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一直成為廣大觀眾關注的焦點。比如說,前不久熱播的《河山》,近期播出的《鍛刀之絕地重生》等。在這些影視劇的劇情中,筆者發現幾個特別有趣的現象,特別拿出來說一說。具體情況,且看書法家趙富忠先生細細道來。
首先,國共雙方人員的合作方式,悄然發生改變。
之前,我們在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經常看到國共雙方基本上都是合作抗日。比如說,《中國兄弟連》中國共雙方的軍隊走到一起,共同打擊日軍。同時,在《亮劍》中,李雲龍集結上萬兵力攻打平安縣城,楚雲飛等國軍陸續投入戰鬥,默契配合,形成圍城打援的態勢。這也可以看出這些影視劇中,國共雙方的合作基本上是涇渭分明,並肩抗日。
如今,我們看到的一些影視題材的抗日劇,劇情卻發生很大的轉變,那就是以前的合作抗日,到很多國軍將領轉投共產黨的部隊,形成變色抗日。比如說,在《山河》這部電視劇中,男主角衛大河原本是比較排共的國民黨軍官,後來在周圍親朋好友,如高曉山、姜雅真等人的影響下,積極擁護共產黨的抗戰救亡主張,轉投到共產黨的隊伍中。同樣在《鍛刀之絕地重生》中,我們看到國軍軍官陸浩雲,也是如此。他在周圍好友如方翰、梅映蘇等人的影響下,轉變傾向於共產黨的主張,變成有一個堅定的共產黨員。
其次,鬥爭的方式,由正面廝殺,轉變為技術層面的鬥爭。
當下的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技術含量可謂是越來越高。原先只是短兵相接,雙方拼命廝殺,戰爭場面波瀾壯闊,慷慨悲壯。現如今,更多的注意力是向情報、炮戰以及特種兵作戰等方面轉變,更具有技術含量。比如說,《血戰臺兒莊》、《平型關》等基本上都是正面的戰場廝殺,後來逐漸在影視劇中,添加很多技術含量的設計,比如炮戰、特種兵作戰,甚至情報戰等劇情。這一點不僅在《亮劍》中得到體現,就是在《雪豹》、《驚蟄》、《炮神》、《河山》以及《鍛刀之絕地重生》等影視劇中,都能很好地體現出來。
最後,我們對於日軍的認識,也在悄然發生轉變。
之前我們在很多影視劇中,很少涉及到日軍個人形象的刻畫,即使有幾個人,那也是比較兇狠、殘暴和狡詐的角色。但是,現在我們的編導們似乎也在悄然發生觀念的變化。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鍛刀之絕地重生》。在劇中牧野楓兄妹的情況,絕對可以顛覆我們之前對於日軍的認識。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日軍並不是鐵板一塊,英勇無畏。其中間也夾雜著如酒井等一些勢利小人物,混跡其中。這些劇情的描寫,足可以讓我們看到對手的真實情況,認識也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從而感受到劇情更加的客觀和豐滿。
總而言之,這個世界一直都在發生著變化。今後可能更多的抗日題材的影視劇,會探索出全新的視角,展現出更加客觀、真實的抗日場面,呈現在觀眾面前,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