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磨一劍,巨人踏徵途!
7月24日上映的電影《徵途》,改編自巨人網絡旗下同名的國民級經典遊戲,由阿里影業、巨人影業、星皓影業、中影股份聯合出品,總投資近3億元,耗時四年製作。影片由陳德森執導、鄭保瑞監製,劉憲華、何潤東等主演。
這部在國內由愛奇藝獨播,海外由Netfilx發行的電影,既是2020下半年首部「院轉網」的電影,也是目前「院轉網」中投資體量最大的作品。
電影遊戲深度聯動
巨人網絡的徵途之夢,早在2016年就已規劃,當年巨人影業成立時便宣布開發《徵途》《球球大作戰》《仙俠世界》等熱門遊戲的影視、文學、動漫產品。
「當時的目標是將基於巨人網絡多年來在遊戲領域的沉澱,完成自有IP在多元娛樂平臺的轉化。」巨人影業總裁張阿牧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徵途》電影是我們出來的第一個成果,而且在從拍攝到上映的過程中,電影與遊戲一直在深度聯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徵途》是中國網遊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款產品,它開創了全新的免費商業模式,推出萬人國戰、自動尋路、自動打怪等創新玩法,曾創下210萬玩家同時在線的紀錄。徵途全系產品累計收入已超過200億元。
《徵途》電影也表現不俗,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Netflix已購入該電影的海外播放版權,使得《徵途》成為中國內地電影史上首部實現全球網絡同步上線的華語電影。
在國內,愛奇藝作為其獨播平臺,點播費用為24元(會員減半),已有數十萬的觀眾打出了8.8的高分。而愛奇藝付費專區最近推出的《星球大戰9》《冰雪奇緣2》的點播費用才僅為4元和2.5元。
PVOD模式攪動電影市場
24元的點播費仍然具備吸粉實力,與愛奇藝和巨人影業推行的PVOD模式有關。PVOD模式即高端付費點播,簡單地說就是一部影片以接近於院線同期上映的時間上線流媒體平臺。PVOD模式在海外已成常態,迪士尼、華納兄弟、獅門等多家公司都採用該模式上線了多部電影,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調研機構Hub Entertainment Research的最新數據表明,PVOD模式正在受到年輕消費者的歡迎,超過60%的調查對象(18歲-34歲)表示,他們可能會為最新發行的電影點播付費。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影片的質量仍然是關鍵。《徵途》就是靠著把遊戲標籤精準的電影化獲贊無數,特效是被提及最多的亮點。
「我們邀請到《流浪地球》的特效團隊MORE VFX為影片保駕護航,整個電影始終貫穿著大量特效元素,其中特效鏡頭佔比高達80%。」張阿牧稱,遊戲改編電影的難點之一就是用電影語言還原遊戲元素。
「必須兼顧遊戲用戶和路人觀眾的觀感,平衡遊戲粉絲和普通影迷,既要有特效更要有好的故事,如果只是靠賣情懷是沒有出路的。」張阿牧稱。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觀影網友。網友「瘋狂的卡路裡」稱:「電影很好看,無兄弟不徵途!電影和遊戲都表達了這一主題,讓人熱血澎湃。」
網友「蘇蘇魚」則被電影的特效所折服,「蘇蘇魚」稱:「真的好遺憾,遺憾不能在電影院看到這麼棒的大片。」
「IP大時代」的巨人戰略
「我們就公司的自有IP做過梳理和分析,有些適合影視方向的,我們已經在做開發籌備;一些適合其他領域的合作和落地的,也在積極的籌備中。IP的開發,可以使遊戲保持更好的活力,延長作為一款遊戲的生命周期。」張阿牧坦言,不管是否樂意我們正處於一個「IP大時代」。
藍港副總裁齊雲霄稱,目前大多數遊戲公司將IP分為兩個級別:「特別火」和「不是很火」。其中,對於「特別火」的IP一般會帶來35%—50%的營收增幅計算;而「不是很火」的IP預估會有10%—20%的營收增幅。
對於大多數遊戲來說,IP的意義往往不只是「錦上添花」,有時甚至「事關生死」。IP可以短時間內迅速累積巨大用戶群,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了一定的市場。但遊戲想要大發展光靠IP不行,在選擇上應考慮知名度、傳播度、產品延伸空間和團隊匹配四個維度。天象互動CEO何雲鵬表示:因為受眾的年齡、特點比較趨近,影視劇和遊戲用戶的重疊度會更高。
不過,遊戲IP除了改編成電影,也有改編成動漫和電視劇、文學作品等。作為實現「粉絲經濟」的必要條件,遊戲IP必然會與影視、文學等其他產品的表現形式互相滲透、互為助力,即所謂的「泛娛樂化」。但並不是有了大IP、高流量就能圈錢,從遊戲改編電影的歷史上看,票房不佳的事已多次發生。
內容才是王道,有很多人會因為看了電影去玩遊戲,這就是影視改編與遊戲IP本身的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