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西藏,為什麼高原反應,原來是你的最大攝氧量在作怪?

2020-12-22 超級自駕遊

春節前自駕西藏,雪地裡玩的甚是開心,但是也有2件事情,似的這次旅行變得有點另類;

一是回來的時候,有點落荒而逃的感覺,回來的一路上住宿,都接近哀求的狀態,很多城市的酒店全部歇業,只能一路回家;

二是進藏的第二天,在色達就有一個驢友,頭暈,惡性,每小時嘔吐一次黃水,就這樣折騰了一個晚上,沒辦法,只能從色達直接返程回家了,高原反應也是所有準備進藏的驢友,最擔心的事情之一,為什麼有的人卻一點事沒有,有的人卻高原反應這麼嚴重,甚至到了必須返程的狀態,每個人的體質到底差在了哪裡?

在高山運動中,或者是到西藏旅行,一個人的體質有一個最重要的參考指標,就是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決定了你到了高原上,在西藏是否能夠快速適應高原環境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那到底什麼是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的簡稱用VO2max來表示,V表示體積,這裡狹隘的理解為,也就是一個人的身體的體積,O2是代表氧氣,學過初中化學應該都懂這些,max表示最大,比如有些品牌的手機,出來了max版本,也就代表最大個的這個版本;

最大攝氧量,就是指的人體在運動中每分鐘能攝入氧氣的最大體積,從而來支持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

決定最大攝氧量的因素,又是什麼呢?

線粒體,可以理解為,吸入體內90%以上的氧氣被線粒體消耗掉了;

這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細胞中的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細胞中製造能量的結構,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主要存在與肌肉中;

這裡規避一個錯誤的觀念,最大攝氧量,不可以理解成為你的肺活量,那就大錯特錯了;

線粒體的作用,就是轉化能量,氧氣充足的時候,會經過接下來的三羧酸循環,氧化磷酸化,形成ATP,也就是肌肉當中的一種必備物質,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高原上缺氧,或者氧氣不充足,再加上運動的時候,那就變成了無氧代謝,無氧代謝只能完成能量轉化的第一步;

第二步,三羧酸循環,第三步,氧化磷酸化,這兩步無法進行,那就會被還原成乙醇或乳酸等發酵產物,這就是為什麼高原上容易,頭暈惡性的主因;

我們去了西藏,到了高原等低氧環境,紅細胞必然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多,可維持較高的血氧水平及最大有氧能力。

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到了高原,由於缺氧勢必會增加紅細胞的過度增加,將導致血液粘滯性明顯增高,影響氧的運輸過程,有劇烈運動的情況下,會產生氧氣消耗,做了無用功,這也是為什麼到了高原上,建議大家喝紅牛和咖啡的重要原因,就是增加血液流動,增強氧氣的運輸過程;

當紅細胞>50%時會導致Vo2max,也就是最大攝氧量下降和運動能力降低。

但是,常住人口對低氧環境已經習慣了的人,甚至動物,肌組織中毛細血管的密度增加,肌紅蛋白含量提高,線粒體的數量增加,線粒體內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使組織細胞氧利用率增高,vo2max也會不斷地增加了。

這就是高原人,為什麼只適應他們的環境,到了平原地帶,會瞌睡,會氧中毒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這些指標都會隨著時間推移,適應而變化;

我們到了高原,也是適應而變化;但是去旅行,時間本來就沒幾天,最多半個多月,或者20幾天,沒開始真正的機體調控變化,又回到了平原,那麼,在適應的過程中就會考驗每一個人個體本身的體質,是否能夠快速適應高原,有著很大的決定作用的就是本身的最大攝氧量的能力;

什麼樣的人最大攝氧量,會比較低,或者到了高原上,受到影響比較大呢?

一是女人比男人的最大攝氧量,天生就低;

最大攝氧量男女有別,女性天生和男性的最大攝氧量就有區別,這也是為什麼,男人的肌肉發達於女人的重要因素,當然,不僅僅最大攝氧量不用,肌肉供給需要的其他物質女性也是天然比較弱的,到了西藏也一樣,女性容易高原反應;

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最大攝氧量會逐漸遞減,老年人較低;

最大攝氧量,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逐年下降,男子以每年2%,女子以每年2.5%下降,老年人到了西藏,更要多注意預防高原反應,特別是女性;

三是經常鍛鍊和跑步的人,最大攝氧量高於不運動的人;

運動訓練可引起骨骼肌、心肌細胞中線鉸體數量適應性增加、使有氧代謝能力增強;可導致毛細血管/肌纖維比率增大、有利於肌細胞對氧的攝取、使最大攝氧量增加,這裡就不要再說,經常運動的人也最容易高原反應的這種謬論了,沒有科學依據。

經常做有氧運動的人,最大攝氧量比不做運動的人,最高增長25%,想一想,經常鍛鍊身體一定更加強壯,耐高原環境;

四是體脂高的人,脂肪高的人,血脂高的人,最大攝氧量明顯降低;

這要說的是,胖人到了高原,的確會更容易高反,經常吃的齁鹹的人,血脂高的人,也容易高反,道理就不多講了,血脂高本身血液流速慢,攜氧能力差,體脂高的人脂肪多,體積大,需要的氧氣合成的能量就會增加,供氧不足就會無氧代謝,無氧血紅蛋白增加;

五是最大攝氧量遺傳因素,影響最大,一般通過鍛鍊也只能提高20%-25%左右,而天生最大攝氧量高的人,體質就是好;所以說,能否成為運動員,父母決定;在高原上也是如此,天生體質好的人,自然會舒服很多,或者沒感覺;

天生的,就是天生的,這玩意沒法改變,唯有運動可提高一點點最大攝氧量,而已!

相關焦點

  • 自駕西藏,為什麼放鬆心情,會治癒80%以上的人的高原反應?
    春節前去西藏自駕,有7輛車,其中2輛車因為高原反應,被迫返程,一個小夥吐了一晚上,實際還能走,從色達出來,到雅江住一晚,稻城亞丁住兩晚,應該可以到拉薩,但是他的內心,極度的害怕
  • 阻擋你高原自駕最大的阻礙是高反嗎 高原自駕你會遇到什麼?
    其實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會經歷過高原自駕,國內不少城市本身的海拔也不低,假如初到這個城市租車自駕遊基本也可以理解為高原自駕。那麼我今天要說的高原自駕基本是以新藏線、川藏線、滇藏線、青藏線為主的自駕方式,這種自駕的特點是全程經過的路段海拔較高,但是沿途的風光一般都比較秀美,非常符合旅遊時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然而就是這樣可以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旅行方式,往往都是令人望而卻步,這是為什麼呢?
  • 高原自駕遊最怕高原反應,什麼樣的人容易高原反應,如何來應對呢
    每次去高原總會有人問我,你去川西,去西藏,會有高原反應嗎?其實高反誰都會有,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罷了,有的很輕微,可以忽略,不必在意,但如果表現很明顯、甚至表現出病態,就非常危險了。還有一次是在川西色達,我們一行六人要去西藏,走到若爾蓋草原時,一個朋友有了輕微的感冒,等傍晚趕到色達時,他覺得身體不舒服,有明顯的高反跡象,加上平時身體就不太好,他決定退出去西藏旅行,找了一臺當地車,連夜趕往成都醫院,當然,到了成都也就沒事了,但西藏再不敢去了。高原反應真的那麼可怕嗎?
  • 又到了西藏旅行季?去之前先了解一下高原反應!
    又到了西藏旅行季,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去西藏旅行的憧憬和夢想,但面對雖然美麗但未知的高原,很多人對高原反應又充滿了敬畏!陳醫生去過西藏,從過了康定一直到拉薩,直到下降到格爾木的十天左右的時間裡,陳醫生一直都有高原反應。
  • 去西藏,每個人都會有高原反應嗎?怎樣才能預防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想必喜歡旅遊的人都對它深有體會,當去到海拔相對比較高的地區,如西藏,基本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反應現象,遭受它的一番折磨,一些體質相對差一點,可能爬了高一點的山,都有可能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的現象。那什麼是高原反應呢?
  • 去西藏旅遊,為什麼情侶夫妻都要分開睡?原來其中另有貓膩
    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領土遼闊有非常多的旅遊勝地,也有非常多的奇特的地方,例如中國的西藏。這裡是一個海拔較高的地方,也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因為平時我們生活的地方大多數的海拔不高,屬於平原地區,所以想去西藏體驗的人很多。
  • 登上西藏4000米海拔高峰,完全沒有高原反應,冬季的西藏太美
    西藏高原是多少旅行者嚮往的人間淨土,是信徒朝聖的歸處。西藏四季的風景各有千秋,但是很少有人喜歡天寒地凍的冬季,這時候的道路不便,時常遇到大雪冰封,寸步難行的窘境。但冬季的西藏卻都有著人間秘境的純淨之美,大雪下的西藏猶如童話中的冰雪世界,一切都顯得格外沉靜,白雪皚皚的覆蓋下才更顯人間淨土的曠遠純淨。眾所周知西藏是高原地帶,來到西藏旅行最大的難題就是需要克服高原缺氧對人體機能帶來的不便。很多人從行程開始到最後結束行程都無法適應缺氧環境,導致高原反應,呼吸苦難、頭暈胸悶,四肢無力,甚至會有噁心嘔吐的症狀。
  • 為什麼會發生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亦稱急性高原病,指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於低壓低氧環境後產生的各種不適,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01 為什麼會發生高原反應?高原地區氧氣稀薄是我們的共識。具體地說,高原上的空氣中氧氣含量是平原地區的60%左右。長期生活在某個地區的人們早已習慣了當地的氧氣濃度,當他們剛由平原地區進入高原地區或由高原地區進入更高海拔地區時,會因為身體對氧氣的需求一時間無法得到滿足而出現缺氧症狀。缺氧就是頭暈、胸悶、乏力等高原反應的主要誘因。
  • 首次自駕西藏旅遊,海拔低、風景又好,應該選哪條線路?
    對於自駕西藏來說,線路有很多,比如川藏線、滇藏線、青藏線、新藏線等。這些線路分別從四川成都、雲南昆明、青海西寧、新疆葉城等地出發,往返裡程數也大致相同。西藏被稱為世界屋脊,是全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風光旖旎,但高海拔也容易讓人們身體產生高原反應。那麼,對於首次自駕西藏的遊人來說,選擇哪條線路海拔更低,風景更好呢?答案是:川藏線。這一答案已經經過無數旅行者的實踐,得到大多數遊人的認可,首次自駕西藏,川藏線是最好的選擇。
  • 內地人到西藏有高原反應,西藏人來內地會有何反應?看完總算知道
    位於中國西南青藏高原的西藏,平均海拔高,前來遊玩的內陸居民一般出現不合適或多種高原反應等症狀。但西藏迷人的風景總是令人難忘。如果你來西藏運氣好,你也會欣賞到從未見過的美麗風景。這裡有莊嚴、壯觀、神奇、美麗的自然風景。
  • 為什麼自駕穿越西藏無人區時,晚上不能睡車裡?老司機告訴你原因
    為什麼自駕穿越西藏無人區時,晚上不能睡車裡?老司機告訴你原因西藏地區一直以來都是熱愛旅行的人們心中必須要去的一塊淨土,更有很多人不選擇火車飛機等公共運輸工具,用三五結伴自駕遊的形式順著新藏或者川藏公路,駛向廣袤無邊的"天上草原"。
  • 如何科學有效的避免「高原反應」
    紅景天能降低耗氧速度,增強機體對低氧的耐受力,有輕度強心、降血壓和抗疲勞作用,經研究有較強預防急性高原反應的生理效應。方法:依據《急性高原反應的診斷和處理原則》制定急性高原反應症狀調查表,原駐地1420m和500m兩組2249名官兵快速進駐海拔200、3300、4300m駐訓地後15天,由醫生現場指導填寫症狀調查表,調查兩組人群進駐高原1~15天期間急性高原反應累計發生情況,並進行急性高原反應症狀評分及分度。
  • 總說去西藏會有高原反應,高原反應到底是一種什麼感受?
    小娘子帶著66歲的老爸正在拉薩,以親身經歷給親們分享下高原反應是什麼狀況和應該如何避免。大家也不要提及高反就色變,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高反的,而有了高反的人症狀也不一定都相同。比如小娘子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高反,唯一的反應是總餓,人家說這也是一種高反,因為身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供應,只是這種高反太走運了。小娘子這次因為帶著第一次進藏的老爸,怕他坐飛機一下適應不了高海拔,低氧氣含量的高原,去的時候是坐火車進拉薩的,希望他可以因為慢慢升高的海拔有個適應過程。
  • 這裡不光風景獨好,還可「鹽」可「甜」……吸足氧,我們一起上高原!
    總臺央視記者帶你暢遊青藏高原,探秘可可西裡、俯瞰納木錯、翻越唐古拉山、攀登布達拉宮,更多驚喜等你發掘!國慶專列前方到站:拉薩站!10月5日早7時30分,總臺央視記者王言漫步布達拉宮廣場,「雙線索」帶我們穿行雪域高原的神奇天路——青藏鐵路。
  • 西藏最大的湖泊,比納木錯和羊湖都要大,被稱為「鬼湖」
    西藏是無數旅行者魂牽夢繞的地方,無論是神秘的人文風情還是漂亮的高原風光,每年吸引全國各地的無數遊客前來西藏朝聖。西藏旅行不能錯過的就是神山聖湖,而在西藏的湖泊之中最有名的是西藏的三大聖湖:瑪旁雍錯,納木錯和羊卓雍錯,今天我們來說說西藏最大的湖泊,它就是色林錯。
  • 從新疆過青海到西藏拉薩,高原反應找不到客棧,老闆訴說傷心事
    今天我們要去的是西藏拉薩,經過了20多小時的旅行,到達了西寧,從西寧轉成特殊的火車,在這個火車裡面有加壓加氧設備,而且聽他們說坐火車去西藏拉薩比坐飛機好,可以在途中慢慢的適應高原反應,否則的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在去之前和去的途中,我心裡也一直有些擔心,忐忑不安,會不會到時候挺不過高反?那怎麼辦呢?
  • 自駕川藏線,千萬不要去這3個地方住宿,高原反應容易讓人斃命
    而西藏,則被人們稱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自駕遊在川藏線上,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這裡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盤山路,既考驗車技,又考驗人體的極限。
  • 西藏自駕遊關於高反的6點常識你要記住,去過西藏的人都知道
    先來看看高反都有哪些症狀的體現:頭痛、噁心、失眠、肌肉酸痛、乏力.....那如何提前預防和應對以上的種種反應呢? 剛進藏,不要跑,不要跳,不要劇烈運動,給自己一個適應高原環境的緩衝期,凡事慢一點,輕一點。
  • 西藏自駕第五天左貢到八宿
    連續露營三天,第一天香格裡拉下坡還好2400米,第二天集體露營拉烏村3700米也還好,第三天單獨露營一處臨近倒閉的自駕營地3900米有點不好。在海拔3900米露營,如果有高反,那麼整個睡眠,睡不了幾個小時。導致今天在車裡昏昏欲睡、無精打採的樣子。一副要死的樣子。開車注意安全,所以開了會就去選擇住宿了。今天選擇住宿,在八宿住宿,這個時候淡季,85標間。
  • 西藏新消防員:讓青春在高原「火焰藍」綻放異彩
    貢桑拉姆 攝圖為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新消防員相互佩戴消防救援銜。 貢桑拉姆 攝「雖然我在阿里地區只生活過兩年,但每個地方我都去過。」來自四川廣元的何朝人在2017年第一次背井離鄉,遠赴西藏阿里地區當兵。在2019年退伍後,他依然選擇留在西藏,加入西藏消防救援隊伍,將再次奔赴他所嚮往的阿里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