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豪華的展廳展示出的臻品美玉,還是平常百姓家的傳家之寶,更或者消費者佩戴的精品吊墜和鐲子讓女性萬種風情魅力四射。和田玉給人種種藝術美感的背後,每塊石頭都實際凝聚了不知道多少人的酸楚和血汗。

對於新疆的當地老百姓來說。有一群人,他們賴以生存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去開採和田玉。但是隨著和田玉的資源日趨緊縮。而實際上真正大批量開採已經不再成為現實。而如果說朋友們有來到過新疆和田地區或者玉龍喀什河地區。就會發現有很多挖玉的人。在維吾爾族語中,通常會有一個習慣,將這些彩玉挖玉的人稱之為巴郎子。更多的是小孩,也有很多的老人。和我們所想像的不一樣的是,他們挖到的玉都是以賣出為主,來供養自己的生活,但是雖然他們採到了很多的玉石,可是他們並不是富有。就是我們所說的真正去採育去接觸和田玉的人。生活其實是比較貧困的。因為玉石的真正價值一方面在於玉石的材料本身另一方面在於藝術的加工。而對於以養家餬口的百姓來說,能夠提供勞動力來換取相應的報酬,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事情。

玉龍喀什河。是新疆料和田玉。出產地也是。和田玉中籽料出產最多的地方。因為玉龍雪山,在上千萬年之前,因為海拔5000米以上,雪崩或說山體運動等導致玉石的原材質滾落至玉龍喀什河之內經過千萬年的水流衝擊以及風化侵蝕等才形成了籽料的一個真正的因素。現在的玉龍喀什河。基本上機器已經是踩不到。老百姓為了養家餬口,都會希望在已經被採過的礦主的礦裡面,去再次去挖玉。就是我們說的撿漏。可是實際上隨著日復一日的挖掘與開採反覆的去尋找。殘留的玉石而現在能真正去挖到的和田玉已經微乎其微。

對於挖玉人來說。一天的工作如果說。沒有挖到一塊玉石可能說今天一天是沒有任何收穫的。唯一最真誠的喜悅就是突然能夠挖到一塊玉石,不管材料質地的好壞,那麼就意味著今天有一個比較不錯的收入。挖到的玉石以後會從集散市場再賣給收玉石的礦主或者批發商。來換取自己的生活收入。而批發商同樣因為是做生意。肯定會壓低相關的收購價格。挖玉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的時候為了減少開支或者能夠更多的去挖玉把更的時間放在廢棄的場地裡,很多時候都是在遺留的礦區進行生活,有的人可能就直接就睡在那裡。我們以為的天那麼冷,為什麼不回去?可對於他們來說冷不可怕。飢餓才是更重要的,或者貧窮才是更可怕的。

他們的出路會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