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玫瑰與白玫瑰》:世間男女事,不過「浪子愛淑女,蕩婦戀紳士」

2020-12-12 長了鹿角的兔子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如是說

看了很多年情情愛愛的各式故事,要說犀利地講透了世間男女之間那些"心思",還要數不遠的那一批"戰亂"時期的作家們,尤其是女性作家們,其中那個驕傲的"天才"張愛玲尤為特別。

就像這篇《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故事一樣,這個"蚊子血VS硃砂痣""白月光VS飯黏子"的短短比喻,如神來之筆一般,幾乎寫盡了在男性視角下,在婚姻裡、外男女之間那些隱秘而真實的"心思"。

1943年,隨著《沉香屑·第一爐香》的發表,張愛玲這個名字開始慢慢響徹整個上海文壇,此後她的文思如泉湧,又似厚積薄發一般,趁勢開啟了她一生中"最高產"的勃發365天。

約從當年的六月到次年的六月,張愛玲一口氣"產出"了近二十餘篇長短不一的小說,幾乎每一篇都廣受歡迎,而"文聲"的大噪,也讓她收穫了慕名而來的短暫"愛情",雖然好景不長,但此間經歷種種,也讓她開始對"愛與婚姻"有了真正的屬於自己的親身理解。

於是在這個期間的"產出"看起來,總是顯得起伏不定。

倒不是質量參差,而是一種"情緒",或者說是"觀念"的大起大落,偶爾很"張愛玲",偶爾不像"她",頗有一種"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微妙差異。

說實話,就個人而言,張愛玲筆下那些尖銳而犀利的"冷情"故事,大多都不甚喜歡,但這篇《紅玫瑰與白玫瑰》算是個例外。

因為這篇明顯帶著理性思考的"實驗"故事,不僅寫了她在那個當下思考著對"愛與婚姻"自我認知的總結,還融入了她以"旁觀者"視角,冷眼看世間男女之間關係的"真相精華"所得。

距今76年了,再讀時,你仍能感到一種輕易理解和深入代入的"促膝長談",就像一個平輩的過來人一般的娓娓道來:振保(男人)的生命裡,(大概)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白玫瑰,一個是紅玫瑰......

紅玫瑰之劫:大抵是"蕩婦戀紳士"

很奇怪,每次看那個"戰亂"時期的作品,總覺得它的故事離我們很遠,就像是張愛玲筆下字裡行間那些十裡洋場、港式叮噹和先生太太的"舊時"描述一般,明明間隔不過幾十年,卻像是另一個"世界"一般透出一股子"古老"(封建)的意味。

諸如她故事裡那些大房、二房之類的情愛糾葛一般,就像是一場舊時戲劇,即使有那麼些許代入感,也只是一種或同情,或同仇敵愾的情節共鳴。

但《紅玫瑰與白玫瑰》不一樣,這個簡單的"男人選妻"故事,讀下來卻十分"新",它就像是一種男性的"人生模板"一般,有一種超越時空的普適性。

因為不管是舊時亦或今時,其實作為男性的"人生理想"本質,大概都是一成不變的,往大了說是"修身齊家平天下",而往小了說就是"事業家庭幸福兩全"

而這個很正常而美好的"理想"卻往往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就像"前輩"的感嘆:

"普通人一生,再好些也不過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聰明之人,就在扇子上面略加點染成為一枝桃花;愚拙之人,就守著看一輩子的汙血扇子。"

同名電影

但故事裡的男主角振保不這麼想,他就像一個合格的男性"人生模板"一般:

"侍奉母親,誰都沒有他那麼周到;

提拔兄弟,誰都沒有他那麼盡心;

辦公,誰都沒有他那麼火爆認真;

待朋友,誰都沒有他那麼熱心、義氣。"

可以說作為一個男人,他已經做到了不止"理想要求"的部分,甚至更多,更全,更"山窮水盡",完全不給自己留一絲餘地,於是他在"社會"(體系)下的評價就是一個被盛譽的"頂天立地的好人"

但一開始他不是的,或者說,在一個男孩成長為男人的過程中,總是會有著這樣、那樣的某種"契機"來一點一點,亦或一蹴而就地成就"完美"朋友、兄弟、親人和父親等等的。

於是在他還是"好學生"男孩的開始過度時期,他選擇先"放縱"後"約束",因為他知道,自己將來的"理想人生"是什麼樣的,所以在此之前,他也想去嘗試一番"禁果"的滋味。

不過,就像社會的"規矩"對男女從來標準不同一樣,他大膽嘗試的"禁果",其實在"規矩"之下,所謂"禁果",不過如用過隨便丟掉的廢紙一般,沒人在乎,不似女性們的"社會規矩",在那個時代,乃至如今,都"重如泰山",是個攸關人命的"大事"。

於是把"第一次"交給街邊流鶯的振保,很失望。

因為這和他想的不一樣,他沒有放浪"破禁"的快感,有的只是平常的"消遣",他需要更"高"層次的成年要擔責任前的"放肆"。

所以他遇到了他的「紅玫瑰」——嬌蕊,這個擁有著非一般致命「媚麗」的女人,仿佛就是他成長的生命中注定的「劫」,遇到了就不可能輕易「過」去。

因為嬌蕊的「媚麗」是那麼不同,這個「奉旨吊金龜婿」的「蕩婦」(玩咖),生來就被父母潛移默化地「打開」了那個時代女性註定一輩子被束縛的「枷鎖」——自然本性,加上經濟上的寬裕,更讓她可以毫無顧忌地放肆,想玩就玩,想走就走。

隱晦的「媚麗」

就像他們第一次見面時,她穿著浴衣,在一般人看來明明是滿頭泡泡的「不雅樣」,偏偏在她的「肢體語言」裡就是一次曖昧的調情,那一絲濺到他的星星點點泡沫,一瞬間就讓他遐想萬千。

尤其在之後他在她洗後還殘留香味的浴室裡洗澡,在那熱氣蒸騰的小小空間裡,是個男人都會浮想連天吧,何況他是已經「開了葷」的公子哥振保。

尤其是嬌蕊時時刻刻在向振保「打開」自己,他不僅從她身上感受到了一種「嚮往」的活潑、鮮活的女性特質,還真切地感受到一種充滿肉慾的「推拉」,何況他「偶然」知道了她的上一個房客就是她的情人,更添一種「想當然」的兩性關係邏輯——既然在了,他和她就有可能。

之後彼此的心照不宣就順理成章了。

可是,問題在於作為一直想有「理想人生」的振保而言,他想要的女人,不僅是「欲」的,還想要「愛」,於是在這裡就有了一段張愛玲的思考所得:

「男人憧憬一個女子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唯有佔領了她的身體之後,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也許這是唯一的解脫的方法。」

於是振保在找到「愛」的證據——嬌蕊穿著他的大衣思念他時,他讓自己對「欲」的虛偽悵然得到了一個穩定而充分的「證明」,就這樣,當「愛與欲」合而為一時,俗世道德(反正王士宏不在家,就是默認。)立馬拋之腦後,一種偷偷的隱秘快感點燃了這對男女。

但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作為「蕩婦」(玩咖)嬌蕊而言,一開始的振保就像一個她理想中的紳士,越是「正經」,她越是想要,而當他慢慢開始也「玩」起來了,卻又不一樣了。

這世間男女的關係,總是像磁鐵一般,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於是「玩」起來的振保,嬌蕊似乎就沒那麼喜歡了,而慢慢恢復那個標榜「理想人生」的振保,也開始對嬌蕊「過分」要求。

所以在遇到「白玫瑰」時,「紅玫瑰」就成了「蚊子血」,說到底不過是男人「本能」。

白玫瑰之殤:終究是"浪子愛淑女"

有趣的是,振保作為一個「男性理想模板」,在張愛玲的筆下,人物塑造顯得有些扁平,他就像是一個被安排的「模板」,克制地有些「過分」。

因為按理來說,男人本性雖沒寫地方,如「本能」、「本性」什麼的,是大抵差不多的,但說到行為,做法和兩性關係的處理上,應該也有很大的差別。

但是放在振保身上,顯得過於克制了,說「放棄」一下子就放手,找理由,也一下可以把所有「渣」憑藉著毅力全都消弭,然後乖乖地娶了「正確」的「白玫瑰」。

他選擇「做個規矩的男人」,於是他成為了那個社會「規矩」裡「頂天立地的好人」,錢有,自由也有,當然好名聲也得到了,只是在他的內心,他依然是個「浪子」,是個反覆催眠「認定」自己會「愛」淑女妻子的好丈夫。

可是他的痛苦不會因為視而不見消失,於「白玫瑰」煙鸝而言,一開始她是「接受」的,因為那個時代裡,作為「好女人」的模板一生,或者說「規矩」就是如此,而振保就是那個「應該」嫁的「好男人」。

可是,真實的振保不是的,而在振保眼中,煙鸝也成了他「理想」中的「白玫瑰」,那個初時的「白月光」,美好,清麗,卻越相處,越平淡乏味,最後終於成為他眼中「飯黏子」的他的妻子。

然而諷刺的是,終於發現振保真面目的煙鸝,用「回敬」的方式,在事實上真的報復了振保,選擇的對方是個裁縫,就像當初嬌蕊選擇的他一樣,即使他們很快分開了,可是事實具在,容不得聽而不聞。

是呀,這世間男女之間的關係就像他當初的「理所當然」,而後的「醒悟」一般,既然自己這個「浪子」選擇做一個「紳士」,那把「淑女」的她,逼到極致之後,「愛與欲」自然一如當初一樣,好似一種命中注定的輪迴。

於是振保「瘋了」,他既沒有得到「紅玫瑰」,因為她成了「蚊子血」,也沒有得到「白玫瑰」,因為她成了「飯黏子」,都想要的他,註定一無所有。

好在時代的大多數給了他一個「答案」——「人要吃飯」,於是他不能離婚,只能守著他的「飯黏子」過日子,儘管相互都痛苦,但起碼看起來是「理想人生」......

寫到最後:

說實話,或許出於時代局限,亦或張愛玲當時的心境,《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故事看起來還是有點偏頗,但不失為一種跨時代的男女關係思考。

相信我,值得一試。

相關焦點

  • 《紅玫瑰與白玫瑰》振保的玫瑰之爭:要想同樂,唯有同渣
    張愛玲的作品《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男主振保有三個女人。第一個,初戀玫瑰。因為她,振保把後面的兩個女人都比作玫瑰。嚴格來說玫瑰和振保屬於那種畢業就分手的情侶。而且出於家境貧寒帶來的自卑,振保不很確定玫瑰是不是很愛他。「誰都能在她身上撈一把」。玫瑰隨便,振保認為是天真。
  • 《紅玫瑰與白玫瑰》:為什麼很多男人娶的妻子成不了他的白月光?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的一顆硃砂痣。原以為張愛玲是在講「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男人心中才永遠存在著紅玫瑰和白玫瑰的區別。
  • 《紅玫瑰與白玫瑰》|為什麼男人總是喜歡得不到的女人?
    《紅玫瑰與白玫瑰》。前不久,曾獲得日本最美女性冠軍的佐佐木希,被曝出其丈夫出軌多人。 這不禁讓人感慨,無論擁有多麼美好的女人,男人似乎都會變心。難道女性不配擁有幸福永恆的婚姻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在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已經回答了。這篇小說講述了功成名就的男人振保,反覆糾結在兩個性格迥異的女人之間的故事。
  • 為何女人,少有「紅玫瑰與白玫瑰」之惑?
    詹妮弗是米國甜心,米國人民的白玫瑰。 而朱莉,則是熱烈的紅玫瑰。 這讓我想起了張愛玲的話: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 《紅玫瑰與白玫瑰》:硃砂痣與蚊子血,白月光與飯粘子
    張愛玲女士所寫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或許你沒有看過,但是硃砂痣與蚊子血、白月光與飯粘子的比喻你一定聽過。經典語錄:也許每一個男人全都有過這樣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確實心口的上的一顆硃砂痣。這句話挺有趣味性的,恰到好處的比喻使人心生留戀與思考。
  • 《新倚天屠龍記》:男士白玫瑰和紅玫瑰
    一個像白玫瑰,另一個像紅玫瑰。任何讀過張愛玲的人都知道紅玫瑰與白玫瑰,而且誰已經選擇了,將來會錯過的。只有白玫瑰變成白月光,或者紅玫瑰變成硃砂摩爾。當周芷若和張無忌第一次相遇時,他在湘江的水面上,當時張無忌在玄冥神的掌心。這是一個你沮喪的時候,你對生活不感興趣。周芷若心地善良,細心,當為張無忌準備飯菜時,把魚骨和雞骨頭一個一個地取出。
  • 《紅玫瑰與白玫瑰》:人類靈魂的兩面膽小鬼和真實暴君
    --《紅玫瑰與白玫瑰》他經常用玫瑰來形容他所有的情人,因為他的初戀情人,他迴避的那個女孩叫「玫瑰」。從那以後,他所經歷的所有關係都經歷了同樣的模式,那就是潛逃。因為他們都是刺著刺的玫瑰,嚇壞了他。這個人是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佟振保中的英雄。《紅玫瑰與白玫瑰》是香港導演關錦鵬的金馬獎作品,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這部影片在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中獲得五個大獎,可被選為張愛玲並改編為成功。
  • 紅玫瑰與白月光,一個給了愛情,一個給了家,最後重逢他落下淚來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在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的開頭如是寫道。初次閱讀,讓人深感,男人其實對紅玫瑰還是白玫瑰的界定是無所謂的,所謂得不到永遠就在騷動,但也不能過分批判男人的見異思遷。食色,性也。無關乎男女,貪得無厭終究是人性裡的一大劣根。
  • 怪盜基德送給眾人紅玫瑰,唯有青子是藍玫瑰,論基德的小心機
    「紅玫瑰」的花語是熱烈愛的宣言;而「藍玫瑰」的花語則是代表著清純的愛戀和善良敦厚。一朵朵送出的紅玫瑰,被稱為「夜空下魔法師」的怪盜基德不知收穫了多少純情小姑娘的芳心。作為一個魔法師的基本素養,怪盜基德知道如何讓女孩開心。從小到大,無論是自己的夥伴還是比自己大的朋友,亦或是長輩都曾收到過來自基德的玫瑰。
  • 紅玫瑰與白玫瑰,紫羅蘭和雪女誰是明哥心中的少主夫人?
    張愛玲曾經說:「也許每一個男人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是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就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 川端康成親筆力作 日本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駒子如火 葉子如水
    不難發現的是,當我們閱讀經典作品時,總能隱約感到作者的有意對比,比如在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王嬌蕊熱情奔放、個性張揚,孟煙鸝拘謹安靜、保守無趣,張愛玲一語中的:「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 《紅玫瑰黑玫瑰》開播 劉曉慶王姬高手過招
    本報訊 都市女性商戰懸疑劇《紅玫瑰黑玫瑰》近日陸續在廣州、南京等地開播。叱吒演藝界多年的劉曉慶,在劇中飾演私企總裁宋大川,塑造了一個歷經風雨、行事滴水不漏、作風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形象。
  • 懷舊漫畫《凡爾賽玫瑰》:紅玫瑰「瑪麗」,為何走向了悲劇?
    《凡爾賽玫瑰》是池田理代子於1972年開始連載的日本漫畫,其以歷史上真實的法國大革命為背景,講訴了兩位女主人公的故事。這二位主角,其一是法國將軍傑爾吉的小女兒奧斯卡,她在這部作品中又被稱為是「凡爾賽玫瑰中的白玫瑰」,她雖然是女生,但因為父親沒有兒子而自小被視作男孩來培養,後擔任瑪莉王妃的禁衛隊長。另一位女主角則是被稱為「凡爾賽玫瑰中的紅玫瑰」的瑪麗王妃,她在14歲前是奧地利單純活潑的小公主,後在懵懂的年紀嫁給了法國王太子,再後來成為了法國王后。
  • 賭王靈堂曝光,花200萬布置紅白玫瑰花海,賭王遺照被紅玫瑰包圍
    賭王三位太太的心形玫瑰設在靈堂中央,最中間的是二房藍瓊纓,「白頭永訣」致上,三房陳婉珍「痛斷琴弦」,四房梁安琪「情意難忘」。賭王98歲去世算是喜喪,周圍以紅白玫瑰為主,賭王遺照周圍被紅色玫瑰花包圍,靈堂橫匾則由賭王共事數十年的蘇樹輝撰寫。子女們也有送花,可以看到何猷君和奚夢瑤還有兒子何廣燊的鮮花,白玫瑰為主,周圍一圈的紅玫瑰,子女們的花在一旁。
  • 讀《夜鶯與玫瑰》
    《夜鶯與玫瑰》書中:她說過,如果我給她帶紅玫瑰來,她就和我跳舞,可是花園裡那兒也沒有紅玫瑰啊,年輕的大學生嚷嚷說。我這花園哪兒都沒有紅玫瑰啊。啊,幸福取決於多麼細小的事情!我讀了聖哲們寫下的所有書籍,精通了哲學的所有奧秘,可是就因為沒有一朵紅玫瑰,我的生活就倒黴了。他感嘆說,美麗的眼睛裡充滿了淚水。
  • 何鴻燊靈堂布滿紅白玫瑰,三位太太送心形花圈,留四字表不舍之情
    而因為何鴻燊是98歲的時候離世,稱得上是笑喪,故此靈堂的布置並沒有顯得過於死氣沉沉,以人造草皮配搭白色玫瑰為主,還布置有紅玫瑰、蘭花、繡花球等,整個靈堂以園林花園主題為主,不失莊重
  • 《一百道愛的選擇題》:紅玫瑰與白玫瑰01-02
    前言婚姻已被內定的年輕總裁愛上了初涉職場的女大學生,他既貪戀她的感情又不願捨棄自己的野心,還有那嬌豔欲滴能為他開疆拓土、也能為他保駕護航的紅玫瑰。如果他做不出選擇,誰又能來作出選擇呢?他為自己這樣的小動作而不齒,很難相信自己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來。會後的午餐是自助餐,菜品非常豐盛,對於剛畢業的喬伊來說,這是個大場合,她感到有點拘謹,但努力使自己顯得大方得體。胡戈選了一處偏僻的座位,他讓喬伊坐著別動,自己去拿了兩碟食品和餐具來。
  • 《傾城之戀》:無用女人白流蘇,為何與風流公子範柳原修成正果?
    張愛玲筆下的大家族,皆是她熟悉的那種沒落貴族,《傾城之戀》裡的白家公館也不例外。舊式家庭中沒有人教女兒怎麼謀生,秉承"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婚姻就是其歸宿。無用的女人白流蘇。白流蘇也算得上大家閨秀,有教養的古典氣質美女,仍然逃不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的命運。
  • 玫瑰戰爭 | 序 : 英國血腥的王室內戰 鮮血下紅白玫瑰的綻放與凋零
    「玫瑰戰爭」,得名於莎翁筆下的歷史劇《亨利六世》。戰爭中的一方——蘭凱斯特家族的家徽是紅玫瑰,而另一方約克家族的家徽是一朵白玫瑰。莎翁於是以兩朵玫瑰被拔寓意戰爭的開始。左紅玫瑰為蘭凱斯特家族家徽,右白玫瑰為約克家族家徽戰爭前的英國王朝被稱為「金雀花王朝」。兩朵玫瑰本是同根而生:約克和蘭凱斯特兩個家族都是金雀花家族下的支系,都有著正統的皇室血統。
  • 跟孩子一起讀王爾德悽慘美麗的童話故事:夜鶯與玫瑰
    給孩子們分享他的童話故事《夜鶯與玫瑰》:一個男孩想跟他心愛的女孩跳舞,可是缺少一朵紅玫瑰作為引導,他很苦惱。棲息在他屋前的夜鶯聽到了,夜鶯善於歌唱,她的歌聲就是歌唱美好的愛情,她希望可以成全男孩,於是去尋找紅玫瑰,可是紅玫瑰樹受傷了,需要鮮血才能夠滋潤復活,夜鶯思考一番之後決定利用自己的歌聲和鮮血,換來了一朵紅玫瑰的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