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強強聯合,催生市值432億龐然大物,中國晶片再增壓力

2020-12-14 財經無忌

7月15日,美國模擬晶片巨頭亞諾德,正式宣布收購其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美國公司。對半導體行業有所了解的人,一定很熟悉這兩個公司。

2020年半導體市場的最大併購案誕生——市值高達432億美元的美國模擬晶片巨頭亞諾德(ADI)正式宣布,將以每股0.63美元、總價近2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美信公司(Maxim),這個價格要比Maxim 周五收盤價高出22% 。

ADI併購MXIM的計劃大約5年前就傳出來了,但沒下文,倒是2016年ADI先出手併購了LT,補強了部分產品線比如電源管理。

這幾年模擬IC領域的併購或許意味著整個產業的增長乏力,需要擴大規模提高長期生存率。在智慧型手機等消費端之外拓展新的市場比如汽車電子、工業4.0、IoT,以免還沒等到市場熱起來企業就因財務問題而死掉。

這就意味著,兩大頂尖模擬晶片巨頭的聯姻,將會創造一個市值高達680億美元的新半導體巨無霸。

全球經濟在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發生明顯下滑,半導體行業比較突出,2019年ADI銷售額下滑6%,美信下滑12%,而2020年下滑趨勢更是明顯,可能會翻一番,為了生存,競爭對手之間也只能抱團取暖。

相互合作,取長補短。美信模擬晶片主要應用於汽車和數據中心領域,需要電源信號轉換和電壓調節等關鍵技術,而ADI則是工業和醫療領域,所以他們需要這些技術與德州儀器進行抗衡。

但是併購之後,兩家公司技術的融合無疑非常具有競爭力,強強聯合能產生更大的規模效益。對我國來說,這未必是一件好事。

併購是模擬晶片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世紀70年代有半導體行業以來,經過近60年的發展,半導體行業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其行業增速正在逐漸的放緩,兼併收購已成為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而實際上這一趨勢從2015年就開始了。

中國的模擬晶片企業,無論是從質量還是數量,都與其存在著很大的的差距。這次合併,更是增加了國內企業的壓力。

有人說,華為應該進入模擬晶片行業,那是他的強項領域。

華為進入國內企業的強勢領域特別是消費領域其實摧殘的是已經是一片紅海的中國企業,能力強的企業應該與德州儀器競爭去,而不是打垮一眾中國企業,然後再去求德州儀器賣模擬晶片。

目前ADI的研發支出佔其總收入的19%,而德州儀器僅為11%;但後者的銷售額卻是前者的兩倍多。---投入一樣,ADI產出沒有TI高,說明TI銷售牛逼。

隨著智能製造的逐漸深入,模擬晶片的市場將日益增長,中國要趕快布局,不要像通用晶片那樣等落後挨打了才想起要發展自己的技術,有理想有實力的中國企業應該儘早入局。

有人曾問他們為什麼不採用國產晶片。大佬們回答出奇的一致,說很多公司一年可能也就出那麼一兩個產品,如果在選型過程中因為幾塊錢或幾毛錢的成本導致產品出現問題,公司可能今年玩完或者直接倒閉,沒有一個研發敢冒這個風險。

相比之下,很多國外品牌的晶片比如TI ADI之類的,性能穩定,經得住考驗。

模擬晶片才是中國的軟肋!平常的設計中,我們現在基本能用國產晶片就不用歐美的,但模擬晶片真找不到替代的,加油吧中國。

相關焦點

  • 2000億晶片龍頭被美國拉黑 市值蒸發百億!公司緊急回應
    (原標題:2000億晶片龍頭被美國拉黑,市值蒸發百億!在此之前,美國國防部將中芯國際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午間,中芯國際對此回應稱,公司服務和產品從未涉及任何軍事用途,皆用於民用及商用。公司強烈反對美國國防部的決定,此舉反映了美國國防部對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中芯國際股價大跌也傳導至其他晶片股,港股華虹半導體急跌,盤中跌幅一度超過15%,不過,截至收盤,華虹半導體反而翻紅。
  • 盤點中國核心晶片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2019年進口晶片3055億
    根據《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2018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為3100億美元,中國自身只能提供380億美元的產品,綜合國產化率12%,目標是2025年國產化率能達到50%。 美國霸王條約限制中國晶片發展 半個月前,美國工業與安全部要求,無論是否美國企業,只要在產品中使用了一定比例美國技術,向華為出口時都需要許可證。晶片領域美國的技術佔比非常高,這使得華為正蓬勃發展的海思晶片受到較大的影響。
  • 市值超4000億,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
    自從華為遭遇美國打壓,臺積電停止代工合作後,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大陸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今年以來,中芯國際受到追捧,獲得各路資本青睞,並且最快過會,成功登陸上交所,市值一路突破了6000億元,成為了A股的一匹黑馬。
  • 請回答2020:晶片巨頭併購潮究竟意味著什麼?
    AMD以350億美元全股票收購全球最大FPGA晶片製造商的賽靈思(Xilinx);10月底,美滿(Marvell)宣布以100億美元收購光通信及數據互聯領域的美國模擬晶片製造商Inphi。受疫情影響,美國政府推出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大量資金流入股市,英偉達、AMD這幾家收購方企業都在收購時達到了市值的最高位,其中英偉達的市值首次超越英特爾,而AMD市值破了千億,不在這個時候出手去收購細分領域裡的龍頭企業以補齊自己的業務板塊,都對不起目前的高估值。
  • 市值450億!46歲創始人敲鐘:IDG又斬獲一個晶片IPO
    投資界(ID:pedaily2012)12月16日消息,恆玄科技(BES)正式登陸科創板,此次發行價為162.07元,開盤價391元,漲幅一度超過130%,以此計算其市值超450億。46歲的創始人張亮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是中國晶片行業的「第二波創業者」。
  • 美國二輪制裁降臨,麒麟晶片或成絕唱,華為將步日本晶片後塵?
    2020年之前,普通人對於「晶片」一詞不太了解,只知道這是科技領域的產品。但進入2020年以後,「晶片」成了國人討論的熱點。出現這種轉變的原因,全「賴」於美國。而斷供、制裁、禁令,這些詞語也伴隨著「晶片」一起出現。因為美國開始全面制裁華為,實施了晶片禁令,華為晶片面臨斷供。
  • 中國晶片的短板與突圍|田豐產業觀|晶片|田豐|蘋果|arm|中國半導體...
    田豐、 郭俊翔、劉駿/文2010-2020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新商業蓬勃發展,從數字經濟體量上看,中國已經超過美國,中美數字經濟產值比值為1.35:1,而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的關鍵環節是晶片。晶片一直是中國進口金額最大的商品。
  • 短短29天時間,中國晶片巨頭「猛虎出籠」,打破美方晶片封鎖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近年來,國家對晶片領域扶持力度增大,而在華為尋求臺積電代工受阻後,作為中國內陸晶片代工巨頭的中芯國際更是受到大眾的關注目前,中芯國際已經確定發行價為27.46元/股,並且將於7月7日開始申購,換句話說,這家中國晶片巨頭即將「猛虎出籠」,預計市值將達到1960億,成為科創板最大的IPO。
  • 美國晶片股票暴跌,「中國芯」正是發力時,華為終將撐起一片天
    不過美國人對中國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偉大的中華民族並不會輕易屈服。這次美國人要面對的對手可過去幾十年他們可以用飛機大炮政府的對手的並不一樣。即便是使用飛機大炮,半個多世紀以前,他們也早就在正面對決中失敗過。今天,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直線下跌5.7%,與之相關的產業股份市值縮水超1000億美元。
  • 市值2.2萬億元!矽谷最好鬥的男人,改寫全球晶片格局
    出道27年後,英偉達終於改寫了世界晶片格局。8月27日,美國晶片巨頭英偉達股價大漲超4%,市值來到3245億美元(約2.2萬億元)。過去5年,其股價從17美元一路飆升至525.91美元,漲幅高達30多倍!
  • 17個歐洲國家聯合對晶片下手,美國萬萬沒料到
    作為智能設備的核心,如果沒有晶片,那麼智能設備就沒有辦法正常工作。我們都知道,晶片技術主要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而全球的十大半導體企業之中有一半兒以上都是美國企業。很多晶片企業對於美國技術都非常依賴,像是中國臺灣的臺積電,荷蘭的ASML以及韓國的三星等等。
  • 晶片的戰爭:重構與平衡
    更何況,兩家技術巨頭在GPU和CPU上的聯合將進一步打造其在AI時代重要的影響力。「新增的計算場景裡面,已經沒有英特爾的產品了,比如邊緣計算,可能是英偉達的市場;比如物聯網,可能ARM多一些;比如手機晶片,那就是高通和蘋果多一些。而ARM所擁有的技術之於未來的商業機會一定是在物聯網上,所以,英偉達收購ARM,是志在物聯網,讓更多的行動裝置安裝ARM晶片。」李楓告訴記者。
  • 無需任何晶片!速度超美國100億倍,中國量子計算機再獲重大突破
    在這場科技競賽中,中國科研人員走到了前面,12月4日,中國科學院研製的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九章」正式對外公布,它的運行速度是美國谷歌的100億倍。這不是一件小事,這意味著量子計算機如果應用於軍事領域,那麼所有的加密技術都將變得不堪一擊。我們甚至可以下結論,量子計算機這將徹底改變整個作戰模式的格局。如果有一天中美爆發衝突,中國完全可以憑藉量子計算機破解美軍密碼。
  • 美國晶片巨頭遭重創,市值一夜蒸發849億
    因英特爾拿不出令人滿意的5G基帶產品,蘋果今年同高通達成了合作,在iPhone 12上用上了高通X55基帶晶片。然而,還沒等高通高興多久,一個壞消息便傳來,蘋果已經啟動自研基帶晶片工作。對於蘋果來說,為了不再受制於人,蘋果選擇了自研基帶晶片。蘋果每年都要要付給高通高昂的專利費用,這早已引起了蘋果的不滿。於是,在2017年雙方打起了激烈的訴訟戰,蘋果也將英特爾作為第一基帶晶片供應商。但在2020年,蘋果又同高通達成了協議,並支付了一筆款項後,重新用回歸了高通基帶晶片。
  • 臺積電將砸百億美元在美國建造最先進晶片工廠!中國芯時不我待
    科技先生頻道∣公眾號:zgkjsir文/中國科技先生 響馬上個星期,臺積電錶示,一直考慮新工廠選址美國,但"尚無具體計劃"。2021年至2029年,臺積電在該項目上的總支出(包括資本支出)約為120億美元。顯而易見,臺積電這次在美國建廠,將建造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工廠,是一個"超級工程"。儘管目前已經在華盛頓卡莫斯經營了一家工廠,這是臺積電在美國打造的第二個生產基地,但這一次,意義非比尋常。為什麼說"意義非比尋常"?
  • 微軟大動作,晶片巨頭重挫850億...
    晶片領域也不平靜,微軟被傳出或將要為Surface自研晶片,英特爾「慌了」,股價大跌6%,領跌道指,市值蒸發850億。微軟或有大動作英特爾立即大跌6%,市值蒸發850億上周,蘋果被爆正在自主研發基帶晶片,晶片巨頭高通立馬大跌了7.4%,市值蒸發130億美元(約合850億人民幣)。
  • 中國十大晶片設計企業排名來了!到底誰才是正宗晶片股?
    2月份月成交額最高的股票型ETF是華夏5G ETF,該基金月成交額達到432.34億元。從份額來看,華夏5G ETF、華夏晶片ETF、國泰半導體50ETF三隻科技類ETF年初以來截至2月末的份額均已翻倍。那麼,在科技股行情火爆的如今,到底有哪些正宗的晶片股,而不僅僅是晶片行業概念股?
  • AI晶片獨角獸Graphcore計劃2022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原標題:AI晶片獨角獸Graphcore計劃2022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根據一份
  • mcu晶片是指什麼晶片_mcu晶片概念股
    收購的北京豪威,也是一家被中國人收購的位於矽谷的美國晶片設計公司,是在圖像傳感器行業僅次於索尼、三星排名前三的世界級晶片研發設計和銷售企業,技術領先優勢明顯,客戶包括華為、小米、OPPO等手機製造商。   晶片要實現彎道超車,必須要走併購路線,所以北京君正最早也跟韋爾一樣要爭奪北京豪威,被韋爾搶了之後收購了北京矽成,這家企業原本是兆易創新和思源電氣也在搶奪。北京矽成旗下的ISSI同樣也是一家美國的晶片設計公司,主要產品是存儲晶片和模擬晶片。存儲領域的SRAM產品收入全球第二,DRAM產品全球第七。今年利潤預計3.5億人民幣左右。
  • 晶片行業投資邏輯梳理|晶片|集成電路|半導體|臺積電|華為
    中國晶片實力到底怎麼樣?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生產晶片。全球能生產晶片的國家主要是美國、日韓、中國以及歐洲部分國家,只有中國和美國覆蓋全產業鏈,其他國家只在產業鏈的某個子領域比較有優勢,比如7納米製程的光刻機只有荷蘭阿斯麥能生產。臺積電佔據了晶片製造約一半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