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你聽說過「陰陽眼」嗎?
不久前,我接到一位網友來信,對方表示七月初帶著女兒回老家給太奶奶上墳,誰想上完回來,女兒就經常看到外人所看不見的東西,並時常在家裡哭鬧不止。就在上周,女兒甚至說出看到過世的人的容貌,這讓網友非常害怕,畢竟老公出差,只有她和女兒在家。
於是,抱著求解的想法,她想知道現實中是否真的存在陰陽眼?
當時我有意開玩笑,立刻給出肯定答覆,表示小孩子本來就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這是科學事實,家長沒必要大驚小怪。
網友非常吃驚,難道陰陽眼是真的?我這才為她答疑解惑,只因前些天我正好參加了一位育兒界大佬的客座會談,裡面就重點提到該問題,主要側重於心理學方面,一起來看下吧。
孩子能看到的東西,大人未必看得到
根據網友的說法,她家女兒自從祭拜回來就經常哭鬧,還胡言亂語,這讓她懷疑女兒是否沾染了什麼髒東西。對此,我給出的解釋有三:
①泛靈心理
十八九世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提出過一個理論,主題是幼兒時期的孩童是否存在獨一無二的泛靈心理,只因他發現處於該年齡段的孩子大多會與外界展開對話,只不過對話的對象不僅僅是生命體,也包括布娃娃等。
作為兒童心理學的開創者,皮亞傑的理論並非空穴來風,反而是有大量的案例作為依據。
以前文中網友的經歷為準,她的女兒不過三四歲,還處於對外界認知模糊的時期。我小時候曾經對著鏡子說話,正是因為把鏡子裡的自己當成了有生命的存在,她女兒可能也是一樣,只不過是把身邊的萬事萬物都當成了活的玩伴。
聽上去很玄幻,但若結合兒童不成熟的心理特徵分析,就比較好理解了。
人們對未知的事物往往抱有疑惑,並企圖用有限的認知去概括它。孩子也是一樣,三四歲的年齡,對外界事物缺乏認識,但又急於與父母分享,這才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去概括專屬,甚至把不認識的事物當成認識的生命體。
舉例來說,網友口中女兒所說的有人影經過,可能只是窗外柳樹的影子,又或者只是路過的小動物,只不過被小孩子看到殘影,所以才被泛靈心理給生命化了。這與國內的萬物皆有靈理論相似,源於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②祭拜留下的「後遺症」
網友或許會產生疑惑,為何之前孩子不哭,非要等到上墳歸來後才出現了「陰陽眼」?其實,這就要說到泛靈心理的引發契機了。
所有的兒童心理表現都存在「引子」,而小姑娘胡言亂語的「引子」就是回老家祭祖。
根據網友的說法,孩子祭祖回來出現的症狀,這其中最大的可能孩子在墓地受到了驚嚇。或許是因為初次參加群體性祭祀,沉重陰鬱的氣氛給小女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回到家裡也依舊難以忘懷。
一旦記憶根深蒂固,小女孩的思維就會陷入條件反射般的慣性聯想之中。無論家裡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孩子都會聯想到祭祖的場景,甚至看到成年人所看不到的東西。其實,孩子口中的「一切」未必是真實存在的,也可能是記憶留下的「副作用」。
③小孩子視力非凡,大人看不到
這倒不是我瞎說,根據醫生研究,小孩子的視力是很強的,很多孩子坐在高處照樣能看到遠方的人影。而大人卻不能,這源於觀察習慣和視力方面的不同。家長不要大驚小怪,很可能孩子只是看到了遠方的人或物。
面對「泛靈心理」,家長如何應對?
說完了原因,我們就要談一下家長如何正確應對了。說白了,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無非是因為年齡小,想像力太過強大,家長要做的就是為孩子科普現實中發生的一切,並糾正小孩子對周邊事物的錯誤認知。
當然,最重要的是,家長一定不可以訓斥孩子,這會讓孩子感到惶恐。
家長應該做的,就是理解孩子口中講述的一切,並循序漸進將孩子從幻想中引入到現實。無論是鼓勵孩子多出去與小朋友交流,還是組織生日會為孩子提供交流的機會,都比放任孩子沉溺幻想來得好。
【話題討論:你小時候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