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傳輸文件的APP都包含了類似「碰一碰、面對面加群」這樣的功能,有沒有人相關,這樣的功能如果在移動端原型上表現出來,該如何去做?
今天,分享的傳感類觸發,可以滿足這些原型展示功能的實現。讓我們來看看吧!
什麼是傳感類觸發
將智能設備內部傳感器的值和圖層反應值相對應後,交互就可以根據傳感被觸發。
傳感觸發下的反應動作屬性包含了以下幾種:
平滑度:更加流暢地將傳感器的值和圖層變化值進行匹配。1是沒有流暢匹配時普通的效果。2和3是流暢匹配後的效果,3比2的流暢度會更高。對應範圍-傳感器:可觸發交互發生的傳感範圍值。對應範圍-圖層:對應傳感器範圍值的變化,輸入圖層變化的屬性範圍值。
傳感類觸發包含哪些
傾斜:根據手機傾斜角度觸發設定的反應動作。傾斜也可以理解為,當我們移動手機時,手機發生x軸 或 y軸的變化,就叫做傾斜。
羅盤:根據手機指向的方向觸發圖層的變化。羅盤的應用,可以想到手機上的指南針。
聲音:根據聲音的大小觸發設定的反應動作。我們會在一些應用到話筒功能的時候,當你說話時,屏幕上會顯示出一個類似波紋的動畫,可以根據你聲調的大小進行變化。
3D Touch:依據點按屏幕的力度不同,圖層發生不同的反應。可識別力度的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6.7。前些年,蘋果的一個賣點就是3d Touch,針對手指點擊屏幕的力度,顯示不同的反應動作。就像現在蘋果手機,長按圖標,顯示快捷菜單一樣。
距離:可調用設備內置的距離感應器。根據和距離感應器的距離遠近從而觸發一系列的反應動作。從下方的動畫可以看出,當手指移動到攝像頭上時,屏幕發生了變化。
接收 :接收觸發使設備間的交互成為可能。接收觸發必需同發送反應搭配使用,無法自行調用。當一個具有接收觸發的設備接收到來自另一設備通過發送反應所發送的信息時,接收後的交互動作就會被觸發。接收設備上所收到的信息應與發送設備上發送的信息一致。 此外,在同一場景中,如需製作讓不同的觸發方式觸發相同的反應效果時,使用"發送"和"接收"可以減少重複步驟的設置。接收觸發包含哪些屬性
渠道 [Component]
在組件內可以使用發送反應動作來發送消息,並在組件外使用接收觸發動作來接收該消息,反之亦然。參見組件獲取更多相關信息。
渠道[ProtoPie Studio]
連接上ProtoPie Studio的設備之間可以發送和接收消息。通過使用"發送"及"接收"動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設備間可以進行交互。
渠道[Android Broadcast]
安卓上的App可以與外部硬體設備進行交互,詳情請點擊此處查看。
渠道[當前場景]
場景內可以收發消息。當不同的觸發方式都可以觸發相同的反應效果時,使用"發送"和"接收"可以減少重複步驟的設置。
信息
信息指的是被傳送的字符串。當接收設備上的接收觸發內所設的信息與發送反應中攜帶的信息一致時,設備間的交互就會發生。
賦值給變量
允許在傳送信息的同時傳送一個值,在接收信息時該值就可以被用於給某一變量賦值。
今天已經對觸發動作完成了分享,下一篇文章開始,將會對反應動作進行一個分享,希望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