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這4種說話方式,很傷害人,但是許多人不自知

2020-12-24 心理相先生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過,一個人的人際環境,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語言製造的,即一個人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是他說的話造就的。

說話內容,說話的方式,造就了一個人的人際環境,特別是說話的方式,對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有直接的影響,比如下面四種說話方式,就很傷害人,但是許多人不自知。

1、喜歡給別人說重話,認為忠言逆耳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圭臬,成為自己指導別人,批評別人的理論依據。

但如果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這種喜歡說重話,秉承忠言逆耳的人,卻是經常傷害別人的人,他們說出的話帶著「刺」。

因此他們的人際關係通常都不會很好,即使他們的初衷是好的,他們也幫助到了別人,但最終也會「功過相抵」,在別人那裡不被待見。

因為說到底人是非理性的動物,是感知大於理智的,感受不對了,再怎麼樣,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著名心理學家、心理諮詢師,米爾頓·艾瑞克森說過,要不顧一切保護來訪者的面子,若干年以來諸多的心理諮詢工作者也是秉持這一理念,來和尋求心理諮詢的人一起工作的。

那麼我們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能不能,不管對方的身份、地位如何,都不要去說重話呢,特別是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能不能呢?

很多人內心的自卑,就是小時候被這種帶刺的言語造成的,特別是父母,或者其他大人,他們言語上對孩子的貶低,是造成自卑的根本原因,而他們認為忠言逆耳,所以一直對此樂此不疲。

或許父母當初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孩子,可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理性認知,我們說過,人的感受是非理性的,因此帶刺的言語是會在孩子的心底留下傷痕的。

不管是和孩子交流,還是和成年人交流,都是一樣的道理,不要說重話,換一種說法,信息依舊能傳遞,但是沒有了傷害。

2、喜歡用講道理的方式和別人溝通,而不知道和別人談感受

第二種比較傷害人的說話方式就是給別人講道理,大道理一套一套,可是聽的人聽不下去了,那這個道理為誰而講,因何而講呢?很多時候是講道理的人太自戀。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不要和這4種人打交道,因為他遲早會傷害你
    上面的例子中,來訪者張萍(化名)表現出的應對方式,在心理學上叫做被動攻擊,被動攻擊的心理學解釋是:對方有錯,對對方有不滿,反而對對對方更好,這只是一種攻擊對方的方式,還有諸如對於對方的事件拖延、遺忘,以讓對方生氣,這些方式也是。
  • 情商低的人,都有這3種說話習慣,惹人心煩還不自知,儘量遠離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的說話方式讓人感到不舒服。其實就是這些人情商太低,不知道顧及別人的感受,說出的話不僅讓別人聽了不舒服,還會因此得罪人,最終作的自己人緣越來越差,惹人心煩還不自知。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那些情商低的人通常都有的3種說話習慣吧。
  • 驛林心理:易怒的人外表不一定兇狠,但是往往都喜歡這麼說話
    控制情緒是一個成年人的必修課,但是有的人就是非常的容易生氣,甚至可以說性情非常暴戾。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有的人是受小時候環境的影響,有的人則是因為不善於和人溝通,還有的人就是性格上比較自私,受不了生活中一點點的挫折。
  • 《易經》提醒:傷害過我們的人有很多,但是唯獨這4種人不可原諒
    我們的瑰寶《易經》告誡了我們一句話:我們身邊有太多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但是這四種人不可原諒。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是哪四種人,是我們不可原諒的。第一種人:背刺我們的人《易經》有曰:「無妄」 妄行便是小人 來背刺我們。
  • 女人說話的時候,如果給人這幾種感覺,多半是高情商的人
    在和別人聊天的過程當中,有一些人會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一般這些人他們不僅說話特別好聽,而且他們的情商也很高,如果你在跟一個人聊天的時候,能夠有以下這幾種感覺的話,那麼和你聊天的這個人估計是一個情商比較高的人。首先如果你在跟對方聊天的過程中,對方總是會下意識地去讚美你,但是又不會讓你感覺這個人特別做作的話,那麼這樣的人估計是比較有情商的人。
  • 心理學家:暴戾的人不一定面相兇惡,而是喜歡用這3種語氣說話
    但是在社會裡還存在一種人,他們骨子裡就存在暴力,不管接受什麼樣的文明教育,都消除不了他們內心對這個世界的憤恨,甚至有的人以傷害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 人見人愛的10種說話方式,瞬間提高你的「聊商」!
    人見人愛的10種說話方式,瞬間提高你的「聊商」! 」就能把傷害降低到最小。 人們只會記得你的傷害。所以當你打算說重話讓對方警醒,用停頓都會比這補救更管用。要說就別怕撕破臉,要覺得重就別說。 得了便宜還要賣乖,說了重話還希望對方立刻原諒你,這都是不可能的。
  • 心理學:內向的人,更容易被別人傷害,原因有三點
    據我觀察,內向的人,就更容易被別人傷害,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1、內向的人,容易認同別人的負面評價,因此更容易被傷害我們經常說不能活在別人的評價中,不能被別人所左右,不能被別人所定義,但是這只是理性的「豪言壯語」。
  • 覺得自己不太會說話,學會這4招,和人交談時,你也能談笑風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就因為一句話惹得他人不高興,而還不自知。譬如三國時期的楊修,因言語犯了曹操的大忌,最後落得處死的下場。所以言語上的學問也是我們應該掌握的一門技能,人不用學習說話,但應該學習怎麼說話。
  • 心理學:有這「4種特徵」的人,心術不正,準!
    心理學:有這「4種特徵」的人,心術不正,準!從一出生我們就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每天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的性格又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就出現了性格不合與性格合一說。性格不合的人生活在一塊肯定矛盾衝突不斷,所以老人常說我們要凡事長個心眼,世界上壞人多得很。
  • 情商高的人從不說這3種話,蠢人才天天念叨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許多人都以為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很多技巧。其實不然,不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處事方式,卻想要改變他人和環境,這無異於海底撈月、竹籃打水,終是一場空。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交換是不值得,所以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肯定是懂得付出的。人際心理學可以教會我們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手段協調我們人際交往中的各方面關係,自然學習、生活和工作等其他方面也不在話下。在社會交往中,話說得太多會導致自己處於被動地位,還容易讓人反感。
  • 多少人有了抑鬱症而不自知?這6種異常表現,佔一半就要警惕了!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但是所面對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相信大家會每隔一段時間,就能夠看到一些明星患上抑鬱症的新聞報導;對此很多人認為,只有那些處於各行各業風頭浪尖的集千萬種壓力的人才會患上抑鬱症,如果你要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
  • 骨子裡暴戾的人不一定面相兇惡,而是具有這三種說話習慣
    那些曾鮮衣怒馬、並行絕塵的人,你們身邊有嗎?你們敢絕對信任嗎?也許你現在突然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沒錯,你的潛意識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這根本就不是言行注意的問題,人的心理複雜萬千,你實在沒辦法確定哪句在你看來再正常不過的語言觸動了對方的心弦。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這4種討人嫌的說話方式自廢武德,毀了80%的人人際關係,有你嗎?
    看看你在交流的時候,有沒有犯這4種錯誤。這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聽對方把話說完就提出個人意見」的典型。小王想表達的只是這個經歷的鬱悶和情緒或者離去的故事,小李卻憑自己的主觀推測,活生生結束了這個話題。這類人變成為「話題終結者」。
  • 為什麼有些人不能好好說話?
    原創 Lens WeLens前兩天推送的《》,寫到原生家庭的問題:明明是對子女的愛,卻因為心態、方式的問題,給孩子帶去傷害而不自知,甚至導致惡劣的後果。但在心理學家看來,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很容易自卑,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匿名:我是單親,我媽養我不容易。平時壓力一大,再加上我們這裡打孩子是習以為常,從小沒少被邊打邊罵。被罵是怪物、冤孽,問我怎麼不跟我爸爸一樣去死。我後來變得很敏感,敏感到變態的那種。
  • 《易經》識人:飯桌見人品,有這4種特徵的人,很難成事
    據說這本書裡包含了許多人生智慧,如果你有解不開的疑惑或是化不開的心結,就請去讀《易經》吧,也許在這本「智慧寶書」裡就有你想要的答案。01喝完酒話不停的人中國有句古話說:在一旁觀看棋局的時候不說話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君子;喝完酒後說個不停的人,那多半就是個小人了
  • 會好好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植根於骨子裡的修養,會說話,好好說話,決定了你的人生境界有多高,反之,則是沒修養的體現。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的人,絕不會將惡語說出口,來傷害別人。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要交往很多人,自己的朋友,同事,親戚,鄰居,還有最親近的家人。會說話,就會給自己鋪一條充滿陽光的路,人際關係和諧,日子也過得舒坦。不會說話,往往會在無意之中得罪了別人,自己還不自知。人生在世,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花幾十年的時間學會閉嘴。
  • 家長不自知的控制方式,第4種對娃是「重擊」
    在各類家庭中,存在最多的教育方式就是「控制」,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妥,傷害了孩子也傷害了自己。「失敗」的媽媽,不知該怎樣管孩子文文生完寶寶後選擇做全職寶媽,她想用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好好教育和培養兒子。
  • 心理學:三種人格類型讓人討厭,他們自己卻不自知
    人格類型本質上是個體為了適應環境而形成的,但是在日常社交中卻有些人格表現得更合群,有些人格並不受歡迎。本文將列舉較為讓人討厭的三種人格類型,並進行深度解析。這三種人格類型包括:自戀型人格、支配型人格和情感依附型人格。自戀型人格在眾多人格中,自戀型人格是很難被接受的人格類型。
  • 人貴自知,一切自明
    一部教科書級的電視劇《天道》(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不多得,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上的思維真相,直抵命運所向。這種思維方式是道、逆向、果導因的方式。富有意味和哲理的情節不少,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提到了平等身份,今天特別想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