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樣的說法,對於有神論者則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有上帝、有神仙掌管著我們的生死,判斷我們的善惡;對於無神論者則是嗤之以鼻,毫不在意。對於科學研究者,雖然不相信鬼神,但生活中往往出現的一些違反物理常識的現象又讓人無法用科學來解釋清楚。這些疑問就一直滯留在人們的心裡,揮之不去。所以有些世間的聰明的人就說了,乾脆別研究了,寧肯信其有、莫要信其無。就這樣一輩傳一輩。先不管是其有還是其無,至少給人類在道德的層面上來有了相對約束。
今天,我們從就佛法正見的了義法「唯識」的角度上來聊一聊這「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神明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神明啊!不是什麼上帝,也不是什麼天王老子,更不是什麼神仙鬼怪。而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記憶,也叫做業力,唯識學裡叫做「種子」,你前生做了什麼事,做了多少好事,做了多少壞事,你的記憶就像記錄儀一樣一點不差的原原本本的都給你記錄了下來,並且都藏了起來,所以也叫「藏識」,梵文叫「阿賴耶識」,也叫「心」,但不是我們理解心臟的那個心,這個心是梵文意譯,是積集的意思,是說這些記憶是越集越多。並且速度之快根本就不是我們能想像出來的,佛法有這樣的說法,說一剎那有九百生滅,就是說一剎那間就有九百多個念頭生滅,那一剎那有多長呢?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彈指還不到一秒鐘,快的話一秒鐘可以彈三到四次。
我們每個人自己的「心」就以這樣的速度無始劫以來無時無刻的無不在記錄著我們每個剎那間的起心動念。這些念頭不停的相互碰撞,也叫合和,就會生起了新的念頭,新的念頭再與其它念頭合和就又生起了又一個新的念頭,多得就像大海的浪濤一樣,一浪接一浪,前赴後繼永無斷絕。
當這些記憶碰撞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由量變轉向質變,就像「種子」發芽生長一樣就會生成境相,唯識裡叫做「現行」,猶如電影院裡放的立體電影一樣反映了出來,然後我們就會通過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接受這些境相,並根據這些境相再做出反映,而這些反映又會燻成新的記憶像種子一樣被攝在「心」裡,再去與其他的記憶碰撞合和生起新的現行。這就是唯識裡面所講的「種子生現行、現行燻種子」的因果循環的道理,種子是現行的因,現行是種子的果,同時現行又是新種子的因,新種子又成為了現行的果。
通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的這前六識的不停工作,於是就有了當下面前的這一切鏡相了。你前生做善事做得多,布施多,留下的這樣的記憶種子就多,別人得到了你的布施善舉自然就會生起感恩你的想法,也就會留下感恩要報答你的記憶種子。當這些記憶種子合和成熟時,自然就會生起了現行,那麼你今生就會遇到了幫助你的人。反之你前生害過多少人,你害人的這些過程同樣也會留下記憶燻成種子,被你害的人就有要報復你的念頭,這些念頭同樣也會被他的心記錄下來留下記憶燻成種子,當今生你們再次相見的時候,這些種子就立刻被調動起來生成現行。世間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兩人素不相識,就因為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就鬧出了人命。我們平時也大多數會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第一次見面相互彼此就有好感呢!有的就相互看不順眼,怎麼看怎麼彆扭。這都是出自於你的「心」裡記憶的種子決定的。
這也就是我們世間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善惡全報」的因果定律。無論今生還是來世,好壞全在自己所為,以為做了事情別人不知道就沒有關係了,其實都在那給你記著呢!
舉頭三尺有神明,那神明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