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春節也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風俗習慣,貼春聯,年夜飯,餃子,打掃院子等等。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無論身在多遠都要回家過年!特別是在農村,只要到了春節,就必須要回家過年,不回家過年就會被認為是「大不孝」,由此可見人們對春節回家過年重視和心中的地位!
的確,春節在每個中國人心中都代表著追求和寄託,溫暖和親情,團圓與和諧。因此每個外出的遊子,到了年底的這段時間就開始歸心似箭。那種心情濃烈得像一杯陳年佳釀!因此春運返鄉都牽動著無數家庭的神經。而在春運的返鄉大軍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這類群體被大家稱為「鐵騎大軍」。
騎摩託車回家過年,千裡迢迢冒著寒風凜冽,和路途艱險,不為別的的,就為了能再趕在年前和家人們在一起團聚,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鐵騎大軍」返鄉,5個讓人心酸無奈的場景吧。
圖中的這位農民大哥,身穿雨衣,雨雨苦,膠鞋,把摩託車停放在路邊,仔細檢查著捆在摩託車上的物品是否鬆動。而這兩三箱的物品,除了一路上的吃喝外,還有給父母準備禮品。是吖!父母要的不是多麼華麗的和貴重的或是奢侈的東西,只是孩子們的一份心意和能回家看看就行。
圖中一家三口,父親騎著車,母親再後面抱著剛剛兩三歲的孩子,雖說一路騎摩託車有點危險,但是過年了,沒辦法必須帶著孩子一起走。
圖中3,或許是一路灰塵撲撲,或許是雪水擋住了視野,兩人把車停下來,丈夫仔細的幫著妻子擦著擋風板。這溫馨的一幕讓人心酸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動,無論白天黑夜,無論天晴還是雨雪,仍然阻擋不了他們回家的心。
圖4,為了儘快感到家裡,一路上顧不得休息,肚子餓了就停下來,簡單的吃點。母親泡了碗面,悉心的餵著孩子,暖暖身子後,繼續往家的方向趕!
圖5,「鐵騎大軍」歸家的路程幾百到上千公裡,為了防風保暖,他們穿著雨衣雨褲,鞋子上裹著塑膠袋,但一路上的寒風凜冽,把褲角都侵蝕爛了。看到這種場景,筆者不免有點心酸的感觸和愛惜。確實,他們託兒帶口,每天風吹日曬,寒風凜冽,吃喝不暖,而且速度又慢又危險。對此有的專家也十分的心疼,並且不解的想問:為啥不坐車呢?對此有的老農也說了3句話,打臉了偽專家。其實,不是農民朋友們不想坐車,而且有自己的苦衷。
首先就是省錢。「鐵騎大軍」中有許多人他們既沒有較高的學歷,也沒有一技之長,因此在外打工,他們幹的多是一些又髒又累的活,而且工資也不是很高,為了回家讓父母妻兒過個好年,他們就會想盡辦法省錢。騎摩託車返鄉固然辛苦一些,卻可以降低交通成本。
其次,欣賞路途風景還能帶較多的東西;工作了一年,很難有休息的時間,而好不容易休息了,不如騎上摩託車,欣賞路途的風景,而且過年了,總要給父母帶些外面的特產和禮物,而騎摩託車則比較方便了,許多不能帶上車的也就能帶回家了。
最後,比較方便;每年的春運運力就會出現緊張局面,就拿2018年來說,春運40天,全國旅客發送量約29.7億人次,許多農民買票什麼不方便,而且對於住在一些偏選地區的農民來說,還要來迴轉車。考慮到這些,許多農民自然加入了「鐵騎大軍」。
不管怎麼說,在這裡還是有提醒廣大的農民鋪,在出發前一定要檢查摩託車的部件,畢竟安全回家才是給親人最好的禮物。(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