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成立

2021-01-12 騰訊網

2020年12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掛牌儀式暨「前海發展與時代重任」主題論壇在前海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視頻致辭,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發表書面致辭。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深港合作區黨工委書記黃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林鄭月娥表示,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成立10周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6年,已成為港深合作的成功典範,此次與前海管理局強強聯手,定會成為一個港深合作的優勢平臺,帶來具有啟發性的政策創新。香港會用好「一國兩制」獨特優勢,與深圳在更多領域探索合作空間,共同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港深深度融合發展作出更多積極貢獻。

王偉中表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深圳高等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是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合作典範,此次在前海掛牌成立兩個研究院,必將在「雙區」建設中發揮重要智力支撐作用。希望前海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牢牢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發揮各自優勢,深化戰略合作,攜手打造前海國際高端智庫集聚區,以高質量研究成果助力深圳高質量發展,努力為深圳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希望助力前海提升國際化程度和輻射能力」

「從12月7日籤約到兩個研究院掛牌,短短25天時間,這是前海的魄力與效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表示,此次掛牌標誌著港中大(深圳)和前海的合作跨出了堅實一步,是雙方合作的良好開端。

徐揚生介紹,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秉持「研究世界、探索前路、體認天理、經世治平」的理念,是一個兼容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政策研究的綜合性、智庫型社會科學科研機構,也是兼容港深融合、國際形勢乃至全球發展研究為一體的國際性學術交流平臺,研究院的首任院長由鄭永年教授擔任。

數據經濟研究院致力於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聚焦數據的隱私保護、數據的商業化邊界、數據的產權歸屬、數據的資產化以及數據交易機制研究等領域,結合理論研究開展數據經濟領域的實踐探索,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數據經濟研究平臺,研究院首任學術院長由熊偉教授擔任。

徐揚生認為這次的掛牌有三個意義:

一是在新的歷史關口開展新的先行實踐。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而深港合作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頭戲和突破口,前海作為「特區中的特區」肩負著打造粵港合作、深港合作新平臺的歷史使命,前海在戰略上需要有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我們兩個研究院一個從全球化的角度、一個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研究實施戰略,在未來還將從更深層次、更寬領域助力區域發展。」

二是在新的歷史關口開拓新的想像空間。兩個研究院的掛牌是雙方合作的良好開端,未來還將進一步做深做實,繼續共同探索深港在教育、醫療、法制、創新科技等領域的深度交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有這種交融的基因、經驗和能力,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是在新的歷史關口開創新的發展格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中外合作辦學的佼佼者,也是深港合作的成功典範。「希望此次合作能助力前海形成國際化程度高、輻射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為深圳和內地貢獻更多可推廣複製的成果。」

「未來的前海必定是中國的窗口」

「我對這些項目有信心,對我們的合作有信心,對前海更有信心。未來的前海,必定是中國的窗口,是世界的焦點!」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掛牌儀式上做了「第三次開放」的主題演講。

鄭永年表示,2021年是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開端,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這會是國家發展的一個新起點。中歐投資協定無疑是一個裡程碑式的協議,預示著中國的第三次開放。

「第三次開放的目標不僅僅是傳統上投資貿易的數量和質量、技術升級和創新問題,更重要的是方方面面的話語權和規則問題,對規則制訂權的競爭是今天國際競爭的核心。」鄭永年認為,如何結合雙循環來考量規則的競爭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內循環的核心是統一國內的規則,外循環則是中國規則的國際化。

「第一,在和現存國際規則接軌的同時改革現存不合理的國際規則。第二,制訂內部規則的時候充分考量到其他國家的利益和關切。第三,要有意識地把龐大的市場力量轉化成為規則。」鄭永年表示,希望第三次開放始於「十四五」規劃,要從RCEP走到TPP,從學習規則到規則制定者。

掛牌儀式後,「前海發展與時代重任」主題論壇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復旦大學六次產業研究院院長、科技部原副部長、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張來武,國務院參事、原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論壇特邀專家於洪君,外交部原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原副主任何亞非,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發表了主旨演講。

【記者】張瑋 金永勝

【作者】 張瑋

前海觀潮

相關焦點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綦偉 張智偉)2020年12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掛牌儀式暨「前海發展與時代重任」主題論壇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
  • 港中大(深圳)兩大研究院在前海掛牌 聚焦全球與當代中國以及數據經濟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4日訊(記者 梁榆其)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下簡稱「港中大(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掛牌儀式暨「前海發展與時代重任」主題論壇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辦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全球...
    △嘉賓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揭牌9月23日,天高雲清秋風送爽,神仙湖畔嘉賓雲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辦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全球化與深圳未來四十年研討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在致辭中介紹了大學的辦學進展和辦學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不能沒有一流的研究院,所以我們先後在金融、生物醫學、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組建了一系列國際化的學術平臺和研究中心,此次,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標誌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領域也將擁有一所具有國際水準的學術研究機構
  • 港中大(深圳)兩研究院 在前海掛牌成立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掛牌儀式暨「前海發展與時代重任」主題論壇日前在前海舉行。兩個研究院將分別從全球化角度和經濟發展角度研究實施戰略,從更深層次、更寬領域助力前海、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深港合作區黨工委書記黃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 港中大(深圳)「牽手」龍崗區人民政府,「八大亮點」開創政府與大學...
    希望通過全面深入的合作,助力龍崗區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的高水平深圳東部中心,共同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做出應有貢獻。徐揚生校長表示:港中大(深圳)希望成為龍崗區的創新動力,與龍崗區一起高水平高質量地建設好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龍城實驗室等產業和科研平臺。
  • 港中大(深圳)將與龍崗區共建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等項目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致辭 港中大(深圳)供圖中新網深圳12月29日電(記者 鄭小紅)深圳龍崗區人民政府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9日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在深港合作、制度創新、科技創新、重點產業、人才交流合作、教育、醫療、社會民生等領域開展創新性深度務實合作
  • 百餘名主管與記者「雲端」相聚 港中大(深圳)4月舉行線上開放日
    同時,按照國際一流標準進行規劃、設計、運營和管理的港中大(深圳)直屬附屬醫院深圳吉華醫院在2019年 12月28日正式開工,大學音樂學院的籌辦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今年還將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英語兩個本科專業。目前,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開展交流與合作的世界知名大學的數量已超過100所,遍布世界28個國家和地區,各類國際合作項目已有170多個。
  • 港中大(深圳)486名研究生畢業
    11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五屆研究生畢業,486名研究生滿載收穫踏上新徵程。同時,港中大(深圳)迎來首屆4位博士畢業生,他們均來自理工學院的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博士項目。據悉,港中大(深圳)今年畢業的研究生在校期間表現優異,很多同學在讀研期間參與學科競賽或取得科研成果,在國內外期刊、會議發表論文,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其中,人文社科學院同學在多次全國口譯大賽和英語演講比賽中榮獲獎項,數據科學碩士項目同學在國際級AI-Trans全球智能網絡傳輸競賽中獲獎。
  • 港中大(深圳)高科技成果亮相第二十二屆高交會—新聞—科學網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有三個研究團隊參展,分別來自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理工學院——深圳市物聯網智能系統與無線網絡技術重點實驗室、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院。 據了解,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開發團隊設計和創立的參會展品——太古分析平臺(Dagoo)是一個在線數據可視化分析平臺,提供數據獲取、清洗、分析、可視化的全套解決方案,包含百餘個可視分析工具。
  • 港中大(深圳)特聘教授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9年9月,保羅·米爾格羅姆教授接受港中大(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場與能源金融實驗室」顧問委員會主席聘書。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人名單揭曉,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獲獎,以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與形式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   北京時間10月13日早上,兩位教授的60多位優秀門生在線上為他們舉辦了慶祝雞尾酒會。其中就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教授、經濟學碩士和博士項目主任葉立新教授。
  • 深圳:加快組建海洋大學、推動設立海大深圳研究院
    「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夯實「四梁八柱」,重點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技、海洋生態與文化、海洋綜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領域,大力推進63個重點項目示範性建設,到2025年成為我國海洋經濟、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標杆城市和對外彰顯「中國藍色實力」的重要代表。
  • 燕山大學在深圳設研究院
    河青新聞網訊 8月24日,從燕山大學獲悉,該校深圳研究院揭牌儀式在深圳舉行。據了解,燕山大學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四方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來了!
    (中國科大蘇州高等研究院設計效果圖,下同)中國科大蘇州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將進一步整合校地優勢資源,推動科教融合、匯聚海內外高水平人才,形成校地協同創新與合作共贏的新局面。希望蘇州高等研究院充分把握時代機遇,依託中國科大良好的海內外學術資源和校友資源,利用蘇州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創新體制機制,以人才培養為基礎,以科學研究為支撐,以社會服務為擴展,探索出一條增強校地合作、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道路,形成院地共贏的良好格局。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特聘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獲...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教授,以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與形式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兩位獲獎者改進了拍賣理論,發明了新的拍賣模式,使全世界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保羅·米爾格羅姆教授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藝術研究院院士,在微觀經濟與拍賣理論方面享有盛譽。
  • 深圳將建大灣區數據中心 專家倡設港版大數據交易中心
    絲路智谷研究院學術委員、前海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華人大數據學會執行主席洪為民表示,深圳建大灣區數據中心具有科技創新和人才等優勢,香港可以與深圳大灣區數據中心合作,建設一個國際版大數據交易中心,通過該平臺為國內外用戶提供交易服務。
  • 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深圳舉行
    央廣網深圳12月14日消息(記者李強)12月13日,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在深圳舉辦,本次峰會以「金融科技塑造韌性世界」為主題,匯集了來自粵港澳三地監管部門、專家學者、研究機構以及企業代表,圍繞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金融科技的機遇與挑戰、金融業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新興技術風險管控等話題展開討論。
  • 杭州市蕭山區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在浙江成立並發布長三角數字經濟...
    隨著中國與全球加速邁進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價值將成主要的經濟價值形態。如何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對浙江省而言,在數字經濟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關鍵是在數據價值挖掘方面保持領先。
  • 青歐生命科學高等研究院首批博士研究生入學!中德生態園首個國際化...
    會議審議通過了理事會章程,任命了青歐研究院院長、執行院長及名譽院長,為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Lars Bolund(中國科學院榮譽教授,中國國家友誼獎得主)和丹麥自然科學院院士Karsten Kristiansen教授頒發首席科學家證書,並為首批博士研究生舉行開學典禮。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辦學六年,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2020年,港中大(深圳)新增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英語兩個本科專業將開始招生。2019年,大學已經連續四年成為廣東省內院校中錄取分數最高的大學,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生源質量持續提升。如今,大學已經培養了兩屆本科畢業生和四屆碩士畢業生,他們的就業和升學情況十分優秀。
  • 彼得·羅素教授受聘清華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未來人居研究院院長
    12月2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舉行了未來人居研究院院長聘任儀式。國際研究生院執行院長高虹、黨委書記武曉峰、副院長張傳傑、副院長陳偉堅,未來人居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衛國等出席聘任儀式,歡迎彼得·羅素教授加入國際研究生院,受聘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未來人居研究院(iFHH)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