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多大?謎團揭曉!

2021-01-11 人民日報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就「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三大影響因素汙染排放、氣象條件和區域傳輸,基本上搞清楚了。

氣象條件對大氣重汙染影響到底有多大?如何應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徐祥德,中國氣科院大氣成分研究所所長王亞強,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柳豔菊等專家,最近接受了藍藍天工作室專訪。

風速很小、大氣靜穩、近地面逆溫、溼度較高等情況下,容易產生重汙染

2017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由原環境保護部(現生態環境部)牽頭,科技、中科院、農業、工信、氣象、衛生、高校等多部門和單位協作,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汙染成因、重點行業和汙染物排放管控技術等難題開展集中攻關。原環境保護部隨後按照「1+X」模式成立了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組建了由200多家單位、近2000人組成的科技攻關隊伍。

徐祥德、王亞強、柳豔菊等專家組成氣象攻關團隊,對導致大氣重汙染的氣象條件等問題,開展了深入研究。「高強度排放是導致大氣汙染的內因、主因,氣象、氣候條件是關鍵的影響外因。」在代表這一氣象攻關團隊接受藍藍天工作室專訪時,徐祥德說。

徐祥德介紹,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位於太行山東側「背風坡」和燕山南側的半封閉地形中,受青藏高原大地形「背風坡」效應所導致的下沉氣流和「弱風效應」影響,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顯著的下沉氣流區,這不利於大氣對流擴散及汙染物清除。這個地區是我國冬季大氣汙染最重、季節差異最為顯著的區域,PM2.5濃度冬季普遍偏高,汙染最重,秋、春季次之,夏季最輕。

青藏高原大地形「背風坡」效應所導致的下沉氣流和「弱風效應」影響示意圖。

研究表明,從目前統計分析結果來看,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符合以下條件時容易產生本地累積型重汙染:風速小於2米/秒,對汙染物水平擴散極其不利;大氣處於靜穩狀態,垂直擴散能力較差;近地面逆溫(一般情況下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中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氣象學上稱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邊界層(近地面空氣可以在其中上下混合交換)高度低於500米;大氣相對溼度達60%以上,導致氣態前體物向顆粒物加速轉化。

具體來說,不利氣象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風速很小。靜風或小風(風速小於或等於2米/秒),風向多為東南風或偏南風,空氣流動性弱,汙染物水平擴散極其不利。

——大氣靜穩。大氣處於靜穩狀態,大氣垂直擴散能力較差。重汙染天氣期間,通常有逆溫層發展,導致大氣垂直方向靜穩度增加,大氣邊界層高度明顯降低,對汙染物垂直擴散不利。

大氣邊界層高度通常為500—1500米左右,重汙染天氣期間,邊界層高度可下降到500米以下,甚至達100米以下,垂直方向擴散能力明顯減弱,有利於汙染物在低層累積、導致重汙染天氣持續。

——溼度較高。大氣相對溼度達60%以上。一方面,相對溼度增加有利於細顆粒物的吸溼增長;另一方面,相對溼度增加還會促使氣態前體物向顆粒物加速轉化,導致顆粒物濃度快速增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態汙染物在大氣中發生氧化等化學反應,形成硫酸鹽、硝酸鹽等PM2.5的主要成分。

大氣重汙染和不利氣象條件之間能夠形成顯著「惡性循環」

「上述指標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氣象條件對於大氣汙染的影響是複雜的非線性關係,某一個單一指標和汙染的相關關係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不同區域、不同季節其關係可能有較大的變化,研究各主要汙染相關氣象參數綜合影響更為合理。」徐祥德向藍藍天工作室指出。

攻關團隊氣象專家通過對風速、風向、相對溼度等氣象條件綜合診斷,獲得了兩個最重要的指標定量描述不利氣象條件:區域氣團穩定性和水汽凝結率,進而得出了「汙染—氣象條件指數(PLAM)」。

研究表明,在空氣品質較好的時候,汙染—氣象條件指數的值通常在40以下,在我國大氣汙染重點地區,汙染—氣象條件指數值若大於80,通常大氣水平能見度低於10公裡的機率就很高,其與PM10和PM2.5濃度總體呈線性關係。汙染—氣象條件指數為80可視為一個重要的閾值。

2018年1月,藍藍天工作室在山西太原採訪時拍攝的一家企業排放情況的照片。

研究還表明,在空氣汙染過程中,汙染累積到一定程度後還會導致氣象條件進一步轉差,重汙染和不利氣象條件之間形成顯著的「雙向反饋」效應。

什麼是「雙向反饋」?氣象專家告訴藍藍天工作室,這可以理解為一種「惡性循環」。

對北京2013年以來所有持續超過3天的重汙染事件的分析表明,北京的大氣汙染形成後通常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前期南風輸送汙染階段,二是汙染累積階段,當PM2.5濃度累積到一定程度(通常大於100微克/立方米),大氣汙染會通過輻射效應促進逆溫形成和邊界層低層相對溼度增加,使邊界層內氣象條件進一步轉差,轉差的氣象條件導致數小時到十幾小時PM2.5濃度至少增加一倍以上的「爆發性增長」。

氣候變暖趨勢導致京津冀地區冬季靜穩天數明顯增多

研究結果顯示,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有利於霧霾天氣形成的氣象條件在增多,而這背後隱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以全球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

今年初,多家權威機構確認,2015年至2018年是100多年前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4年,其中2018年是史上第四熱年。世界氣象組織2月6日發布報告指出,無論在陸地還是海洋,過去四年的變暖程度都非同尋常。「這是持續長期氣候變化的一個明顯跡象,而持續長期氣候變化與創紀錄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相關。」

專家普遍認為,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的主因,而這又導致熱浪、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

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圖片來自網絡)

「聯合攻關研究表明,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變暖趨勢導致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京津冀地區靜穩天數在冬季明顯增多,氣候變暖對北方霧霾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徐祥德表示。

1961—2018年冬季,京津冀地區冬季日平均氣溫總體趨勢是線性升高的,增長率為每10年增加0.39℃,明顯高於全球及全國同期的增溫率(分別為每10年增加0.13℃及0.22℃),是我國變暖明顯的區域之一。研究結果表明,北京地區1960年以來年平均氣溫增溫速率,約為每10年增加0.36℃。

徐祥德指出,20世紀60年代以來,特別是1990年以後,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平均風速總體呈下降趨勢,小風日數一直處於明顯偏多的階段。來自貝加爾湖、經西北方向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冷空氣氣團強度及其風速,存在年代際及年際的減弱趨勢,表明該區域風速下降與氣候變暖密切相關,而非僅城鎮化因素起主導作用。另外,1960年以來,年代際變化趨勢表明京津冀地區冬季大氣低層邊界層層結趨於穩定,靜穩天數明顯增多,不利於該地區汙染物垂直擴散。這些均可被認為主要與年代際氣候變暖有關。因此,氣候變暖影響不僅制約著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給京津冀區域大氣環境治理帶來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氣候變暖和人類溫室氣體排放有關,緩解氣候變暖的步伐還是要靠減排。我國近年來通過調整能源結構等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通常在減排溫室氣體的過程中,會同時減排大氣汙染物,對緩解長遠的氣候變暖和當前區域大氣環境汙染都有益處。」徐祥德說。

提高空氣品質預報能力,是應對空氣重汙染過程、減輕汙染的重要舉措。

徐祥德認為:「在一個時段內排放量相對固定的情況下,氣象條件是重汙染事件是否發生的關鍵因素,幾天之內就有可能從藍天白雲轉變為汙染物『爆表』。下一步要加強大氣汙染成因和氣象影響關聯性的深入研究,為重汙染天氣的精準預報預測提供應用理論與技術支撐。」

徐祥德還建議,要進一步實施跨部門、跨學科聯合攻關,加強對不同地形與氣象條件背景下排放源布局影響與區域輸送「貢獻」等問題的研究,為精準施策防治大氣汙染、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科學依據。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相關焦點

  • 【氣象科普】如何捕捉霧霾蹤跡
    【氣象科普】如何捕捉霧霾蹤跡 2020-12-11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原中「霾」伏 焚燒秸稈是主因 11日霧霾有望消散
    到11日夜裡,霧霾有望消散  據市氣象部門監測數據顯示,昨日我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但觀測站數據顯示大部分地區為輕霧,有霾。「霧霾程度受地形影響較大,局地性較強。」市氣象專家介紹,觀測站的觀測數據能見度最低的也有2000米,但實際上,部分地區的能見度會小於這個數值,不過總體未達到低於500米的預警標準。
  • 「霧霾灰」持續減少,原因幾何——《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年...
    在預報方面,氣象部門有短期逐小時氣象條件精細化預報、中長期預報、月季尺度的氣候預測。這些預報預測信息在大氣環境治理、重汙染防治決策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評估方面,氣象部門既有綜合氣象條件的定量評估,也有針對關鍵氣象要素的具體分析。如《公報》裡2019年全國大氣環境繼續改善的綜合評估,以及靜穩天氣指數、吸溼增長條件、降水溼清除條件等具體分析。
  • 為何還伴隨霧霾天氣?
    來源:中國氣象臺近兩年,霧霾天氣的關注熱度蓋過了沙塵天氣,顯然,它們密切相關。這不,同時來禍害我們的呼吸道了。圖片來源網絡那麼,此次覆蓋範圍廣、時段集中且汙染大的沙塵天氣成因是什麼?為何同時會伴隨著霧霾天氣?沙塵天氣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會有哪些危害?又應當如何防禦呢?
  • 武漢遇大面積霧霾天氣 東北風與下沉氣流所致
    霧霾成分是什麼?主要來自植物燃燒    (長江日報 記者金濤 通訊員王勇 鄢祖海)霧霾的核心到底是什麼?昨日,環保部門運用最先進的分析儀器在短時間內判斷,導致出現此次霧霾最主要的汙染物為碳顆粒,普遍產生於秸稈等植物的燃燒過程中。
  • 北方霧霾深重 會影響...
    從氣象角度來分析,秋冬季節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大氣上下流動少,比較穩定,這樣有利於霧形成的氣象條件日數就會較其他季節居多。此外,秋冬季節,由於夜長而且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而形成霧。
  • 什麼是逆溫層,為什麼霧霾天氣會形成
    然而逆溫層也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有五種形成逆溫層的原因。地面逆溫層地面逆溫層形成的條件是無風無雲的冬天夜晚,由於冬天白天輻射減弱,加上晚上無風無雲加速了地面輻射,使得地面迅速冷卻下來,造成鄰近地面的空氣冷卻下來,同時上層溫度較高,因此地面逆溫層就形成了。
  • 何為霧霾?讓你知道霧霾有多恐怖,差點伸手不見五指
    十二月十日,信陽出現了霧霾天氣,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橙色大霧預警,局地能見度小於50米,但就我個人的感覺,部分路段能見度可能還不到30米。五天前,信陽汽車限號開始了,那時人們可能還會覺得,好的限號是什麼意思?大家今天感覺如何呢?
  • 異常氣象變化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影響大
    氣象是組成人類生活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變化最快、最複雜的要素之一。人類生活在這種氣象多變的環境中,生理和心理時時都在受其影響。劇烈的氣象變化甚至會使部分人產生生理和心理疾病。
  • 中國霧霾說明書
    例如,由二氧化硫氧化形成的硫酸鹽顆粒是二次顆粒物;由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在光照條件下反應形成的硝酸鹽顆粒和有機物顆粒是二次顆粒物;由氨氣與大氣中的硫酸、硝酸等酸鹼中和形成的銨鹽顆粒同樣也是二次顆粒物。這些二次顆粒物的直徑大多集中在2微米以內,可長時間存在、遠距離傳輸,是PM2.5至關重要的組分。
  • 應對本輪霧霾陝西4市啟動黃色預警
    霧霾緣何起?汙染排放大+氣象不利因素據專家介紹,近期多地進入供暖模式、交通流量大、工業生產活動回升,受此影響部分區域汙染排放量整體升高。供暖方面,京津冀已於11月上旬開始集中(試)供暖,西安等城市從11月中旬開始預供熱,供暖抬升了區域內汙染排放水平。
  • 冬去春來霧霾反而多了 這次工業汙染是罪魁禍首
    冬天還是藍天白雲,為啥到了春天反而霧霾頻發?連續遭遇多輪重汙染天氣,原因究竟是什麼?京津冀地區的空氣品質,到底「根治」好了沒有?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柴發合解釋說,近期霧霾頻發的原因,一是因為氣象條件非常不利於大氣汙染物的擴散,二是由於採暖期結束,京津冀地區秋冬季錯峰生產的各類工業企業恢復生產,使得工業企業汙染物排放顯著增加。
  • 天津氣溫忽高忽低 霧霾若隱若現
    未來幾天,本市天氣趨勢相對平穩,大部地區氣溫繼續回升,不過由於受弱冷空氣影響,氣溫依舊偏低,升溫力度不太大,提醒市民注意防寒保暖。 隨著冷空氣暫歇,天氣態勢形成靜穩模式,包括天津在內的華北、黃淮等地區,霧霾再度出現。18日前後,隨著新一股冷空氣的到來,霧霾將有所改善。根據氣象監測,今日晴間多雲,微風,最高氣溫4℃,最低氣溫-4℃。
  • 北京冬奧會氣象服務已形成「分鐘級」「百米級」預報系統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倪元錦)記者9日從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冬奧氣象服務團隊獲悉,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氣象服務已基本形成「三維」「秒級
  • 10月27日成都氣象擴散條件將改善
    據成都市氣象局消息,10月25日、26日成都市仍以陰天天氣為主,近地面風速小,溼度大且無明顯降雨,大氣層結穩定,近地面逆溫層出現頻率高,靜穩天氣仍將持續,氣象擴散條件依然較差,不利於空氣汙染物擴散。  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底部,大氣環境容量先天不足,特別是進入秋冬季以後,靜穩天氣頻發,氣象擴散條件差,易造成汙染物持續累積,引起空氣汙染。
  • 應對本輪霧霾我省4市啟動黃色預警 西安冬防期大考絕不輕鬆
    霧霾緣何起?汙染排放大+氣象不利因素據專家介紹,近期多地進入供暖模式,交通流量大、工業生產活動回升,受此影響部分區域汙染排放量整體升高。汙染物排放量大,遇到不利氣象條件,就容易出現汙染過程。11月15日關中區域的霧霾汙染又再次加重,從前一天的「3輕2中」退守到「5市全中」,西安市空氣汙染形勢明顯較前一天加重,以AQI指數178遭遇近期第4個中度汙染,這也是本輪霧霾汙染以來我市連續第7天汙染超標。至此,11月份西安市已有9個汙染天。
  • 翼龍起源謎團揭曉,誰是它的祖先?
    該發現為研究翼龍起源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理論框架,這將有助於揭曉它們如何擁有特殊身體結構和飛行能力。這篇論文是瑞士弗裡堡大學古生物學家塞爾喬查·埃弗斯和英國伯明罕大學古生物學家馬丁·埃茲庫拉合著,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科學家斯特林·內斯比特和米歇爾·斯託克也參與了該項研究。
  • 10月8日起霧霾來京 10月11日空氣品質轉好
    原標題:昨起霧霾來 周日空氣品質轉好  國慶假期結束,10月9日是節後第一個工作日,汙染天氣也開始「上崗」了。根據預報,從10月8日至10月10日,京津冀有一次汙染天氣過程,其中北京預計輕中度汙染,部分時段可達中重度汙染。市民出行要注意防護。
  • 澳網資格賽受霧霾天氣影響
    新華社雪梨1月14日電(劉競帆)受林火造成的霧霾天氣影響,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資格賽被迫推遲開賽。首場澳網公開賽資格賽原定於澳大利亞時間早晨10時在墨爾本公園舉行,但由於墨爾本霧霾嚴重,澳網組織方發表聲明將比賽推遲至11時。
  • 這份氣象類考題複習寶典,請收藏~
    讀圖完成下題:圖中最有利於霧霾大氣汙染物擴散的情形是( )A.①C.③B.②D.④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A.③地未來有強降水B.②地有大霧出現D.④地寒暖流交匯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C52019年北全國卷 :積云為常見的一類雲,其形成受下墊面影響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