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它誕生於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著名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就很喜歡使用這種繪畫方式。因為漫畫那可以通過簡單的畫法、誇張的表現形式來表達其想要內涵、影射的內容,所以早年的漫畫其實更多的是作為宗教教派紛爭和政治鬥爭的工具的。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漫畫這種藝術形式先後橫跨了大陸和遠洋傳入了日本和美國等地,並逐步形成了他們各自的風格,隨後風靡全球,中國也深受影響。然而我們會發現目前存在著這麼一個現象,那就是在中國國內,日本漫畫遠遠要比美國漫畫更流行,受眾更廣。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日本漫畫和美國漫畫幾乎同時進入中國市場。日本漫畫方面是以手塚治虫的經典作品《鐵臂阿童木》打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美國漫畫方面則是由一本以孫悟空為主角改編而成的名為《超時空猴王》的漫畫打響了第一槍。
同時,諸如《鐵臂阿童木》、《聰明的一休》、《花仙子》等日本動漫和以《米老鼠》為首的迪士尼系列、《貓和老鼠》、《變形金剛》等動畫片開始被國內引進勃發。可以說那段時間,日本漫畫和美國漫畫在中國國內的影響力可以說是並駕齊驅的。
然而在步入了90年代開始,中國的發行方卻更多地將目光放到了日本漫畫,這是因為當時中日兩國的版權概念還沒有很好的形成,再加上當時兩國正處於剛恢復建交的蜜月期,國內的發行方在向日本發行方提出引進漫畫作品時,日方基本上是以一種「半賣半送」的形式將作品版權出售給了中方。
國內的發行方在面臨引進一部美國漫畫的價格可以引進多部日本漫畫的情況下,自然會選擇後者。這也就導致了日本漫畫開始佔據中國漫畫市場的主要份額,包括諸如《聖鬥士星矢》、《七龍珠》、《城市獵人》等耳熟能詳的經典漫畫作品都是那個時代引進的。這也為後來日本漫畫大規模進軍中國市場打好了基礎。
除了版權價格的原因以外,美國漫畫的發行方式也是令國內出版社很頭疼的一點。與日本漫畫一章接一章的連貫地發行不一樣,美國漫畫很流行構建一個大的虛構宇宙和世界觀,使自己品牌旗下的多部作品進行大規模的聯動,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要數漫威和DC兩個超級英雄品牌了。
看過漫威和DC電影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兩個系列的電影總是會在片尾放一些彩蛋關聯到其他的同類型電影。然而這並不是他們在電影中才開始幹的事情,他們在漫畫上早就開始這麼做了。
漫威和DC經常會發行一些副刊,這就導致國內的發行方需要一直花錢購買新出的副刊的版權,增加了開銷不說,還增加了翻譯、印刷、發行的工作量。
而且由於副刊經常與多部單體作品相關聯,所以發行方還必須考慮應該在什麼時間節點發布比較合適,才不會讓讀者看得感到雲裡霧裡的。
甚至有些副刊的關聯到的作品國內發行方根本就沒有引進,這就大大提高了讀者的閱讀難度,因此也就導致了銷量的下滑。
也就是因為版權價格和發行方式過於複雜的原因導致了中國國內的發行方比起美國漫畫更加鍾情於日本漫畫,使得日本漫畫後來佔據了中國漫畫市場極大的比例。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涉及到發行方的因素以外呢,東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和審美觀念的不同也是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導致日本漫畫和美國漫畫兩方在題材內容的選擇方面就有極大的不同。美國漫畫就是那類很典型的「好萊塢式」的題材,基本不是超級英雄獨自一人拯救全世界,就是科幻類的機器人、外星人大戰,或者是西方經典的魔法冒險故事,太過自我,題材種類很少。
同時,美國漫畫的內容中會夾雜許多美國的社會背景、文化內容和價值觀,他們想要成為輸出美國文化的工具,但是卻沒有想到這其中的部分內容是我們東方文化所不能接受的。
反觀日本漫畫的題材就很多,熱血、體育競技、家庭日常、戀愛等等,你能想到的題材,日本漫畫基本都有。
而且日本從古至今就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因此日本漫畫在題材內容方面都很貼近中國人的口味,甚至有很多漫畫的題材就是取自於中國歷史文化,比如關於中國廚師努力在中華大地上追尋美味的中國料理的《中華小當家》。
改編自中國戰國時代秦國大將軍李信的一生的《王者天下》;將中醫和中國武俠小說中對人體穴位的認知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拳法,男主角出生於上海崇明島的《北鬥神拳》等等。這不僅僅使中國讀者感覺不到文化差異,甚至還能感受到親切感和對自己國家的民族文化的自豪之情。
其次美國漫畫雖然都是彩色的,但是其粗獷的線條和誇張、硬朗的畫風除了讓一直習慣於細膩柔和的讀者難以接受以外,還會出現審美疲勞,畢竟幾乎所有美國漫畫的畫風都是這樣一塵不變的。
然而日本漫畫因為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雖然是以黑白色調為主,但是就像中國的水墨畫一樣,十分注重細節,而且他還會根據題材的不同而改變畫風,例如子宮向的作品就會比較的誇張,少女向的作品就會比較唯美,熱血類的作品則會更偏向寫實一點……
可以說,日本漫畫的畫風不僅僅是因為其帶來的親切感,還有其為讀者考量的多變性而更受歡迎。
漫畫題材、畫風等自身的原因雖然是漫畫受歡迎的關鍵因素,但是日本漫畫的流行和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持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的。
日本漫畫產業在前期慢慢確定了以後逐漸就開始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作者畫漫畫,在雜誌上出版,大熱的會被動畫公司、電視臺做成動畫片進行播放,也會被玩具公司買下版權做成周邊進行販賣,隨後出口到世界各地,為日本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收入。
因此日本政府對日本動漫行業極其重視,動漫產業已經被列入了日本政府制定的新興產業發展戰略當中,成為了日本政府所關注扶持的重點產業。
據統計,2018年日本動漫及其衍生產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兆1814億日元,約佔2018年日本GDP的4‰。日本動漫產業也成功起到了文化輸出的作用,因為日本的動漫的流行帶動了包括日本的旅遊業、食品業等行業的發展。
日本動漫所關聯的行業佔據日本GDP的比重超過10%,輸出動漫作品佔世界動漫作品的60%,日本動漫行業已經成為了日本第三大產業。
反觀美國方面,政府並沒有出臺任何相關的漫畫行業扶持政策,畢竟美國漫畫產業並不是美國經濟的主導產業,也不是像好萊塢電影、美國音樂這樣的文化輸出重點產業。
在中國,美國漫畫之所以沒有日本漫畫那麼流行除了國內發行方因版權價格和發行方式而不願意引進之外,更多的還是因為它沒有像日本漫畫一樣結合中國元素,貼近中國讀者的內心。如果它能夠做到這一點,哪怕它價格再貴,畫風再誇張,沒有任何外力扶持都會受到中國讀者熱烈的歡迎。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