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再讀古龍的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發現一處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郭嵩陽替李尋歡赴約,死在荊無命劍下。當時看來很悲壯,為郭嵩陽士為知己者死的大義所感動。郭嵩陽本可以活下來,再不濟也可以殺了荊無命。但郭嵩陽卻選擇了死,以自己身死,來向李尋歡揭示荊無命劍法之破綻。其實他這樣做,一點必要沒有。
郭嵩陽在百曉生兵器譜上嵩陽鐵劍排名第四,曾跟李尋歡一戰。李尋歡本有三次出刀機會殺死郭嵩陽,但因為英雄相惜,李尋歡並沒有動手。從這一戰可以看出李尋歡的實力大大超越郭嵩陽的,一個排名第三,一個排名第四,雖然名次只差了一位,但實力卻懸殊巨大。本以為這次較量,郭嵩陽能從中吸取經驗,至少能夠正視自己與李尋歡的差距。但是郭嵩陽並沒有,只是跟李尋歡成了朋友。
上官金虹約戰李尋歡,郭嵩陽為了李尋歡,甘願赴約。在瀑布之下,他對戰年輕劍客荊無命。荊無命當時雖然是新晉的劍客,劍術了得,但郭嵩陽對付他還是綽綽有餘的。不知道郭嵩陽怎麼想的,居然故意中劍,引荊無命刺殺。「李尋歡沉重的嘆息了一聲,道:這隻因郭嵩陽這二十六次破綻,都是故意露出的。他這樣做,只為了將荊無命出手的部位告訴我!」結果不如郭嵩陽的荊無命勝出,郭嵩陽則死掉。
郭嵩陽之所以選擇死,是故意誘荊無命出劍,好讓李尋歡知道荊無命左手劍法的招式、方位。但這樣毫無意義,郭嵩陽都能勝荊無命,更何況李尋歡。郭嵩陽實在是低估了李尋歡的實力,高估了荊無命的本事。郭嵩陽死後,李尋歡曾與荊無命有過一次較量,荊無命根本來不及反抗,左手就已經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