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塞爾王的繼承者塞凱姆凱特在左塞爾王的梯形金字塔西邊修建了一座規模更大的梯形金字塔,但遺憾的是,該工程並未完成。他的兒子哈巴也只建成了一個「梯形金字塔」的半成品——埃及唯一的「層級金字塔」,就撒手而去了。哈巴之後的胡尼王是埃及第三王朝最後一位,且是在位時間最長(在位 33 年或 34 年)的國王,漫長的統治時間讓他有足夠精力為自己建完一個 8 層高的梯形金字塔,但是現在僅僅殘留了 3 層平頂,因而被稱為「截頂金字塔」。
第三王朝末代國王胡尼的兒子斯尼弗魯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即位後就出兵南徵,從努比亞俘虜男女 7000 人,獲大小牲畜 20 萬頭,並在南部邊界修建了一道叫「斯尼弗魯之家」的長城。向東他進軍亞洲的西奈半島,霸佔了當地的綠松石礦,歸國後在尼羅河三角洲東北一帶修築了「大公牆」,以防禦西奈半島各族的入侵。斯尼弗魯還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支艦隊,由 40 艘海船組成,其中的旗艦長度達52.3 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艦,這支艦隊主要用於前往西亞黎巴嫩的比布魯斯運回埃及所需要的雪松木。
斯尼弗魯最讓人稱道的成就就是他在金字塔建築上的巨大突破,他先後至少修建了 3 座金字塔,而且這 3 座金字塔都留存至今。第一座金字塔承襲左塞爾梯形金字塔的樣式,本是一座普通的階梯金字塔,斯尼弗魯嘗試用石灰石將各層階梯填平,結果由於設計不合理導致石灰石脫落,只能廢棄不用,這個金字塔因此被稱為「崩塌金字塔」。
第二座金字塔雖然解決了外部石灰石附著的問題,卻又因為設計角度的誤差,從而成了一座彎曲形金字塔,又稱菱形金字塔,該金字塔高度達 101.1 米,是世界上最早超過百米的建築。斯尼弗魯並不滿意這座金字塔彎曲的造型,開始修建第三座金字塔。
吸取前兩次失敗的經驗,他終於成功將各層階梯用石灰石填平,並在金字塔頂端加了一個用黃金製成的金頂,從而成功建成了世界第一座角錐體金字塔,也就是側影類似漢字的「金」字的真正的金字塔,因該金字塔外觀呈微紅色,所以被叫做紅金字塔,其高度達 104 米,是古埃及歷史上第三高的金字塔。斯尼弗魯用自己的天才構思設計出這座永存千古的建築,完成了從 「梯形金字塔」向「角錐體金字塔」的轉變,開創了金字塔建設的新時代,歷史學家將他開始的王朝稱為古埃及第四王朝。也正是在古埃及第四王朝,金字塔的興建達到頂峰,而這個頂峰的標誌就是開羅附近的吉薩三大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