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數據科學家判死刑:5年後將被機器學習取代

2021-01-07 新智元

【新智元導讀】數據科學家會被機器學習取代嗎?雖然現在的數據科學家崗位需求非常熱,但是所從事的工作領域,正好面臨機器學習的不斷挑戰。福布斯作者認為,數據科學家工作的5個領域,未來5-10年會被機器學習取代,Reddit網友對此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數據科學崗位正在面臨巨大的變革。

計算器被發明之前,它的工作是由人來擔當的;網際網路剛剛發展起來的時候,網管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職業;中層領導曾經並不自己做PPT,這些瑣碎的工作由他們的秘書處理。

如今,計算員、網管、中層領導的秘書這些崗位,早已被科技的浪潮淹沒在海底深處。

數據科學淘金熱

數據科學家崗位現在的形勢,很像當年美國西部淘金熱潮。一些數據科學家賺到了高薪,各大公司、薪酬網站也在不算釋放缺人、待遇高的信號。

根據美國最熱崗位排行榜數據顯示,數據科學家崗位的招聘信息在過去3年時間,增加了75%,而薪資也提升到了嚇人的30萬美元,相當於200萬人民幣。

與此相對應的是,包括UC伯克利在內的多所高校,均新增了數據科學專業,並很快就成為最熱門專業。

著名科技網站Slashdot聯合創始人、Sight Machine聯合創始人兼CTO、福布斯科技委員會成員Nate Oostendorp對此表示,未來只會有一小部分人能夠真正成為數據科學家,而其中大部分,前途依舊充滿未知。

從彙編到高級語言,再到數據自動化

作為一名元老級別的開發者,Nate Oostendorp經歷了從低級語言到高級語言的變革時期。

最早的時候,編譯器設計是一門必修課程,比如把C轉換成彙編。在商業應用上直接使用彙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然而僅僅幾十年後,大家都還是用高級語言,直接用彙編語言開發的軟體,基本上絕跡了。而數據科學領域的變化,顯然更快。

如今,很多公司都在提供數據分析工具,就算你不懂代碼,也可以輕鬆進行數據分析。

3年後,更高級別的工具將越來越多地減少對基礎技術的專業知識的要求。這些工具的不僅簡化了數據科學家的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入行門檻,及時沒學過數據科學的人,不懂代碼也可以完成一些數據科學家的工作。

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像吹氣球一樣吹大了數據科學的旺盛需求,同時也將在5年後,吹爆數據科學家這個職業。

數據科學家崗位在5年後將不復存在

Nate認為,當下非常火的數據科學家,5年後將不再作為一個獨立崗位存在。而是分裂成5種類型:

1. 通才

他們將解釋數據並使其可用。這些通才將專注於教育最終用戶,幫助用戶提出數據問題而不是自己找到所有答案。這可能是一個過渡性的角色,五年內比十年更常見。

2. 行業專家

他們將在製造,醫學和金融等特定行業應用數據科學技術和工具。這是我認為大部分工作都將在這裡的地方。但是,這些不會被視為數據科學工作。這名工作人員不會是了解製造業的數據科學家,而是了解數據科學的製造業領導者。今天相當於研究員是統計學王牌。

3. 深度專家

這些細分的特定數據科學技術的深度專家,人數是也最少的。這是剩下的純數據科學工作所在的地方。他們的角色將是抽象地追求數據科學,提高算法的性能和設計新的通用方法。他們將像今天的計算機科學家一樣,建立理論基礎而不是解決日常問題。

4. 分析開發人員

他們將從數據科學家轉變為分析開發人員。這些是軟體開發專家,負責處理數據交互並幫助人們從數據報告中進行推斷。算法設計將是他們工作的一小部分,由數據平臺以及以交鑰匙方式完成大量工作的強大代碼庫提供幫助。

5. 數據工程師

他們構建管道,將數據轉換並傳輸到基礎平臺,進行分析和可視化。雖然數據科學家通常因其出色的算法而受到認可,但數據科學家80%的時間可用於收集,清理和組織數據。

此言論一出,造成了非常大的爭議,並在Reddit上產生了激烈的討論。與其說是討論,不如說是一邊倒的反對此觀點。

各方觀點

反方

logicchains用stackexchange上一個問題(What happens if the explanatory and response variables are sorted independently before regression?)來說明,數據科學並不單單是自動化。選擇正確使用,正確清理和驗證數據的數據至少與選擇正確的模型同樣重要。

他指出,目前沒有任何軟體能夠通過組織內部進行拖網查找`Sales`表上的'Extra2`欄位的正確解釋,該欄位有三個值:「TRUE」,「Error」和null。言下之意:5年內不可能,10年內不可能。

FrenchCuirassier認為,數據以指數速度增長,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工作,但其中大部分將分析、理解和解釋數據。

人工智慧並不能解釋,也不能理解它做的所有事情。AI在未來可能達到人類智能,但誰敢說我們能活著看到那一天呢?

BeneficialArcher也持有相同觀點,認為大多數數據科學角色不太可能實現自動化。目前自動化已經很成熟了,但沒有任何軟體能夠解決模糊的問題,並使用所有可用的數據解決它。

但他又認為未來幾年工資會有所下降是合理的,因為初中政治學到的最基本的經濟原理:供大於求。

killver聲稱沒有看到一個案例能夠證明AutoML優於熟練的數據科學家。如果有,那每年舉行的Kaggle比賽,靠一個算法就夠了。

具體而言,領域知識將始終是重要的。嘗試了幾次AutoML工具後發現,這些工具從來沒有達到過滿意的效果。

正方

當然,每個人的認知都是不同的。也有人表示認可Nate的部分觀點。

sid__想的比較實際,他認為軟體工程作為一門學科將比數據科學更難實現自動化。

考慮一家不希望聘請150k數據科學家的普通公司,如果能夠利用普通的軟體工程師,將數據投入到autoML引擎中,使用api調用並獲得預測結果,在很多情況下這已經足夠了,特別是如果不是一些關鍵任務應用程式。

親愛的讀者,你怎麼看?

歡迎關注新智元百家號,第一時間掌握AI科技新資訊!

相關焦點

  • 這五個數據科學家和機器學習工程師油管博主,你必須關注
    2.肯恩·傑他是最有趣的數據科學油管人物之一,有五年數據科學領域工作經驗。大多數數據科學家可能已經很熟悉肯恩·傑了,也許你看過他簡歷和作品集中的一個視頻,也許你看過他的「從零開始的數據科學項目」系列視頻。
  • 美國殺人犯被判無期後要求死刑,揚言不判死刑就殺到判死刑為止
    然而,在法庭上,霍蘭德拒絕在無期徒刑判決書上簽字,他告訴霍珀法官,他想要死刑。他還威脅道:「(不然)將繼續殺死更多的人,直到您判死刑為止。」此後,他一直被關在印第安納州監獄直到去年2019年8月9日,他在監獄又殺死了另外一名28歲的服刑罪犯克利福德·巴格特。據稱,他在襲擊中捅了巴格特10次,包括手臂、胸腔和臀部。檢察官布萊恩·威廉士證實,霍蘭德已根據他的建議向法院提出了死刑要求。威廉士表示他相信他的委託人對他所作出的威脅「很認真」。
  • 印度一農村私下處決1對夫妻 5人被法院判死刑
    環球網實習記者馮麗報導,臺「中央社」3月31日消息,印度哈雅納省1處地方法庭針對村裡代表會議私設法庭,執行的「榮譽處決」(honour killing),30日做出具指標性意義的首次判決,判5人死刑、1人無期徒刑。出身哈雅納省開索縣(Kaithal)卡洛拉(Karora)鎮的馬諾吉(Manoj)與青梅竹馬的芭布莉(Babli)相愛,卻不被女方家人祝福。
  • 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提高信用卡安全性
    Intetix Foundation(英明泰思基金會)由從事數據科學、非營利組織和公共政策研究的中國學者發起成立,致力於通過數據科學改善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通過聯絡、動員中美最頂尖的數據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以及分布在全球的志願者,我們創造性地踐行著我們的使命:為美好生活洞見數據價值。
  • 惡魔今日出獄,抗議者高喊:判他死刑!
    惡魔今日出獄,抗議者高喊:判他死刑!在首爾南部某監獄外,部分抗議者聚集,高喊「判他死刑」,引發一定混亂,導致警方在監獄外100米左右,設置了護欄。
  • 日本變態殺手被判死刑 終於判了!
    日本變態殺手被判死刑 終於判了!時間:2020-12-19 22: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變態殺手被判死刑 終於判了! 15日,東京地方法院立川分部對曾經震驚日本的座間特大連環殺人案嫌犯白石隆浩做出一審判決。
  • 同樣是犯搶劫罪,如果觸犯這八種情形,最高可判死刑
    引言 (本故事純屬普法杜撰)宋某剛剛因為入室搶劫被判12年,到監獄後,他和同室的西門成立獄友。後來和西門交流時,得知西門也是因為搶劫進來的,他因為搶劫某女士的包被判5年有期徒刑。聽到西門刑期只有5年,而自己要坐12年牢,宋某心裡很不平衡。他認為自己的律師肯定沒有為自己盡力,或者這律師水平一般,要不就是西門的律師賄賂法官成功了,才判的比自己少10年。要不,怎麼同樣都是搶劫罪,為啥自己判了12年,西門只判5年呢?宋某始終認為這裡面肯定有問題。你看心術不正的人看事情,也是認為所有事情都是心術不正的。
  • 巨奸周佛海被判死刑後為何一時峰迴路轉
    ▲周佛海抗戰勝利後,汪偽達官顯貴,紛紛被捕入獄,巨奸陳公博、褚民誼、繆斌、梅思平、丁默屯、林柏生、陳君衍、葉蓬等都被先後判處死刑,執行在案,獨周佛海由南京高院判處死刑後,復經最高法院裁定維持原判,已成定讞,而又峰迴路轉
  • 數據科學修煉手冊:成為一名數據科學家應具備哪些品質?
    數據科學家們必須帶著具有科學性、創造性和研究性的思維,從各路數據集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解決客戶面臨的潛在挑戰。生活會不斷衍生出數據,涉及零售、交通、金融和醫療健康領域。觸手可及的各類計算產品和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將一群通過獲取、分析和利用原始數據的數據科學家們推到了聚光燈下。
  • 重中之重:數據科學與機器學習背後的數學理論
    如果你是一名數據科學愛好者,一定想過這些問題:· 我可以在幾乎沒有數學背景的情況下,成為一名數據科學家嗎?· 在數據科學中,哪些基本的數學技能是重要的?有很多好用的包可以用來構建預測模型,或生成數據可視化。
  • 瑪莎拉蒂案宣判,譚明明被判無期徒刑,網友:必須死刑啊!
    你們考慮過法院強制死刑後,以後的案子的罪犯們不再願意賠償損失的時候,家屬只能獨自承擔所有嗎? 你們來承擔嗎?生活從來不是別人眼中的快意恩仇,而是如飲水。感性地來說,都希望判死刑。理性的來說,一開始就沒覺得這個案子能判死刑,現在死立執判的不多了,故意殺人都有死緩的。
  • 此人挪用公司兩年的生產總值,1979年被捕,一年後直接判死刑
    不過那個時候的人們非常勤勞,希望憑藉自己的雙手改變生活,但是也有一些人試圖通過一些違法的手段來謀取不義之財,其中就有一個人挪用公司兩年的生產總值,1979年被捕,一年後直接判死刑。自建國後,在以社會主義為核心,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下,一系列的反腐行動開始,為人民清除許多害蟲,讓人民不再遭到剝削。
  • 死刑!「座間連環殺人案件」終於判了……
    這件事情讓整個日本,乃至海外所有關注此事的網友都忍不住感嘆一句:「判他死刑就對了!」 四、在受害者參與型討論會上,6對受害者家屬中有5對提出了「死刑」。
  • 14歲女生被性侵引產後自殺 母親:他認為這很正常,不判死刑還會有...
    (原標題:14歲女生被性侵引產後自殺 母親:他認為這很正常,不判死刑還會有受害者)
  • 日本首個判死刑的未成年,作案手法讓人膽寒,12年過去,他還活著
    會被判死刑呢。 1999年4月14日,日本山口縣光市,23歲的本村洋剛剛下班回家,進入家門後,發現家裡面非常凌亂,就像是有人闖進來過一樣,妻子和女兒不見蹤影,本村洋十分擔心,四處找尋妻女,最終,在收納棉被的柜子裡面,發現了妻子本村彌生的屍體,本村洋立刻報警。
  • AI將催生IoT大爆炸?科學家預言的2018靠譜嗎?
    這12位科學家,大部分致力於AI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所以對AI的預測也非常豐富。總結一下,他們對AI在2018年的趨勢判斷差不多可以歸納為三點:1.消費商業的AI技術從邊緣走向核心,AI進入各個細分產業當中,機器視覺依舊是主要手段。2.AI的技術關注點從深度學習轉移到其他領域。強化學習、小數據學習等技術手段開始得到重視。
  • 瑪莎拉蒂女譚明明被判無期!受害者家屬不滿,訴求判其死刑!
    昨日「醉駕瑪莎拉蒂撞寶馬」致2死4傷案件,經河南省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被主犯譚明明宣判無期徒刑,從犯張某,劉某判三年緩3年。但隨著案件主犯被宣判後,受害人家屬表示對判決結果不滿意,將繼續上訴。再次引起社會關注焦點其實案件很明確,2死1重傷。
  • 「女魔頭」勞榮枝下周公審,年滿十八歲可旁聽!她會不會判死刑?
    很難想像,這個1996年時僅22歲的女性為什麼要放棄安穩的生活走上這樣一條邪路。被抓獲後嫌疑人還一臉輕鬆,對著鏡頭拋媚眼,沒有絲毫慌亂。而且勞榮枝的反偵查能力強,被抓的時候堅稱自己是洪某嬌。如果不是現在有DNA技術,那麼抓到也沒法確認。為什麼勞榮枝真實身份確認後,會判處死刑嗎?這是大家爭論的重點。
  • 廣西「百香果女孩」案今日開庭再審 被告表示希望判自己死刑
    2018年10月4日,廣西欽州靈山縣伯勞鎮平心村發生一起故意殺人案,一名10歲女孩被殘忍殺害並拋屍荒野。該村29歲男子楊某毅將同村10歲「百香果女孩」楊某燕強姦並殺害。此前報導:《廣西「百香果女孩」案明日再審受害者家屬希望判兇手死刑立即執行》庭審前,被害人母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想要他(被告)判死刑,自從出事,我就沒睡過好覺。本來一審死刑,我們都信心滿滿了,卻最後改判。」「今天庭審未宣判,將擇日宣判。」
  • 全面回顧2020年圖機器學習進展,12位大神論道、寄望2021年大爆發!
    5可擴展性 Matthias Fey,多特蒙德工業大學博士生,PyTorch Geometric和 Open Graph Benchmark的作者。2020 年,解決 GNN 的可擴展性問題是圖機器學習研究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近年來,一些方法依賴於通過將預測與傳播的過程解耦來簡化底層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