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8點半,記者在東四路口見到鐵騎交警陶瑞革時,他已經騎著摩託車,在轄區內巡邏一個半小時了。第一個警察節的清晨,他已在工作中度過,中午和晚上,還將有6個小時的巡邏任務等待著他。
下了摩託車,摘了頭盔,跟記者說話前,陶瑞革先摘了口罩,拿出裡面一塊已經溼了的紙巾,另換一張幹的,墊了進去。他一邊戴口罩一邊說:「巡邏的時候要求得戴著,如果不多墊一張紙,口罩一會兒就溼透了。」
今晨的巡邏路線和往常一樣:朝陽門——景山東街——北池子——美術館東街——平安大街——東四北大街。全程下來,今天他已經走了十五六公裡。每周末的早班,大約是一周中最輕鬆的了,今天的巡邏中,並未出現任何事故。「工作日的時候,一般會有一兩起,晚高峰的時候稍多一點,用摩託去現場,速度比汽車快。」從上世紀90年代起,陶瑞革一直使用摩託車出警,由於轄區一直在中心城區,絕對距離不算遠,他至今仍然保持著「每個警情從接報到抵達現場不超過三分鐘」的驚人紀錄。
正說話間,東四路口的車輛開始多了起來,部分非機動車、電動車騎車人明顯越線停車等紅燈,陶瑞革中斷採訪,先去維護了一下秩序。幾名外賣、送貨小哥被勸回了路口內的停止線。「前兩天,就是氣溫零下19度最冷的時候,我自己還被外賣員給撞了。」陶瑞革走回路側,對記者說,那天的狂風中,他剛停下摩託車,準備去處理一起事故,車尾突然「咣當」一聲,身體隨之一顫,回頭看去,一個外賣員追了他的車尾,已經翻倒在地上。「外賣員跟我說,他當時一邊騎車,一邊在手機上接單,沒看見我。這我能說什麼?萬幸他也沒受傷,我教育教育就讓他走了。」他感慨道,外賣閃送行業要是再這麼無序發展下去,對北京的交通傷害就太大了。
雖說今天是第一個警察節,陶瑞革說,他和同事們一切工作都照常,沒什麼特殊感覺。早、午、晚三次巡邏,雷打不動。特別是市交管局去年11月正式啟動「鐵騎警務」,對一線交警接到事故、求助報警後的快速反應能力的要求更高,巡邏密度更大。「我們巡得密一點,老百姓能少堵一會兒,出事故的司機能少等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