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所有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從業人員應該記住的一個日子。」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在 16 日的鴻蒙 OS 手機開發者 Beta 版發布會上激動地說。
自 2019 年對外發布以來,鴻蒙 OS 一直吸引著外界的目光。其中有支持,也不乏質疑。華為並不是第一個自研手機 OS 的國產企業,卻被聚光燈照在身上最多。
在面向開發者推出鴻蒙 OS 的手機 Beta 版之後,新浪科技獲悉,明年一季度發布的華為 P50 將正式搭載鴻蒙 OS,明年華為手機以及其它自研設備也將全面升級鴻蒙 OS。
不過,用戶升級鴻蒙 OS 之後,手機將仍然能夠兼容和運行安卓 App,以留出過渡期。而等待鴻蒙 OS 生態成熟後,華為將全面向鴻蒙切換。
在發布會現場,新浪科技也見到了為演示鴻蒙 OS 特性而展出的已經升級鴻蒙 OS 的華為手機。
從體驗上來看,這款手機在操作習慣、界面設計等方面與目前華為基於安卓開發的 EMUI 區別不大。並且在內置的華為應用商店中,也可以自由下載和運行安卓 App。
這也引發了一些網友爭議:「是不是就是安卓系統改個殼?」一位現場工作人員向新浪科技表示,演示機只是為了展示基於鴻蒙 OS 的分布式能力,未來正式版的鴻蒙 OS 在手機上肯定會有全新的界面設計。
實際上,從華為相關技術專家以及現場展示的功能上來看,鴻蒙 OS 與安卓系統確實有著諸多差異化。
王成錄認為,過去近 20 年基於手機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態發展迅速,但無論是手機的發貨量還是移動 App 的數量,以及用戶在手機上消耗的時間,從 2018 年開始就不再增長,甚至在近兩年走向下降。這意味著基於手機的生態已經來到了一個臨界點,他判斷,未來是 IoT 的時代。
但在 IoT 設備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仍然面臨很多問題。目前所有的應用生態幾乎全部基於智慧型手機平臺。智能手錶、智能電視、車機等 IoT 設備的生態發展非常緩慢,「很多人家裡面很可能都有幾臺音箱,但是這些音箱用了一周,最多兩周可能就會被遺忘了。這背後的原因是音箱上的應用太少了,如果我們解決不了這個問題,IoT 的時代是不可能真正來臨的。」
在王成錄看來,IoT 生態發展緩慢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作業系統的高度碎片化。即使是同一家企業生產的 IoT 設備之間連接、配網、使用都非常困難,更不用說不同企業生產的不同 IoT 設備。每個 IoT 設備的系統不同、應用不同,開發者面臨諸多困難,自然應用數量也就少得可憐。
王成錄多次對外強調,鴻蒙 OS 的誕生,不是為了替代安卓,而是超越安卓,打造萬物互聯時代的下一代作業系統。
在現場展區,華為展示了智能家居、互動娛樂、泛終端社交購物、移動辦公跨端接續、智慧教育、智慧出行、運動健康這七大鴻蒙 OS 的新應用場景。
以泛終端社交購物為例,據京東零售產品總監王志強介紹,與安卓版本相比,鴻蒙版本的京東 App 可以解決諸多目前的購物痛點。比如在購物比價時,消費者不再需要頻繁切換產品頁面,可以將產品詳情頁直接流轉至平板上,手機和平板可以同時對比不同的商品;在直播購物場景下,可以將直播流轉至智慧屏上,手機則被釋放出來;在拼單場景下,好友或者家人可以共享屏幕討論商品,甚至共享購物車一起拼單湊滿減,並且各自生成訂單,各自結算付款。
在移動辦公方面,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聽見科技 CTO 蘇文暢介紹,科大訊飛的錄音筆搭載鴻蒙 OS 之後,手機一碰即用,無需下載 App;碰一碰還可以將錄音文件快傳至手機,甚至可以將實時轉寫跨設備流轉,手機端的實時轉寫可以流轉至智慧屏端實時顯示。
從現場演示的案例來看,鴻蒙 OS 確實推出了一些安卓並未實現、或者實現起來頗為複雜的功能。並且與安卓系統以手機為主相比,手機只是鴻蒙 OS 目標設備中的一部分,手機 + IoT 設備在功能、交互等方面的互聯互通,才是鴻蒙 OS 的核心目標所在。
王成錄坦言,做一個作業系統,技術上不難,生態才是核心。生態涉及的廣度、深度和複雜度遠遠超過所有的單個技術。另外,如果配合不上產業發展變現的機會,強做生態也非常難成功。
發布的第二年,鴻蒙 OS 的落地仍然處於早期階段。對於一個處於商業化前期的 OS 而言,要吸引企業和個人開發者投入人力、物力開發新應用,極為不易。
以京東為例,要實現上述不同於安卓版本的新功能,開發者需要基於鴻蒙 OS 的開發者工具單獨開發一個版本,也即是說,雖然鴻蒙 OS 能兼容安卓 App,但企業需要同時開發和維護安卓版本和鴻蒙 OS 版本的 App。
據京東零售產品總監王志強透露,在鴻蒙版本的京東 App 開發中,京東方面投入了包括項目團隊、產品團隊和研發團隊在內的 26 人;華為方面也投入了 10 人以上的技術合作和支持團隊。
在王成錄的演講中,京東也被當做典型案例分享。他表示,有了鴻蒙 OS,京東購物的應用就可以有手機以外更多的設備入口,可以在冰箱上、電視上,甚至所有帶屏、帶音響、帶觸控的億級設備上運行。這對於尋求增量用戶和場景的京東而言,無疑具備巨大的吸引力。
但華為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其中就有企業曾參與為鴻蒙 OS 開發 App,中途因為人力投入等原因又轉而放棄。
另外,生態的建設也非一日之功。在現場展示的互動娛樂案例中,華為與優酷聯合開發了多項跨屏互動新功能。其中手機端可以在 150° 範圍內自由操控平板端的視頻觀看角度,不過這一方面需要專門製作這類片源,另外由於計算方式的差異,手機與智慧屏還未實現該功能,雙方目前正在開展聯合研究。
為了激勵企業和個人開發者加入,華為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由於 IoT 設備品類繁多且作業系統不同,開發者需要為手機、平板、手錶等不同設備重複開發應用,且不同尺寸屏幕的設計和交互適配困難。而華為此次提供了一系列構建全場景應用的完整框架和開發工具平臺,幫助開發者實現了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分布式的 UI 框架也能夠讓應用布局自適應多種屏幕尺寸。
華為還宣布啟動鴻蒙 OS 開發者創新大賽,將通過 150 萬元獎金、20 位專業導師指導激發更多創新應用誕生。
根據華為方面公布的數據,目前已有京東、銀聯、優酷、科大訊飛等 120 多家企業開始基於鴻蒙 OS 進行開發;超過 10 萬開發者已參與華為賦能活動,為鴻蒙 OS 生態建設做貢獻;接下來,華為也將在上海、廣州等地繼續舉辦開發者日活動,向開發者分享鴻蒙 OS 開發技術和應用案例。
雖然華為一直對外強調,鴻蒙 OS 是面向 IoT 設備而生。但在谷歌 GMS 持續斷供之下,華為手機何時搭載鴻蒙 OS,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副總裁楊海松透露,按照目前的進度,明年所有華為自研設備都將升級鴻蒙 OS,消費者不需要購買新的設備體驗鴻蒙系統。同時,明年華為也將發布基於鴻蒙 OS 的智慧型手機。
新浪科技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明年一季度華為手機將正式搭載鴻蒙 OS,華為 P50 上市時會全面搭載鴻蒙 OS。
另外,明年華為手機搭載鴻蒙 OS 之後,會採用雙架構,仍然兼容安卓 App,但要體驗鴻蒙 OS 差異化的分布式特色功能,就需要安裝鴻蒙版本的 App。「可能會單獨開設鴻蒙 OS 的應用專區,留一個過渡期,讓開發者逐步遷移,也是照顧用戶的使用體驗」,該人士說,等待鴻蒙 OS 生態成熟後,華為將進行全面切換。
不過,從華為展示的鴻蒙 OS 的新功能來看,單單手機端搭載鴻蒙 OS 遠遠不夠,在更多 IoT 設備上應用鴻蒙 OS,這些功能才能在端到端之間實現。
今年雙 11,就有九陽、美的、老闆電器的多款搭載鴻蒙 OS 的 IoT 設備開售。根據王成錄公布的計劃,鴻蒙 OS 明年要覆蓋 40 + 主流品牌 1 億臺以上的設備。
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也公布過鴻蒙 OS 的開源計劃,將在 2021 年 4 月面向內存 128MB-4GB 的終端設備開源;2021 年 10 月以後將面向 4GB 以上所有設備開源。如果華為的計劃順利推進,可以預見的是,明年鴻蒙 OS 的生態也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我個人非常有信心,也希望把這個信心傳遞給中國所有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的從業人員。」王成錄說,中國網絡最好、IoT 模塊製造能力全世界最強、應用創新全世界最強、從業者全世界最多、市場全世界最大,在未來 IoT 的時代,中國企業有望開創一個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