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三尺有神明」中的神明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020-12-15 聞所成慧

經常會聽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樣的說法,對於有神論者則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有上帝、有神仙掌管著我們的生死,判斷我們的善惡;對於無神論者則是嗤之以鼻,毫不在意。對於科學研究者,雖然不相信鬼神,但生活中往往出現的一些違反物理常識的現象又讓人無法用科學來解釋清楚。這些疑問就一直滯留在人們的心裡,揮之不去。所以有些世間的聰明的人就說了,乾脆別研究了,寧肯信其有、莫要信其無。就這樣一輩傳一輩。先不管是其有還是其無,至少給人類在道德的層面上來有了相對約束。

今天,我們從就佛法正見的了義法「唯識」的角度上來聊一聊這「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神明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神明啊!不是什麼上帝,也不是什麼天王老子,更不是什麼神仙鬼怪。而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記憶,也叫做業力,唯識學裡叫做「種子」,你前生做了什麼事,做了多少好事,做了多少壞事,你的記憶就像記錄儀一樣一點不差的原原本本的都給你記錄了下來,並且都藏了起來,所以也叫「藏識」,梵文叫「阿賴耶識」,也叫「心」,但不是我們理解心臟的那個心,這個心是梵文意譯,是積集的意思,是說這些記憶是越集越多。並且速度之快根本就不是我們能想像出來的,佛法有這樣的說法,說一剎那有九百生滅,就是說一剎那間就有九百多個念頭生滅,那一剎那有多長呢?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彈指還不到一秒鐘,快的話一秒鐘可以彈三到四次。

我們每個人自己的「心」就以這樣的速度無始劫以來無時無刻的無不在記錄著我們每個剎那間的起心動念。這些念頭不停的相互碰撞,也叫合和,就會生起了新的念頭,新的念頭再與其它念頭合和就又生起了又一個新的念頭,多得就像大海的浪濤一樣,一浪接一浪,前赴後繼永無斷絕。

當這些記憶碰撞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由量變轉向質變,就像「種子」發芽生長一樣就會生成境相,唯識裡叫做「現行」,猶如電影院裡放的立體電影一樣反映了出來,然後我們就會通過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接受這些境相,並根據這些境相再做出反映,而這些反映又會燻成新的記憶像種子一樣被攝在「心」裡,再去與其他的記憶碰撞合和生起新的現行。這就是唯識裡面所講的「種子生現行、現行燻種子」的因果循環的道理,種子是現行的因,現行是種子的果,同時現行又是新種子的因,新種子又成為了現行的果。

通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的這前六識的不停工作,於是就有了當下面前的這一切鏡相了。你前生做善事做得多,布施多,留下的這樣的記憶種子就多,別人得到了你的布施善舉自然就會生起感恩你的想法,也就會留下感恩要報答你的記憶種子。當這些記憶種子合和成熟時,自然就會生起了現行,那麼你今生就會遇到了幫助你的人。反之你前生害過多少人,你害人的這些過程同樣也會留下記憶燻成種子,被你害的人就有要報復你的念頭,這些念頭同樣也會被他的心記錄下來留下記憶燻成種子,當今生你們再次相見的時候,這些種子就立刻被調動起來生成現行。世間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兩人素不相識,就因為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就鬧出了人命。我們平時也大多數會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第一次見面相互彼此就有好感呢!有的就相互看不順眼,怎麼看怎麼彆扭。這都是出自於你的「心」裡記憶的種子決定的。

這也就是我們世間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善惡全報」的因果定律。無論今生還是來世,好壞全在自己所為,以為做了事情別人不知道就沒有關係了,其實都在那給你記著呢!

舉頭三尺有神明,那神明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的「心」。

相關焦點

  • 舉頭三尺有神明——從「封神榜」裡說說可能會有哪些神明
    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以示告誡人們在做任何事時萬不可心存僥倖,以為自己獨自做下的事情,即使天地也不知。可誰又去想「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可是蒼天是如何知道呢。那或許就因為「舉頭三尺的神明」吧。拋去迷信不說,如果真有神明,那麼這舉頭三尺的神明會有哪些呢?我們就從「封神榜」裡說說。
  • 俗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有哪些神明呢?有哪些出處呢?
    「公門裡面好修行,半夜敲門心不驚;善惡到頭終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出自【宋】王日休《龍舒淨土文》集俗語竹枝詞。《漫談傳統民間俗語文化》系列第3回我們經常聽到過這樣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也都知道其意思,是源自古時候人們祭祀的行為。人們遇到不順就會到寺廟中祭祀叩拜,認為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著,若誠心禱告,神明就會顯靈並幫助自己。
  • 你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嗎?
    你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嗎?我是酉水之子,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但是我並不認為這句話在實際當中真的存在。相信是我的主觀感受,這是一個自我約束心存敬畏之心的必然,而真實存在這是客觀事實,這種所謂的神明其實是不存在的。
  • 老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
    老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有聽過一句老話吧,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只知道前半句,後半句是什麼,你們知道嗎?就說老祖宗就我們流傳下來的一些名句,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會當作口頭禪或者警醒自己或者是世人,就像我剛剛說的那句舉頭三尺有神明。還有一句很類似的話,叫做人在做,天在看,和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意義是很相似的,都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道德底線。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還有下半句,老祖宗對後人的告誡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有一句話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要以為自己做的壞事沒人知道,只要你一抬頭就會看到「神明」。事實上「舉頭三尺有神明」, 其實也帶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
  • 俗語中的「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何意嗎?
    還記得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的那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嗎?你知道這句話想表達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古代人因為信仰神靈,如果遇到某方面不如意,就會到相應的祭廟中叩拜。這裡舉是指向上的意思,案是指擺放香火的供桌。
  • 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下一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魯迅曾在《夜頌》這篇批判現實的雜文中寫道: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燈前,常常顯得兩樣。誠然,在工作中為了能夠升職加薪,有的人會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勤奮上進,熱情如潮的人,可在朋友求助的時候又用各種敷衍的話來拒絕;有的人在與戀人相處時溫柔體貼,談吐之間無不顯示著自己優雅的氣質,結束了一天的甜言蜜語之後卻在網絡上發表著不堪入目的言論。哲學上說,任何事都有兩面性,人也不例外,對於上面這些行為我們也不必過多的苛責,畢竟誰都希望自己能在所在乎的人與事上表現得更好。
  • 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萬事勸人休瞞昧,什麼意思呢?
    舉頭三尺有神明,相信這句話大家經常會聽到,但是還有下半句,不畏人知畏己知,萬事勸人休瞞昧。其實這幾個字可以用正大光明來形容,告訴人們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你想騙取別人以獲得信任,結果只是騙取了自己的良心。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老俗語深藏大智慧
    經常聽到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其實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仔細品味之後,都會發現深藏大智慧。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意思是人抬頭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在看著,也就是說神明離我們很近,所以人不能做壞事。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句才是精華,但很少有人知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句才是精華,但很少有人知!這個世界上,最難看破的就是人心,經常有人說人心隔肚皮,最摸不透的就是人性。我們作為整個食物鏈最頂端的高級動物,無疑是最複雜的,人心也是最難揣測的東西。現在慢慢大家更認同了人之初性本惡,其實我們在小的時候,就能看出誰是惡人,誰是善良的人。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3種人,因果不饒人
    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說明我們有此業力。「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的出現帶給我們歡喜和溫暖,而有些人的出現卻充滿惡意。這是為何?善緣是自己曾種下的善因,惡緣的出現說明自己曾經傷害過別人,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
  •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一句其實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比如我們常說的「朋友妻,不可欺」其實就是在告訴人們要按照禮法行事,不能做出出格的事情,否則連朋友都沒辦法做成,還有一句俗語說「不擺三道菜」,而這裡的三道菜,其實並沒有特指哪三道菜,而是說「三」這個數字在古代是表示祭祀的,而請別人吃飯擺了三道菜,就會讓人心裡十分不舒服。
  • 古人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半句少有人知,蘊含古人智慧
    古人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半句少有人知,蘊含古人智慧經常聽古人說道: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古人們堅信,你平日裡的所作所為,小偷小摸,大偷大搶儘管可能沒人發現,老天爺可是看在眼裡的,終究有一日會讓你付出代價。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老人們總提的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好像是告誡,也好像是約束。老人們之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在宣傳自己的觀點。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等,這些張口就來的俗語,其實蘊藏著大智慧。
  • 古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讓人受益匪淺
    自律之人不需要監督,面對巨大的誘惑毫不動心,這才配得上君子的名號。有人就要問了,缺少別人監督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自我約束呢?關於這個問題,古人早就給出答案,那就是經常聽到的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在中國古代,人們對大自然比較敬畏,甚至產生一些迷信的思想,相信鬼神之說,就連孔子他老人家都說:「敬鬼神而遠之。」世上究竟有沒有鬼神?
  • 道教那些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身邊都有哪些神呢?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了,就是說每個人的頭上都有神明,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應該嚴格遵守道德底線,保持自己的原則,否則就會「欺天」,正所謂「天道好輪迴」,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才是精華,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我們常常聽人家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人言的重要性其實老人言不僅僅體現了對現實人生的認識和理解,更闡述了一種古老而實用的智慧老人言,就好比陳年佳釀,飄香持久在《智囊全集》中,包含了許多這類前人的真知灼見。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後半句才是精華
    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正常運轉,所以有了法治的出現,這就是為了更好地維持世界平衡,不至於好人與壞人之間逐漸分不清界限,可是在沒有法治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來進行這種權衡呢?古人曾經在沒有法治的時候提出過一句話,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無法解釋無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即可。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但這基本上是基於每個人自身的判斷,如果說有一個具體的劃分準則,大概就要依靠儒家的思想,依靠人自身的本性。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其實就體現出,不管你在幹什麼,總會有神明在盯著你,如果你做盡邪惡之事,那麼神明就會給你懲罰。不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而且體現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讓人感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