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美國模擬晶片巨頭亞諾德,正式宣布收購其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美國公司。對半導體行業有所了解的人,一定很熟悉這兩個公司。
2020年半導體市場的最大併購案誕生——市值高達432億美元的美國模擬晶片巨頭亞諾德(ADI)正式宣布,將以每股0.63美元、總價近2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美信公司(Maxim),這個價格要比Maxim 周五收盤價高出22% 。
ADI併購MXIM的計劃大約5年前就傳出來了,但沒下文,倒是2016年ADI先出手併購了LT,補強了部分產品線比如電源管理。
這幾年模擬IC領域的併購或許意味著整個產業的增長乏力,需要擴大規模提高長期生存率。在智慧型手機等消費端之外拓展新的市場比如汽車電子、工業4.0、IoT,以免還沒等到市場熱起來企業就因財務問題而死掉。
這就意味著,兩大頂尖模擬晶片巨頭的聯姻,將會創造一個市值高達680億美元的新半導體巨無霸。
全球經濟在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發生明顯下滑,半導體行業比較突出,2019年ADI銷售額下滑6%,美信下滑12%,而2020年下滑趨勢更是明顯,可能會翻一番,為了生存,競爭對手之間也只能抱團取暖。
相互合作,取長補短。美信模擬晶片主要應用於汽車和數據中心領域,需要電源信號轉換和電壓調節等關鍵技術,而ADI則是工業和醫療領域,所以他們需要這些技術與德州儀器進行抗衡。
但是併購之後,兩家公司技術的融合無疑非常具有競爭力,強強聯合能產生更大的規模效益。對我國來說,這未必是一件好事。
併購是模擬晶片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世紀70年代有半導體行業以來,經過近60年的發展,半導體行業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其行業增速正在逐漸的放緩,兼併收購已成為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而實際上這一趨勢從2015年就開始了。
中國的模擬晶片企業,無論是從質量還是數量,都與其存在著很大的的差距。這次合併,更是增加了國內企業的壓力。
有人說,華為應該進入模擬晶片行業,那是他的強項領域。
華為進入國內企業的強勢領域特別是消費領域其實摧殘的是已經是一片紅海的中國企業,能力強的企業應該與德州儀器競爭去,而不是打垮一眾中國企業,然後再去求德州儀器賣模擬晶片。
目前ADI的研發支出佔其總收入的19%,而德州儀器僅為11%;但後者的銷售額卻是前者的兩倍多。---投入一樣,ADI產出沒有TI高,說明TI銷售牛逼。
隨著智能製造的逐漸深入,模擬晶片的市場將日益增長,中國要趕快布局,不要像通用晶片那樣等落後挨打了才想起要發展自己的技術,有理想有實力的中國企業應該儘早入局。
有人曾問他們為什麼不採用國產晶片。大佬們回答出奇的一致,說很多公司一年可能也就出那麼一兩個產品,如果在選型過程中因為幾塊錢或幾毛錢的成本導致產品出現問題,公司可能今年玩完或者直接倒閉,沒有一個研發敢冒這個風險。
相比之下,很多國外品牌的晶片比如TI ADI之類的,性能穩定,經得住考驗。
模擬晶片才是中國的軟肋!平常的設計中,我們現在基本能用國產晶片就不用歐美的,但模擬晶片真找不到替代的,加油吧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