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智星/文 受訪者供圖
2月26日,來自四川眉山的63名工人兄弟平安抵達許昌某房建項目施工工地。
他們是該項目上第一批覆工的人。不出意外的話,工地上很快就會熱鬧起來,像已經開放的迎春花一樣。
【63人平安返豫】
2月26日下午2點半,由兩輛警車、三輛大巴、三輛私家車組成的車隊停靠在許昌東城區觀湖隴府工地大門口。
該項目建築施工面積為48萬平方米,目前多數住宅樓的主體結構已建到20多層。
63名戴著口罩的工人,帶著健康證明,走出大巴。工人們分三類工種:木工、鋼筋工、水泥工。他們來自1325公裡外的四川眉山市仁壽縣。
該項目負責人許昌市辰恆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志儉告訴河南商報記者,63人是項目上第一批返崗的工人,其中以木工居多,正式復工以後將開始製作模板。
杜志儉說:「是個良好的開始,解決了當前項目用工荒的燃眉之急,提升了工人返崗復工效率,我們將有序組織復工生產,也希望工期不延誤。」
【「驗收通過,但工人過不來」】
杜志儉介紹,以往過年,過完初六初七,工人就能就位,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開工延誤了近一個月,從施工單位角度看,管理費、機械租賃等費用,「一個月要五六百萬。」
成本日漸增多。
對於項目施工方來說,2月22日是個好日子。當天,他們的防疫措施、防疫制度都通過驗收,達到復工標準。不過,因工人尚未到崗,復工成了難題。
許昌市東城區規劃建設局工作人員何家旭告訴河南商報記者,2月22日晚上8點多,該項目的工作人員向住建部門反映「雖說驗收通過了,但是工人過不來。」
為此,該局連夜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會上討論了與項目、當地勞務公司、交管部門等的對接事項,並形成初步方案。會議於第二日凌晨2點多結束。
何家旭介紹,房建項目財務成本比較大,時間長、影響久,而省際交通尚在管控之中,高鐵線路只是部分開通,而對於工人而言,乘坐飛機花銷較大,此外還擔心工人在路上發生感染。
和企業溝通過後,他們決定去四川眉山接人。
【忙碌的2月23日】
何家旭介紹,國內的建築工人,主要來自於四川、湖北、廣西等省份。
2月23日上午,銀川鵬曦勞務有限公司許昌項目經理黃世均(在眉山)接到用工單位復工的通知,並被告知有車前來接工人。而後,他通過微信和電話,聯繫工人報名。
黃世均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四川的農民工多是包工集體出行的,因此,他們更願意在一個地方幹久一些,把活兒幹好,多賺一些錢,比較靠譜。
黃世均說,工人報名很積極,「63個名額很快就報滿了」。當天,報名的工人前往當地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辦理健康證明等手續。
他介紹,去年(公曆)12月中旬之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工人們就已經回到四川,而報名的工人及其家屬都沒有接觸過自武漢返鄉或是被感染者,當地的相關部門也很配合,檢查後,為63名工人辦理了相關手續。
楊曙光是報名的木工之一。去年12月初,工地放假,他便趕回仁壽縣寶飛鎮的老家,此後一直在家待了近三個月。
楊曙光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1999年外出打工以來,這是他在老家呆的最久的一次,「我們也很著急,不出去打工就掙不到錢,你沒幹活,肯定不會給你錢。」
李建剛是報名的鋼筋工之一。得知信息後,他迅速報名。
「有壓力噻,比哪一年的休息時間都長,以往十六七就上班了。」李建剛說,他是家裡的頂梁柱,兩個兒子都在上學,一個讀大三,一個念高一,年逾古稀的母親也需要照顧。
「著急嘛,心理壓力大。」李建剛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兩個孩子的教育支出佔自己年收入的一半左右。
2月23日,許昌萬裡客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孔輝接到電話,被詢問公司是否有車並願意前往四川接人。
當天,孔輝挑選了6名駕齡在15年以上的A1駕證駕駛員,並組織員工對三輛55座大巴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和消毒。每臺車配備兩名司機,此外還放置了體溫計、消毒酒精、84消毒、嘔吐袋等用品。
2月23日下午四五點,許昌市交警支隊民警劉強接到任務:第二天與其他5名同事一起,護送大巴,前往四川接工人回許昌。
當天,劉強本計劃陪著妻子看望重病的外婆。接到任務後,他給妻子打了電話溝通。
妻子囑咐他:「注意好自己的安全,拿好口罩,自己的安全不能保證,怎麼給單位一個交代。不要想太多,要去把工作幹好。」
為什麼要警車全程護送呢?
劉強介紹,為保障企業復產復工、工人安全返許,考慮到車隊車輛較多,容易出問題,所以交警設計了線路,選擇全程護送,「能保證整個車隊高效通行,節省時間。」
【往返2650公裡,警車護航,接四川工人兄弟返崗】
2月24日,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之日。這一天,也是車隊出發的日子。
出門前,劉強和妻子,互用剪刀「剪了幾刀」,為彼此修剪了髮型。他和同事王凱、張朝陽、曹亞華、甄忠傑、馬昌,攜帶了20個口罩、6個護目鏡,桶面、手撕麵包、火腿腸、礦泉水等物品。6人分坐兩輛警車,「輪流開,我們是警察,更不能駕駛疲勞。」劉強說。
當天上午8時左右,他們來到在高速路口,對復工包車大巴進行安全檢查:復工大巴的安全帶、安全錘、滅火器等安全設施配備情況,還查看了車載視頻監控,和車內消毒情況。
許昌到眉山,往返行程2650公裡。「李白說蜀道難,真的很難,我們穿過了很多隧道。」劉強說。
2月25日上午11點左右,車隊下眉山高速路口,抵達集結點。
隨行的工作人員給每位工人配發了口罩並為其檢測體溫。而後,經過短暫的休憩,車隊返程。勞務公司擔心工人的吃飯問題,給他們每人發了4碗泡麵和四瓶礦泉水。
大巴司機每四個小時需要休息一下。劉強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停車休息時,四川的工人們給他們遞了水果和泡麵。他還記得,有個工人想握手,但又把手縮了回去。
2月25日晚上,當別人都在休息時,楊曙光的妻子不時發來信息,詢問他感覺如何,「吃了沒?」「到哪了?」李建剛刷著新聞,查詢家鄉以及許昌的疫情防護等相關信息。
深夜,抵達服務區。工人們和前去接他們的工作人員在車上休息了四個多小時。
2月26日下午2點半,63名工人平安抵達許昌工地。
【春風料峭,卻看迎春花開】
2月24日,河南省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指出,要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堅持專題研究、專班推進、專項突破,有效解決務工人員返崗難、交通物流不暢通、防疫物資缺口大、產業鏈上下遊不配套、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等問題。
河南商報記者從許昌市交通運輸局獲悉,目前,許昌市區內僅有許昌萬裡客運有限責任公司一家為復工返崗務工人員提供定製、包車服務的公司。
許昌萬裡客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孔輝告訴河南商報記者,2月10日至2月25日,已運送外出務工人員839人(其中接外地回許昌4臺次87人)。
目前,河南為推動農民工返崗,促進企業復工,實行用工返崗「點對點」。加強出發地、輸入地的交通運輸對接協調,推行長途包車、火車專廂、增開專列等定製客運模式,實現「出門進車門、下車進廠門」閉環直達運送。截至2月24日,各地通過「點對點」分別向鄭州富士康、三全食品輸送員工8900人、2900人。
許昌市東城區規劃建設局工作人員何家旭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其轄區內房建項目較多,以往同期,返崗工人數量為兩三萬人,而目前返崗工人數量只有不到千人。
不過,何家旭介紹,截至2月25日,該區建築工地(47個)已復工23個,市政道路6條,已復工2條,商砼站3家,復工3家。
在住建領域,2月19日,河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防範和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的若干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意見》指出,以縣域為單元落實精準防疫措施,在確保疫情防控情況下,支持疫情輕微區域房地產企業辦公場所、售樓部、項目施工現場全面復工、應復盡復,指導疫情影響較重區域有序復工復產。解除一級響應措施後,引導企業儘快復產復工。
春風料峭,卻看迎春花開。許昌市東城區建築工地上「不到千人」開始復工,或許就是許昌市率先開放出的「迎春花」。
在其他兄弟地市,「迎春花」也爭相開放。截至2月24日,鄭州市已復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03家,復工率達96.8%,用工恢復率已經超過55%,企業日用電量恢復率達70.8%;同時,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62.3%,其中,平頂山、鶴壁、新鄉、三門峽的企業復工率均超過80%。
目前,河南已經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20條措施,通過強化金融支持、加強財稅支持、減輕企業負擔等,幫助企業積極應對疫情影響。而各地在落實有效防控措施、確保生產安全的前提下,正在分區域、分類別、分批次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伴著「迎春花」開,整個中原大地的經濟已開始復甦。望各種復工復產政策能紮實落地生根,發揮效用,迎春花後,盼人們在能在芳菲四月看牡丹。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張曙輝 見習編輯 張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