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玻璃心」嚴重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幫孩子變得更堅強

2020-12-12 育兒小能手璐璐

最近,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奇的差。隨便說兩句孩子就承受不了了,開啟又是哭又是鬧,一宿一宿不睡覺的模式。家長忍不住納悶,我真的不是養了個玻璃娃娃嗎?其實這樣的現象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關的。

什麼樣的孩子屬於「玻璃心」

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很多孩子都希望別人眼中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當別人對自己持否定看法,孩子就會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輕者會委屈,哭泣,重者甚至會產生厭世的心理。這種孩子的自尊心過於強烈,凡事很容易「鑽牛角尖」,過於追求完美。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遇見困難的時候壓力會很大,面對別人的否定可能會承受不了。

無法接受挫折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中寶,心頭肉。無論什麼家長都會儘量去滿足,如同溫室裡面的小花一般。但是這樣的孩子是接受不了風吹雨打的。也就是說,這種孩子的「受挫能力」會很差。面對挫折,這些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家長幫忙解決麻煩,自己沒有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一旦家長想讓其自己解決麻煩,就開始哭鬧。這也是典型的「玻璃心」特徵。

情緒控制能力差如果家長無意之間碰了自己的東西,孩子就會大吵大鬧發脾氣,或者自己內心的欲望沒有得到滿足,就會開始無理取鬧,這些並不是任性,其實都是「玻璃心」的特徵。像個小火藥桶一般,「易燃易爆炸」,情緒控制能力非常的差。這樣的孩子在家裡面是小霸王,但是一旦進入社會,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這種孩子是很容易吃虧,因為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無條件忍讓他的。

據調查,我國很大一部分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玻璃心」,如果「玻璃心」的程度太嚴重,會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

如何改善孩子的玻璃心

1. 家長要學會放手,敢讓孩子「試錯」

進化心理學家哈瑟爾頓和列託曾說:人類是以不斷犯錯的方式,來適應世界的,不允許孩子試錯,意味著在謀殺孩子的生命力。

家長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孩子身上,要記住,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可以犯錯的。未來的道路崎嶇,孩子必須要有跌倒了自己能爬起來的能力,這樣孩子在面對風吹雨打的時候才不會被擊垮。

2. 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要適當

表揚的時候要有限度,對了就是對了,錯了就是錯了。

有的家長表揚孩子的方式很奇怪。比如看到孩子打了下牆壁,會說:「寶寶真厲害。」這種迷惑行為不僅讓我覺得費解,也會混淆孩子的是非觀

表揚的時候要具體一些,不要籠統的說「你真棒,真厲害。」而是要落實在具體的事情上:「你今天幫媽媽做了家務,真是個勤快的乖孩子。」或者「你這次的成績很好,說明你很努力地學習了,真棒,再接再厲。」要對孩子進行鼓勵,而不是敷衍了事。

當孩子犯了錯誤,也要給予批評和處罰。告訴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很好的孩子,但是這件事情這樣做是不對的,希望你下次要改正。」而不是放任自流,任其發展。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這樣孩子才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如果一直在順境中成長,一旦遭受逆境,孩子是無法接受的,很容易產生極端的想法,因此,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3. 多傾聽,和孩子產生共情

阿黛爾·法伯說:「如果家長能真正傾聽孩子的敘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達他們面臨的困境,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我們能與他們產生共情。」

父母要學會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接納孩子的情緒。當父母能和孩子「共情」的時候,孩子就會明白:「爸媽是能理解我現在的心情的,他們懂我。」這就意味著,我們已經慢慢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了。

只要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孩子就能冷靜下來思考問題。之後再去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要讓孩子明白,父母一直是支持你的,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有父母的陪伴和理解。

「玻璃心」的孩子都是脆弱而敏感的。他們都會以自己為中心,他們希望世界的焦點一直都在自己身上。一旦沒有實現,就會覺得自己被冷落了,從而情緒低落,輕則委屈哭鬧,重則抑鬱厭世。因此,父母一定要從小教導孩子,讓孩子的內心強大起來,避免孩子形成「玻璃心」。

有研究表明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培養,可以使孩子形成好性格,讓孩子不再「玻璃心」。 父母要讓孩子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孩子自己懂得了怎麼做,家長們自然也就比較省心了。

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這套《做最好的自己》,全書一共有10冊, 採用畫面精美、色彩鮮豔的插畫,在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當作是漫畫書,還們可以用來親子共讀,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10冊不過是59.8元平均一本不到6塊錢,也就是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同時培養閱讀好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除此之外,還有這套《3-6歲培養強大內心》,該書既能培養社交能力,也能培養孩子的高情商;既能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也能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孩子獨立、勇敢、堅強,學會肯定自己,正確為人處事

教育是隨時隨地的,陪孩子看一本好書,生活中做孩子的好榜樣。努力雖小,貴在堅持,只要做了就一定有收穫。

#育兒有方法#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可是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還會乖乖聽話,爸爸媽媽說了他以後,他聽話地點點頭。可長大以後卻變得不願意聽大人的說教了。那麼首先,孩子不聽話會有哪些表現呢?第一種:發脾氣有的孩子在家長說自己以後,會覺得心裡特別煩躁。
  • 孩子一說就哭?容易「玻璃心」,其實是家長這3個方面沒做好
    這幾句話在平常人眼中或許不算什麼,但青青聽到這些話後,竟然大哭了起來,鄰居也是無奈了,回頭跟我埋怨道:「這孩子最近不知道怎麼了,說幾句就哭。」為什麼會孩子一說就哭?容易「玻璃心」呢?其實是家長的培養做得不到位,忽略了這3個方面的培養。還記得上海那名 在橋上自殺的17歲男孩嗎?
  • 孩子嘴笨不僅是情商低,教孩子學會表達到能說會道,家長要用3招
    孩子「嘴笨」,說話傷人周末帶女兒去公園散心,恰巧碰見其他兩位家長。三個孩子玩成一團,三個家長也只能扎堆聊天。本來聊得挺開心,A的女兒a突然大聲喊起來:「你這個手這麼髒,碰髒我的裙子怎麼辦?你能賠嗎?男孩子怎麼一點都不注意衛生!」
  • 孩子不寫作業怎麼辦?「硬核家長」通常用這3招,一治一個準
    而面對這種情況,家長的反應就很重要了,因為不認真對待作業,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那麼,如果自家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家長應該怎麼辦呢?而孩子不寫作業,就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表現,如果家長放任不管,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變得沒責任心也沒擔當。
  • 孩子有「幼兒園恐懼症」?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緩解孩子哭鬧
    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會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應,而這個時候孩子更需要的是愛和歸屬感。家長應該儘量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幫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才能恢復到健康的心理需求上去。家長如果想要孩子順利入園,減輕焦慮,那麼可以提前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孩子做好入園的準備。①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讓孩子學會獨立穿衣幼兒園都有午睡的習慣,孩子能否獨立穿衣體現出了自理能力的強弱。對於入園的孩子來說,自己脫衣服很簡單,讓他們穿衣服,就比較困難了。
  • 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被嘲笑?幫助孩子們建立一顆堅強的心是關鍵
    3、不利於兒童身心發展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例子。當一個孩子因為胖而被稱為「死胖子」時;當一個孩子因為外表不好而被稱為醜八怪。這對那些被嘲笑的人來說是多麼的心痛啊。他們可能會變得抑鬱,嚴重者可能會採取暴力行動。
  • 孩子懶惰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還你一個自律的孩子
    面對孩子的懶惰家長應該怎麼辦? 1.家長要學會放手 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天生就懶,而是家長從來就給孩子包辦一切,什麼事情家長都要插手,這就會在孩子的心裡產生很強的依賴感,感覺自己什麼都不用做,自己的家長就會安排的很好,自己也不會有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欲望,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鍛鍊他們的自理能力。
  • 校長發現,孩子最反感這5類家長!3招學會和孩子有效溝通!
    家長的助手,師生的樂園。幸福成長路,攜手共進步。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 如果你是其中一類家長,得改一改,真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學會說孩子的話!
  • 孩子怕生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五招,孩子再也不會怕生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我們帶孩子經常會遇到這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當我們帶孩子出去聚會、遇到熟人時,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懂禮貌、嘴巴甜,能夠主動地跟叔叔、阿姨打個招呼……」,但有時候這些小傢伙卻偏偏不願打招呼,不管你怎麼催他、教他,他就是不打招呼、有的還往家長身後躲。
  • 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家長用這3招,讓孩子變得強大
    在生活中,看到同齡的小夥伴,這類孩子也不會輕易地主動和他們一起玩耍,而是內心有著強烈的距離感,當父母離開自己身邊時,他們的安全感基本上也就沒有了。多數的家長認為,孩子膽小和不自信的表現,是由於性格的原因,便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天生如此,所以很容易就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內心感受。
  • 孩子受委屈總哭怎麼辦?父母學會3招,巧妙改善孩子「蛋殼心理」
    在父母百依百順嬌慣下,孩子開始變得越來越脆弱,受不了別人的一點反對意見。比如我們在外邊經常見到那種搶別人家孩子手裡玩具的孩子,而他的父母不是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等待,反而勸說別人把玩具給他家孩子玩。3、孩子缺乏抗壓力因為從小的生活一帆風順,所以很多孩子根本沒有經歷過失落、被拒絕,因而缺乏抗壓力的他們,在進入學校嘗試到拒絕後,就會表現得受不了,這就是孩子「蛋殼心理」的表現。缺乏抗壓力,所以經受不了挫折,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放棄。
  • 孩子被說兩句就哭了?這不是「玻璃心」,是父母的問題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首先孩子「說兩句就哭」肯定不是天生的,其主要原因還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2、家長關心不足這和第一點完全相反,現在社會競爭壓力非常大,很多家長的工作也比較忙,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有些孩子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早上起來,爸爸媽媽就去上班了,班上睡覺,他們還沒下班。
  • 寶寶喜歡反覆扔東西怎麼辦?父母試試這3招,輕鬆改正孩子壞習慣
    一兩歲的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動作可能是因為他們還不能很好把情緒控制住,所以就用這就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先了解孩子生氣的原因,並對孩子表現出理解,然後根據生氣的原因,對孩子進行正確和適當的引導。
  • 李玫瑾: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這3招」勝過打罵,父母值得借鑑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在的手機成癮可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大哥大、小靈通可做不到像智能機一樣吸引年輕孩子的注意力。李玫瑾曾表示: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管教孩子的"這3招"勝過打罵,還能從根上解決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父母值得借鑑。
  • 孩子老是尿褲子?想讓孩子自立,學會這三招!
    想讓孩子自立,學會這三招!想讓孩子自立,學會這三招!上幼兒園之後尿褲子的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可能習慣了被把尿,但是在幼兒園沒有人幫他,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去上廁所,要讓孩子慢慢獨立的去完成如廁這件事。
  • 玩過的玩具,孩子總是亂扔?家有不愛收拾的孩子,家長需要這3招
    很多家庭都和我一樣,平時沒有讓孩子養成收拾東西的習慣,對待使用過的物品總是亂扔。這不僅使孩子成長過程中變得沒有條理,最後還會使孩子的邏輯也受到影響。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做好一定的指引,讓孩子愛上整理。所以很多父母會幫孩子去做,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就自動忽略了關於收拾東西這類型的教育。3、收拾工作沒有得到及時鼓勵很多事情只有接收到了正面的鼓勵才會繼續去做,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們做到了收拾東西的行為,但是父母沒有給予肯定。
  • 孩子專注力太差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招,讓孩子做事不拖拉
    比如家長讓孩子閱讀或者寫作,孩子會很抗拒,就算同意了,也堅持不了多久,因為孩子的心根本沒在這些事情上面。但如果家長讓孩子去踢足球,或者讓孩子動手做手工,孩子就會非常願意。家長經常做這幾件事,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1、經常打斷孩子當孩子專心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打斷孩子,不然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比如孩子正在玩玩具,家長突然喊孩子去吃飯,孩子的思緒會被打斷,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專注力就會變得很差。
  • 孩子脾氣大,家長不要只顧批評,學會這三招輕鬆應對孩子叛逆期
    家長應該多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狀態,很多孩子會像個寶寶一樣脾氣陰晴不定,父母倒也不必太過緊張,孩子可以自我調節,但是這不代表父母可以不管不顧,一定要給孩子多一些溫暖和鼓勵。
  • 讓孩子變得樂觀開朗,這3方面父母要把握,自信的孩子更適應社會
    自信樂觀的孩子,在生活當中有更強的適應能力,能夠積極面對特種挑戰,在團隊當中更容易贏得他人的信任,往往會成為團隊的核心,這樣的孩子在未來走上社會,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如何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開朗呢,其實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家長把握好這3個關鍵點,讓孩子逐漸變得樂觀自信起來。
  • 孩子拖拉愛磨蹭,家長越催娃越慢,用這3招比你催100遍更管用
    家裡一點動靜都逃不過他的耳朵,這就導致做事效率低,出現拖延磨蹭的狀況。其實了解了孩子拖延的原因以後,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我總結了3招,也可以當作是3步來專治拖拉、磨蹭的孩子。家長可以從這個角度去幫孩子克服畏難情緒,儘量讓孩子自己多做事情,自己學會承擔責任和解決問題以後,孩子就更有成就感。同時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你越說孩子不擅長學習,越說他笨他就越畏懼寫作業,家長要以鼓勵為主。同時要引導孩子做事情而不是包辦孩子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