你是機甲控或動漫迷、怪獸迷,絕對不能不看這部電影!」

  《環太平洋》是墨西哥導演德爾·託羅獻給日本機甲動漫的一封情書,有男性觀眾深深地覺得,導演是在向動漫宅男心目中的經典致敬。《哥斯拉》、《奧特曼》、《高達戰士》、《進擊的巨人》,當所有這些元素集中出現在銀幕上,機甲控和怪獸控宅男們怎能不熱血沸騰?片中對機甲戰士的設計細節,包括重量、高度、速度、武器等都有交代,非常適合宅男極客的考據心理。

  不少女觀眾則對這種從頭打到尾的電影表示無感。片中並無太多男女情感戲,相比之下,更為女觀眾喜歡的人類角色是飾演女主角小時候的「小蘿莉」蘆田愛菜。

  導演解密

  片中怪獸皆有出處

  《環太平洋》被網友戲稱為「美國版奧特曼打怪獸」。該片導演接受記者採訪時揭秘,《環太平洋》中的巨型怪物被稱為「kaiju」,確是來源於日系怪獸片。「kaiju」直接翻譯為「怪獸」 ,另有一種譯名為「開菊獸」。影片中一共9種怪獸,籌備階段劇組一共設計41種怪獸那麼多,大部分怪獸的外形靈感來源於日系怪獸片。

  影片一開頭,美國機甲戰士「危險流浪者」駕駛員之一楊希·貝克特在一場與怪獸「鐮刀頭」的戰鬥中喪生,他的弟弟、影片男主角羅利也黯然離開了機甲戰士隊伍。鐮刀頭的外形設計靈感來自於角川映畫旗下的《加美拉》系列怪獸片。影片女主角森麻子12歲曾經在怪獸襲擊東京時父母雙亡,這頭雙手如龍蝦鉗子一般、身體巨大如坦克一般的怪獸「惡魔女巫」,與日本1970年的《南海怪獸大決鬥》中的伽尼美極為相似。

  影片重頭戲香港大戰中,「危險流浪者」迎戰一頭名為Otachi 的尾立鼠怪獸, Otachi在日語中的意思是「重劍」, 這很形象地顯示了尾立鼠的特徵:它的尾巴像一把大劍,橫掃起來威力巨大,尾巴尖端還有鐵鉗一般的鉗爪,打起架來就是一隻靈活的「手」,差點把「危險流浪者」的左臂扯斷。

  影片結局的海底決戰中,名為「雷獸」的怪獸長著一張血盆大口,巨口呈三面花瓣狀打開後,裡面隱藏著它真正的頭部,這種「頭中頭」的設定與《奧特曼》系列中的Gabora非常類似。

 

相關焦點

  • 《環太平洋》讓宅男熱血沸騰 觀眾挑刺"不科學"
    《環太平洋》上映首日票房逾5000萬成宅男最愛   「《環太平洋》裡的機甲即便是最輕的中國的『赤紅風暴』也重達1722噸,香港的街道地面可以支撐它嗎?   《環太平洋》內地上映首日票房就達5000多萬元,是暑期檔目前勢頭最強勁的影片。電影一半以上戲份發生在香港。影片上映後在網絡上評分相當不俗,時光網和豆瓣網均超過8.0。不過這並不影響細心影迷對它發出:「這不科學啊」的驚呼。
  • 上海,因科學而刷屏——來自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報道
    史無前例的全球頂尖科學家聯動,造就一場疫情也阻礙不了的別開生面的科學盛宴。現在科學中心是慢慢往東方轉移的,這是一個巨大的趨勢。這些科學家也有著對中國的認同,對上海的喜愛。因此,這屆論壇的最大特點就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克服了種種困難,跨地域跨時區,把科學家聚合在一端,顯示了科學本身的力量和科學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注,是「科學無國界」精神的有力實踐。 把蛋糕再做大一點,把科學分享給更多渴求的眼睛。
  • "阿唐奇遇"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底 讓大人小孩同感動
    原標題:《阿唐奇遇》讓大人小孩一起感動 這個角色最讓王微耗費心力,從開始設計到最終定稿花了近三年時間,「球形其實很難表演,要有表情也要有四肢,我又不希望像變形金剛一樣,很無趣。十幾二十稿之後,靈感突然來了,我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大圓一個小圓疊在一起,結果大家都覺得這就是小來。」最終,呈現出來的小來非常真實,每個部分的動作都符合運動學原理,比如站立狀態時會不斷晃動保持平衡。
  • 黃欽:一著不讓做好節日期間各項工作
    原標題:一著不讓做好節日期間各項工作 確保人民群眾安定祥和歡度佳節 他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扎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安全生產、交通保障、節日保供等各項工作,確保社會大局和諧有序,讓人民群眾安定祥和歡度佳節。市領導朱愛勛、陸志堅、蔣敏參加檢查。 安全生產之弦,時刻不能鬆。
  • 澳門澳門半島黑沙環邁入「6萬+」,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11萬/平
    其中澳門半島黑沙環7月二手房參考均價63948元/平,環比6月下降0.50%,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22%。一、黑沙環二手房房價走勢澳門半島黑沙環7月二手房參考均價63948元/平,環比6月下降0.50%,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22%。最近一年中,6個月房價上漲,6個月房價下跌。
  • 大型史詩舞臺劇《少年孔子》將登陸天橋藝術中心 演繹「君子和而不...
    本劇由《問天》《追日》《飛天》三個篇章緊湊組合,結構新穎,寓意深刻,不但敘述故事,還著力刻畫人與人之間的性格沖突和情感交流,運用多姿多彩的舞蹈,輔之以高科技打造的舞臺效果,使全劇充滿詩情畫意,讓小觀眾們和家長們在想像的馳騁中獲得成長的感悟。
  • 健身運動,讓生活更美好
    原標題:健身運動,讓生活更美好 人類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出臺多種舉措培育國民運動習慣,完善體育設施建設,推動全民健身蓬勃發展。疫情防控期間,很多體育館、遊泳館與健身房暫不營業,許多日本人選擇了戶外跑步的運動方式。 日本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初。為了鼓勵民眾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日本1961年頒布《體育運動振興法》,提出設立「體育運動日」,並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積極組織各種配合體育運動日主題的活動。1964年,東京舉辦第十八屆夏季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