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藝術,表達的美總是多種多樣的,就像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總有一種美是普世的美,它可以歷經人類文化的更迭卻依然不倒,龍泉窯就是無可非議的存在。
左:日本國寶 南宋·龍泉窯青磁下蕪瓶|東京ARUKANSYUURU美術財團
中:日本國寶 南宋·龍泉窯青磁鳳凰耳瓶 銘萬聲|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
右:日本國寶 元·飛青瓷花生|大阪市立東洋美術館藏
這三件龍泉窯日本國寶中,造型和器物成色絕對是精品中的精品,包括他們的著錄和經歷也已經被不少人翻了個底兒朝天,傳承序列,流傳歷史都備受關注。但除了日本國寶外,有些日本重要文化財就是低調的華麗,像重要文化財的青瓷大內筒這種筒形器的同類器物則是少之又少,也時常是被忽視。
今年七月份佳士得拍賣的香港佳士得專場一件龍泉窯筒式花插,也讓龍泉內筒再次回到我們的視線中,因此引起了眾議紛紛。
南宋·龍泉窯青釉筒式花插|估價:HK$4,000,000-6,000,000
這樣造型的器物,雖名字說上去是花插,可我怎麼看怎麼像現在用的筷子筒,哎,果然還是我太膚淺了,怪不得他們總說我妹妹的外形,糙漢的心。這類器物在古時候就是用來插花的,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的那副「靚妝仕女圖」中就有用類似器物來插花的場景。
北宋·蘇漢臣「靚妝仕女圖」|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那如此我們就不得不去追溯一下,最著名的日本根津美術館的那件重要文化財,可以說是「低調王」的這宋龍泉窯青磁筒形瓶到底長啥樣?包括流傳順序到底是怎樣的?
重要文化財 南宋·龍泉窯青磁筒形瓶 銘大內筒 |根津美術館
相傳,這件龍泉窯花筒被稱作「大內筒」也是源於日本「大內氏」曾收藏過,而大內氏也與足利義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足利義政是室町時代中期室町幕府第8代徵夷大將軍,而其子足利義材是第10代徵夷大將軍。但在足利義材成為幕府將軍時發生了一系列政變,因而義材經過幽禁、逃走,最後投靠大內義興。
足利義政像,傳 土佐光信|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大內筒名列「東山御物」之一。所謂的「東山御物」, 是指足利義政(公元 1436 至 1490 年)珍藏書畫、茶器、花器、文房清玩等物之名冊(得名於義政的邸宅「東山山莊」)。而名列「東山御物」中的藏品積累最初大多是15世紀以前的東渡物「唐物」。
因此足利氏與大內氏有著很深的淵源,自然曾經作為「東山御物」的筒形瓶,後被大內氏收藏也是有很大的可能。這個歷程雖然三言兩語便能描述清楚,但背後器物與歷史所經歷的顛沛流離,也使得兩者聯繫得更為緊密。包括現如今一些人認為,日本這些傳承有序的器物之所以如此受追捧,也是因為價值就在傳承上了......
東山御物
其後,此瓶輾轉流入日本著名商人、政治家、慈善家和藏家根津嘉一郎(1860 至 1940 年)手中,而根津美術館的核心館藏便是來自其私人珍藏。
根津嘉一郎
著名的日本重要文化財和國寶器物,每一件背後都有著很重要的傳承性,是能與日本當時的歷史掛鈎的,而集合成集的書錄也同樣是傳承的記錄。
但能將家族名字作為器物傳承時的名稱也是非常少有的,「大內筒」就是這樣特立獨行的存在。這意味著器物地位的重要性和家族地位的重要性,這是互相成就的過程。
南宋·龍泉窯青磁筒形瓶|三井紀念美術館
自從根津美術館這件筒形瓶被稱為「大內筒」後,這類的龍泉筒形瓶在很多人眼裡仿佛有了共同的名字。這可以見得器物有序流傳可以帶來的效應。這件不輸日本國寶的內筒,不僅在本身品質上和傳承中吸引人,更因為它的樣子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線條感和簡約的流暢順滑程度,讓它也大大加分。
其實在現在收藏中,一些團體或企業收藏有名器物,價值不僅僅是在器物本身,對於企業文化,和企業價值也有很大的加成,這是一個互相成就的過程,擁有一件流傳有序的器物,不僅僅是器物本身帶來的價值,對一個藏家的收藏序列是一種完整性,對於收藏團體或企業本身也是一種加成。
參考文獻:勘合貿易與東山御物———中國文物在日本的足跡考 滕 軍
重要提示:
由於微信改版,
公眾號推文順序改變,
大家可能會接收不到龍泉青瓷的推送,
請將咱們龍泉青瓷設為「星標」哦
點擊公眾號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