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生態的翔安南部新城。(廈門日報記者 王火炎 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曾嫣豔 通訊員 洪麗敏 康永能)一草一木皆是風景,一言一行都要文明。隨著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深入推進,翔安的顏值更高了,公共服務更貼心了,市民群眾的幸福感更足了。
在這裡,隨處可見機動車主動禮讓行人、行人耐心等待紅綠燈、城區環境乾淨整潔;切身感到市民養成文明習慣、用好文明用語、弘揚文明風尚的公共意識……翔安深知,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只有讓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參與到文明創建中,才能不斷提高文明素質,凝聚力量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城市文明新風,促進城市文明質的飛躍。
眼下,國慶、中秋「雙節」將至,翔安區還將持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著眼「小細節」,做好「大提升」,用繡花般的功夫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提質增效,用文明新風、文明成果讓市民進一步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環境美化 城市宜居再升級
最近,在翔安南部新城工作的林琦驚喜地發現,每天上下班必經的翔安大道和翔安南路沿線變得更美了,兩條道路的綠化帶上新增了一些景觀小品,有帆船造型的綠雕、拍胸舞造型的銅雕等。夜晚降臨,這些景觀小品的燈光亮起時,還另有一番美感。
據了解,今年翔安區針對城區主幹道的景觀提升新設了10座景觀小品,定期還有綠化工人對景觀進行細緻地修剪、維護。這些景觀工程表現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主題,營造出層次豐富的景觀效果,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成為周邊居民休閒散心的又一個好去處。
不僅如此,在翔安李厝路口,曾經雜亂無章的空地也悄然變成了街頭小景觀,綠油油的草坪,搭配了錯落有致的灌木、喬木等,讓路口更具觀賞性。
據了解,翔安市政集團針對負責養護的379.46萬平方米綠化,實行「分梯隊」網格式巡查管理機制,同時成立養護應急隊伍、小修勞務隊伍,每天約出動110人次進行草皮、綠籬修剪,240人次進行綠化養護作業及缺陷問題整改,常態化提升城區環境的整潔宜居。
「這就是文明的力量,也是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看得見的成效。」市民王麗珍不禁點讚起發生在身邊的美好變化,並自覺加入到創建文明城市的志願者行列中,參與到對翔安主次幹道、公園廣場等數百個公共區域的「綠化帶垃圾清雜」志願活動,為文明城市創建貢獻一份力量。
交通整治 市民出行有保障
「之前我看到其他地區推出的『人車分離斑馬線』上了熱搜。沒想到我家附近也有了『網紅』斑馬線!」說起新馬路與曾吳路口「人車分離斑馬線」,家住新店鎮匯景小區的吳玉凌一臉自豪。
不僅如此,在洪鐘大道與文勤路口、春光路與翔嶽路口、翔嶽路與舫山南路口也新增了「人車分離斑馬線」。據翔安交警大隊介紹,「翔安『人車分離斑馬線』經過重新統一施劃,目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隨著翔安文明交通專項整治不斷深入推進,市民群眾紛紛對翔安「學先進、用先進」的高效措施點讚。
最近,細心的市民還發現,翔安街頭巷尾多了不少摩託車、電動車、自行車的停車泊位。在祥福路與新馬路交叉口,記者看到市政工程公司的工人正按照規劃設置停車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已配合交警等有關部門,對主次幹道規劃新增小客車停車泊位1571個、摩託車位6443個,更新停車泊位563個、摩託車位430個,讓轄區居民停車更加方便有序。
文明管理、文明服務、文明旅遊……在翔安不是口號,而是真抓實幹的行動。翔安區組織召開各級志願服務工作會議、培訓30餘場,對志願服務在文明創建活動中的重要性進行宣示,並對常見交通違法和不文明行為、志願者的形象規範、站位手勢規範和語言規範都給出了統一標準,這樣生動的培訓也走進了翔安的各個鎮街。截至目前,翔安區共發動322個單位、3萬多人次參與到交通文明志願服務中來。
文明新風 全民參與見成效
自上個月底開展「節約糧食,拒絕舌尖上的浪費」主題活動後,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M4食堂內,掛起了多條節約糧食橫幅及提示標語,播放節約糧食視頻和廣播。該公司行政服務部高級主管厚寧寧說,公司還舉行「惜食物者為俊傑」光碟有禮等活動,現在每天的廚餘量大概減少了30%。
「點菜要適量」「吃不完打包」,已成為翔安人文明用餐的新風尚。翔安區政府機關第一食堂多措並舉宣傳引導、切實推進「光碟行動」。翔安區教育局也大力開展「小手拉大手,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活動,向學生和家長發出《倡議書》。走進大酒樓、小餐館,能醒目地看到「光碟行動」的宣傳標語……翔安區還隨機對全區落實「文明餐桌行動」進行專項督查。
值得一提的是,為全面制止餐飲浪費,引導轄區群眾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翔安區委宣傳部(文明辦)、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等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喪事簡辦、婚事新辦、喜事節辦、民俗活動不辦宴請等一系列崇尚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指導意見,通過黨員幹部帶頭、群眾自治等方式,自覺抵制、摒棄「愛面子」「講排場」陋習,掀起適度消費,不剩飯、不剩菜、杜絕浪費、光碟行動的文明「新食尚」,引導更多單位、個人成為文明餐桌行動的踐行者和文明風尚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