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人們最熟悉的最高峰,登山者把登上珠峰視為戰勝自我的榮耀,科學家們稱它是世界"第三極"。那它到底有多高?提及此問,不少國人可能會下意識地直接說出"8848.13""8844.43"這兩個數字。但就在昨天,這一數字又進一步增長。12月8日,中國與尼泊爾達成共識,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一重要數據的取得,竟然還有長安大學校友的參與,他們不畏艱險、勇攀高峰,在珠峰測量中貢獻出強大的長大力量!
珠峰量身高,有我長大人
長大校友在珠峰大本營(左起:張偉琪、李國鵬、孫文亮)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上珠峰頂峰,"刷新"珠峰高度。在這支勇敢的隊伍中,有一股強大的長大力量,為這次珠峰測量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長安大學雙聘院士、大地測量學家、地測學院楊元喜教授,測量現場總指揮李國鵬校友,技術負責劉站科校友,還有分別負責重力測量、天文測量等工作的趙丕、孫文亮、張偉琪校友。
楊元喜,1956年7月出生,江蘇省姜堰市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長安大學雙聘院士、大地測量學家。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技術諮詢專家之一,與多家單位、多位專家先後經過多次技術論證,討論確定珠峰高程測量實施方案、技術設計等。
李國鵬, 1976年生,陝西藍田人,中共黨員,工程碩士。長安大學地測學院2000屆本科畢業生、2010屆碩士畢業生。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隊長,黨委副書記。2020珠峰高程測量現場總指揮。
劉站科, 1981年生,陝西武功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長安大學地測學院2004屆本科、2009屆碩士畢業生。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副總工程師兼總工辦主任。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負責。
趙丕, 1986年生,陝西西安人,中共黨員,工學碩士。長安大學地測學院測繪工程專業2009屆本科畢業生,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2012屆碩士畢業生。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四中隊技術負責。2020珠峰高程測量重力測量組成員。
孫文亮, 1993年生,陝西扶風人,工學碩士。長安大學地測學院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2018屆碩士畢業生。現在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工作。2020珠峰高程測量交會組成員、天文測量小組成員。
張偉琪, 1994年生,陝西旬邑人,中共黨員,工學碩士。長安大學地測學院測繪工程專業2016屆本科畢業生,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2019屆碩士畢業生。現在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工作。2020珠峰高程測量、測量登山隊員。
時隔15年,我國重新測珠峰
珠峰高程測量是一項嚴謹的科考項目,使用衛星遙感影像等新技術、新手段測量,雖然也能獲得大致數據,但數據較為單一,無法與其他數據進行對比驗證。因此,我國在測量珠峰時一般都會選擇人工登頂測量這種傳統測量方法和衛星遙感測量等新型測量技術相結合的方式,以使珠峰高程測量數據更加準確。一般而言,測量團隊有"內外業"之分,外業測量隊員負責進行野外實際測繪,並將獲得的一手數據提供給內業專業技術人員分析處理。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完成測量任務。但登頂測量只是完成了最重要的測量數據,要想得到珠峰的精確高度,還需要對各類數據進行改正與歸算。終於在12月8日,最新的珠峰高程公布。
作為彰顯國家軟實力、體現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多次開展珠峰高程測量,多次向世界公布珠峰高程:
1966~1968年,我國對西藏科學考察的同時就曾兩次組隊,利用三角交會法在39個測站上對珠峰峰頂的平面地理位置和高程進行了測量,求得了中國第一次從北坡測得的珠峰海拔高程。1975年,中國測量隊員首次將覘標帶上珠峰峰頂,測出8848.13米的高度;1992年,中國測繪工作者同義大利登山隊合作對珠穆朗瑪峰高程進行複測;1998年,中國測繪工作者同美國登山隊合作對珠穆朗瑪峰的高程再次進行複測。2005年,中國測量人再次登頂,更新了珠峰的"淨身高"——8844.43米;2020年5月27日,時隔十五年,中國測量人又一次登上珠峰峰頂,成功獲得珠峰高程測量的最新數據。
1968年珠峰測量
1975年珠峰測量登頂成功
1998年珠峰測量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峰頂合影留念
2020珠峰測量數據是如何出來的?
為了2020珠峰高程的測量,國測一大隊53名測繪隊員自今年3月2日起就已經在珠峰及外圍地區陸續開展了一系列的前期基礎測量工作。5月6日下午,測量登山隊從珠峰大本營出發,歷經21天後,於5月27日11時成功登頂珠峰,並且在峰頂停留了140多分鐘,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的新紀錄!
那麼這個數據是怎麼算出來的呢?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表示,對測繪科技工作者而言,珠穆朗瑪峰有"雪面大地高""雪面正常高""雪面海拔高""巖石面海拔高"四個高程,珠峰高程數據處理即圍繞這四個高程進行精確解算。
郭春喜表示,地球表面地形起伏巨大,科學家們假設靜止的海水面向大陸延伸,把地球包裹起來形成"大地水準面"(珠峰高程即珠峰海拔高,即峰頂到大地水準面的距離)。然而,大地水準面涉及地球內部實測重力,人們又無法通過地面測量直接獲得地球內部的重力值,這就需要科學家們把珠峰地區現勢性強、解析度高、數量龐大的重力數據、水準數據、地形數據和衛星定位數據綜合計算,從而得到珠峰的準確"身高"。
珠峰峰頂樹立覘標
"與2005年相比,珠峰高程測量的科學性、可靠性、創新性明顯提高。"郭春喜介紹,2020年中國珠峰測高數據處理主要包括GNSS控制網數據處理、高程控制網數據處理等7個步驟。獲得測量數據後,近50名專業技術人員經過一系列嚴密計算,獲得了我國國家高程基準的珠峰峰頂雪面海拔高,並將這一成果與尼泊爾的測量結果進一步融合,從而得到基於全球高程基準的珠峰峰頂雪面海拔高——8848.86米。
珠峰是地球的第三極,也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回答珠峰隆起的具體量級一直是地球科學工作者關注的科學問題。今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開展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對珠穆朗瑪峰高程的測量,是人類認識地球、了解自然的過程,從8848.13米到8844.43米再到8848.86米,對珠峰高程的一次次的追問,是我國測量技術不斷創新突破的發展史,同時這更是我國一代代測繪人和登山隊員不懈堅持和無私奉獻的奮鬥史。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長安大學校友李國鵬說,"我國每一個時期的珠峰高程測量都凝聚了當時國家的最高科技水平。精確測定珠峰高程是一次挑戰生命極限的科學探索,是人類認識地球的重要標誌,是國家主權、科技水平與綜合國力的象徵,也凝結著一代代測繪人對祖國的無限忠誠。"
素材來源: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