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中,傻白甜一直經久不衰。不過,傻白甜當中,有讓角色很不討喜,但也有些傻白甜很討喜。
比如,《大宋少年志》當中的小景。
《大宋少年志》講述了七齋六子一起經歷重重冒險的故事。六個人各有特點,各有個性,一起冒險成長。
看完整部劇,我深刻覺得,小景才是傻白甜的正確打開方式。
首先 平時傻白但關鍵時刻聰明
《大宋少年志》中,小景的傻白,體現在日常生活裡。軟萌可愛,心地善良,又不會過分善良。
小景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本事,不厲害。所以她很聽話,辦正事的時候,不會從中搗亂。
知道自己笨,所以她聽聰明人的話。聽趙簡的話,聽元仲辛的話,聽王寬的話。規規矩矩辦事,不惹事,不壞事。
小景比起那些明明知道自己什麼本事都沒有,卻一意孤行的角色,實在是好太多了。
一開始,大家對於小景的印象,是團寵,萌,可愛,但覺得沒有什麼別的想法。
可是,當自己跟王寬遇到危險時,小景爆發了。
初看這部劇,想必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小景會在那一刻做出反應,讓自己跟王寬轉危為安。
為了查明真相,打暈大遼郡主,也毫不手軟。
在關鍵時刻,小景也不是拖後腿的那一個。
其次 甜寵呵護看不夠
小景作為團寵,深受七齋五人的愛護。
王寬這人,一出場,就連元仲辛都搞不定他。一板一眼,認死理。
可一遇到小景,就自作化作貼心男友。
小景有危險了,站出來保護。
難受了,知道哄,知道鼓勵。
為了小景,王寬衝著院長就懟。
小景跟王寬的愛情,是純粹的,他們倆滿心滿眼都是對方。
單純的戀愛,看起來就無比舒心。
唯獨一點不好,就是虐單身狗。
一部劇的定位《大宋少年志》定位是一部超青春少年成長熱血劇。
所以,六人都有著自己的過去,都有著自己的確定。一路相伴,一路成長。
可以說,這部劇的定位非常準確。
雖然小景變化不是特別大,但從開始到結局,小景的轉變非常明顯。
一開始,小景是傻,是白。可救王寬,打暈郡主,又讓大家看到了她的另一面。她也不是不懂反抗,雖然性格憨傻,但絕對不是真傻。
小景從前的怯懦膽小,是因為自己的身份。在她看來,她進七齋就是個錯誤。誰都比她有本事,只是她最沒用。
可後來,隨著王寬的一次次鼓勵,相伴左右。小景開始變得自信,雖然外形還是柔弱,但本質上已經改變了。
越到結局,小景笑得越開心,越自信。不斷成長,不斷改變。
該傻的時候傻,該甜的時候甜,這才是傻白甜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然,小景這個角色這麼受歡迎,頭功得是編劇的。
編劇非常重要如果說一部劇中,什麼東西最重要,那一定是劇本,一劇之本。擁有好的劇本,是一部劇的基礎。劇本之後,才是演員。
不管是虐戀情深,還是霸道總裁,只要劇本好,故事題材能夠深入人心,演員不是一點演技都沒有,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同理,傻白甜也不是什麼貶義詞。只要編劇把控得當,就不會有問題。
好的劇本,是以劇情塑造人物。
人物的好與壞,脾氣暴躁與脾氣溫柔,皆體現在故事情節當中。
編劇王倦老師,用文字編寫出了一段段劇情,將傻白甜的小景,嵌入到劇情裡去,讓小景順著一部劇的定位走下去,不會顯得突兀。
不似有些編劇,是用人物的誇張舉動,告訴觀眾要做什麼,來為劇情服務。使整個劇情,無法吸引觀眾。
其實,這就好比我們平時認識一個陌生人。
我們是從何開始判斷這個人的性格?自然是行為舉止,言辭談吐。
通過對方的各種判斷,才能看出人物的性格。
王倦老師的這種寫作方式,貼近現實,使劇情娓娓道來,順暢流利,容易使觀眾入戲。
單說編劇的名字,或許大家不知道。可要說起劇名,大家肯定很熟悉。
《慶餘年》,《木府風雲》,《舞樂傳奇》這些劇,全部出自他的手。
好的編劇,都在用心雕琢故事情節。
在王倦老師的手下,就算是傻白甜小景,也有傻白甜的吸引人之處。
演員是其次,但也不可缺少現在在演員這一塊,大家進入了一個怪圈。流量明星永遠是被嘲諷的那一塊,年紀大的明星永遠是被捧的那一塊。
其實,年輕的流量明星也有出彩的地方,只看導演怎麼用而已。
其實,能夠站到大屏幕面前的演員,大多都有演技,只是精湛與否。
可為什麼差不多的時期,一個演員有些劇能夠大火,有些劇卻不行呢?關鍵點還是在劇本上。
演員符合劇本人物,就容易產生別樣的反應。
演員千千萬,但合適劇本的演員就猶如大海撈針。
一部劇的重心是劇本,然後才是演員,能夠挑選到合適的演員,是一部劇受歡迎,必不可缺的因素。
並非老戲骨就是好,流量明星,年輕小明星就不好。
《大宋少年志》中,六個主角,全部都是小年輕,五個九零後加一個零零後,依舊將這部劇帶火了。
正是青春年少蘇曉彤,甜美可愛,正好合適小景這個角色。
如果換個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明星,或許演不出小景的軟萌。
這就是年輕的優勢。
好的劇本,碰上了合適的演員。就算是稚嫩的演技,也能擦出火花。
如果要論傻白甜的正確打開方式,的確非《大宋少年志》中的小景莫屬。
但要說小景這個角色為什麼會塑造得如此成功,首功還得是編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