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山東住房城鄉建設會議在濟南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為著力促進城市品質新提升,今年山東將紮實開展城市更新和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打造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能城市,提升生活品質、環境品質、人文品質。
一是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推進城市增綠攻堅五大工程,新建城市綠道500公裡以上,30%左右社區創建為綠色設區。加大汙水處理提質增效和雨汙分流改造力度,提高城鎮汙水管網覆蓋率。鞏固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成果,健全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和揚塵防控長效機制,推動城區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深入開展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打造綠色生態長廊。加快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開展地下市政設施普查,加快推進地下空間利用和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加強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健全養老、醫療、教育、商業、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15分鐘生活圈」。穩步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加快管廊確權和管線入廊,新增廊體30公裡。
二是加快推動「新城建」。城市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了最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創新空間。要加快落地實施一批「新城建」項目,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啟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加快智慧社區建設,提高社區智能化管理水平。
三是增強城市韌性。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探索建立定期體檢、評估機制。實施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制度,分類制定風險防控預案。全面推進城市建設安全整治三年行動,健全完善城市應急和綜合防災體系,增強市政基礎設施系統韌性,提升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風險能力。系統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升雨水蓄積能力,設區市新增海綿城市面積80平方公裡。加快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和易澇點整治,確保安全度汛。
四是持續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部門協同合作、指揮順暢、運行高效的城市運行管理體系。加強城市網格化管理,建立權責明晰、功能齊全、三級聯動(市區街)的服務管理模式。開展市容市貌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推動城市管理進社區,以繡花功夫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堅持服務優先、處置與疏導相結合,建立輕微免罰制度,探索「非接觸式執法」等柔性執法方式。推進城管智慧化升級,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數字城管向智慧化升級,加快構建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的智能化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推廣「網際網路+執法」,完善「一級指揮、兩級平臺、三級管理、四級網絡」運行模式,逐步實現省、市、縣三級城管平臺互聯互通。
五是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落實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精神,推動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出臺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規劃、技術規範,健全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法規體系和協調推進機制,逐步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全鏈條」體系。濟南、青島、泰安要完善分類處理系統,實現生活垃圾回用率持續提升;全省第二批22個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縣(市、區)要積極探索創新,形成一批成熟的經驗模式。
六是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加快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切實抓好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精心開展城市設計,從立體空間上統籌協調城市建築布局,優化提升城市景觀風貌,打造特色鮮明、富有魅力的現代化城市。(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壘 報導)
【來源:海報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