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死亡直播
4月9日晚上9點的iPanda熊貓網絡直播中,很多觀眾發現一隻名為「祿祿仔」的熊貓寶寶掛在了寶寶幼兒園內的一棵樹枝上,行為異常,仿佛在掙扎。
大家懷疑祿祿仔可能是被纏住了。
一段時間後,祿祿仔停止掙扎。觀眾們慌了神,不停地在直播間內呼叫飼養人員,可是無人應答。同時也沒有任何工作人員去祿祿仔身邊查看。
祿祿仔就這樣在樹上孤伶伶地掛了7個多小時,期間直播一直在繼續。
對於大熊貓祿祿仔的死亡,不僅僅是簡單的意外。在這個年齡段的大熊貓通常還在母親的身旁,不可能自己離開母親爬上木架。而基地開通了24小時直播,讓世界各地的熊貓愛好者可以隨時觀看熊貓的同時,自己卻沒有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
第二天,相關機構才迫於壓力發微博,承認祿祿仔死亡。
可是在這則通知內,毫無承認錯誤的意思,滿篇只是在冷血的敘述死亡過程,並試圖撇清責任。
祿祿仔所在神木坪基地歸屬於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其擁有臥龍、都江堰、碧峰峽三個主要基地。在1983年由臥龍自然保護區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合作建立,其官網顯示的主要任務是圍繞大熊貓的繁育,增加大熊貓的數量進行應用基礎研究。
作為中國的國寶,大熊貓深受國外人民的喜愛,新中國成立後,大熊貓也承擔起了「熊貓先生」的外交身份。從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間,中國一共贈送給9個國家23隻大熊貓。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作為擁有最多熊貓資源的機構,就承擔起了熊貓養殖繁育和對外交流的重要中轉機構。並逐漸成為中國熊貓養殖繁育以及出借的壟斷機構。
這次熊貓窒息事故,更多的網友站出來指出:熊貓並沒有被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妥善照顧。
02
熊貓棄兒
去年,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以出借展覽的方式將大熊貓偉偉送到武漢動物園,被遊客爆光在武漢市動物園疑似遭受虐待。
飼養員在工作間抽菸、洗頭,餵食帶螞蟻的蘋果,帶遊客進內舍餵食。還有遊客在籠舍外用棍子戳偉偉的現象也不被阻止。
全國網友在網絡上發出了「把熊貓還給四川」的呼聲。
對此武漢動物園僅僅將涉事員工作停職反省處理,將病殃殃的偉偉送回四川,還發公告表示:等場館設施整改好,還要把偉偉接回去。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沒有作任何表態。
2010年,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出借給濟南動物園的大熊貓泉泉意外死亡。當時的新聞通稿一致表達泉泉是在納涼時意外死亡,並且強調泉泉相當於人類70歲的高齡,暗示其為正常死亡。
如果不是警方發現泉泉的真實死因是吸入大量有毒煙霧,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這個期間,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僅僅向記者解釋泉泉的出借,完全符合國家規定的「失去生育能力的熊貓可以用於公共教育和參觀等需求」。
出借的熊貓大都是失去生育能力的年老熊貓,因為不能生育就代表不能研究繁殖,也不能因此獲得科研獎項,所以在部分人眼裡就是沒有價值的。出借給其他動物園,也就成了甩包袱的手段之一。
在對待出借熊貓的管理和監督上,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作為「壟斷」性的機構,究竟有沒有責任?這個問題目前只能由更高一級的主管部門來評判。
03
管理無序的基地
除了出借的熊貓受到虐待等問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之前也多次被熊貓愛好者指責其管理無序,任由遊客的不文明行為發生而視若無睹。
被遊客用無花果砸醒的熊貓幼崽「小灰灰」
面對這些不文明現象,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保護工作非常的欠缺,經常以人手不足為由來解釋。愛好者們只能在節假日自發前往阻止和勸導遊客。
在都江堰基地內,遊客與熊貓的隔離帶非常矮,大量遊客使用蘋果等物品投餵熊貓
很多熊貓愛好者認為,這件事的發生和母子分離的過早是有關係的。野外的大熊貓在兩歲時才會與目前分開,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為了刺激大熊貓再次繁育後代,強行將未斷奶的熊貓與母親分離,任憑几只步履蹣跚牙齒都沒長好的又在在寒冬的夜裡擠在戶外的木架上互相取暖。
幼小的熊貓不適合吃竹子,導致牙齒崩壞,就給它安上鈦合金的牙齒,還作為重大科研成果向外宣傳。
這些為了彌補錯誤而不得不為之的「科研」,成了該機構再次獲得表彰和獎勵的重要途徑。
04
禁令下,花錢就能玩熊貓
全世界愛好熊貓的人很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作為一個養殖繁育科研機構,則利用愛好者的興趣,公開兜售能夠近距離接觸熊貓的志願者名額。
上圖為一個私營遊學機構網站的價格信息。
在公開的資料中,4天志願者項目包含餵食、清掃等和熊貓近距離接觸的活動,費用需要4千元左右。而整個志願者招募的要求中,僅僅只有「12周歲以上」的限制條款,對志願者的身份、專業、職業不設任何要求。
這樣的志願者活動,分明就是一個熊貓主題旅行團。
除了領取科研獎勵,還能以公益為名大肆斂財,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把中國的大熊貓養殖項目牢牢抓在手裡,從最初的專業熊貓保護機構,變成了「壟斷」性的熊貓盈利機構。
更讓人奇怪的操作是:祿祿仔死亡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選擇關閉ipanda直播。
可能他們以為看不到,就沒人質疑了。
05
國外的熊貓寶寶過得好嗎?
2019年,為了給熊貓過中秋,芬蘭動物園請來了合唱團,演唱中文歌曲《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視頻截圖
2014年,在英國著名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中,展開了一場熊貓爭奪戰,蘇格蘭想要獨立,但有個條件是,他們必須得把熊貓還給英國。
很多蘇格蘭人嚷嚷著「你可以奪去我們的自由,但不能奪去我們的熊貓」,結果蘇格蘭到底沒獨立成。
外國人對中國熊貓的喜愛由此可見。
但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養殖熊貓的專業技術。
2008年4月30日,我國送給日本的大熊貓陵陵因心臟病在東京上野動物園去世,終年22歲零7個月。這算是第一個死在日本的成年大熊貓(之前出現過熊貓寶寶夭折的例子)。
德國柏林的中國雌性大熊貓「嫣嫣」,2007年去世,芳齡22歲。由於得知嫣嫣有愛喝酒的習慣,很多德國小朋友就會帶小瓶的德國烈酒給它,沒想它沒反應,這才發現它已死亡。
2002年底,雄性大熊貓「龍龍」赴日,在神戶王子動物園生活,後來改名「興興」。不過2010年因日方採用麻醉方式提取興興精液,導致興興死亡,年僅14歲。
泰國清邁動物園的雌性大熊貓「林慧」。網友在參觀拍攝的視頻發現林慧吃的都是硬竹子,牙齒都咬爛了。後有媒體透露泰國大熊貓項目缺少經費,每月夥食費僅約1200人民幣。
可愛的大熊貓是四川人的寶寶,更是中國人的寶寶。
為了大熊貓的種族繁衍,我們支持合理地保護性科研;為了國際間的友好交流,我們同樣支持「大熊貓外交」。
可是,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是否重視了大熊貓的生活狀態?是否有些人在依靠大熊貓牟利?
希望祿祿仔的悲劇不要重演,希望所有熊貓寶寶都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