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好晴朗,帶孩子和狗狗出來溜溜。
昨天看了紀錄片《報告狗班長》,對西澤.米蘭的訓狗方法折服不已。
西澤被譽為」狗語者「,就是懂狗的語言的人,在他面前,幾乎沒有他不能馴服的狗。不論是0.9公斤的馬他耳太,還是72公斤的大丹狗,有不良行為的狗,到他面前,很快就老老實實了。
他說:「沒有有問題的狗,只有有問題的人。」也就是,狗狗出了問題,實際上是主人的問題,是主人不懂狗狗的心理,用了錯誤的方式訓狗。
作為主人只要端正自己的行為,狗自然就會變得乖巧聽話,也就不再有異常的舉動。狗是群體性動物,他們願意為自己的家族做出貢獻,也願意服從首領的命令。
所以,如果狗狗出現攻擊性,亂咬亂叫,實際上是它在恐懼。這時候,它的主人要堅定、自信地領導狗狗。狗能感受到你的情緒和力量。
由於我的孤陋寡聞,今天是第一次知道這個理論,大開眼界,深以為然。
這也讓我想起了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說的話:
「孩子的問題,就是大人的問題,想讓孩子改變,先要改變大人。」
教育孩子和訓狗的相似之處就是,這兩者都是在塑造對方的行為,尤其是在小的時候。
懂狗的人都知道,在小狗幾個月的時候,如果行為訓練好了,以後就省心了。
孩子也一樣,根據心理學理論,孩子在3歲時學習到的東西,是他以後人生的總和,在5歲左右行為模式和信念已基本成型。而且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
訓狗和教育孩子居然殊途同歸了,真是讓我想不到。
也許有的人要嘲笑我了,孩子能和狗相提並論嗎?
是的,培養孩子比訓狗複雜多了,但如果你能懂訓狗的簡單道理,那麼對你訓娃也是有幫助的。
西澤又說:要給愛犬樹立領導者的形象,頭腦冷靜自信。
西澤讓主人訓狗時,要走在狗的前面,而且要放鬆。如果你緊張,你的狗能感受到,它也會緊張,沒有安全感,從而出現亂叫、亂跑等不良行為。
這時,你如果不懂狗狗的心理,一通呵斥,就適得其反,狗狗更沒有安全感了。你應該,堅定自信地把它拉到你的身邊,這等於是告訴它,你要守規矩。
我們也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成熟的成年人的形象,不是打罵,大喊大叫,而是冷靜自信,告訴他該怎麼做。
相反,孩子看到我們的暴躁,也和小狗一樣非常沒有安全感,並且他也學會了暴躁。
所以,我們要和善堅定地對待孩子。
正好家裡有一娃也有一小狗,我要帶著他們一起去遛遛,溜娃的同時也遛狗。
今天上午帶著娃和狗一起到小公園玩,有許多孩子和家長在。
今天老公也有空,於是一起來了,他教孩子玩體育器材,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育兒專家說,孩子多和爸爸一起玩,能鍛鍊孩子勇敢的品質,孩子更開放聰明。
而且,《父母的語言》一書中說,在孩子幼年,大腦發育的關鍵就是,和一位有愛心的成年人,進行積極正面的互動。
所以,讓孩子大腦發育好,不是上早教班,不是上什麼課,不是玩一堆電子玩具,而且有一個愛他的大人陪他好好的玩!
這就是不花錢也能教育出聰明孩子的方法。
訓出一條聰明的狗,也是同樣的道理,人要和狗多互動,教給它規則。
西澤還說:許多人將紀律和懲罰、殘忍混淆在一起,動物並不排斥紀律和限制,它們尊重這些。
同樣的,我們給孩子制定規矩,也是基於愛和保護,過馬路左右看,對別人要尊重,不能傷害別人,不能亂拿別人東西等,就是讓他們不受傷害,從而變得更好。
規矩塑造行為,行為培養品質。
如今,很多人願意在訓狗上面花心思,學狗狗心理,陪它們訓練。
那麼,我們的孩子更應該被理解,被陪伴。
從訓狗上面,你學到什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