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龍&北非&恐龍為何無法成功下水?

2020-12-14 博物LEGO扈興為fu

距離棘龍尾部化石出土已有快半年了,當時一直是古生物up主和營銷號熱門的話題。大家也開始瘋狂的吐槽和引用那些經典的幾種影視形象。

但這次風波已經快過去了,網上傳播的前肢化石出土,目前我也不敢確定,不過B站的確有不少這類視頻,但也因此誕生了棘龍的第5個版本。先來了解一下棘龍復原的歷史。

5種形態的演變:

我們暫且按時間順序排一下序,但本文的重點其實是 IV和V型。

Ⅰ型:1912年,一支德國考察隊在埃及首次發現了棘龍化石,包括部分下頜骨,頸椎以及神經及長達1.7米的背椎,所以古生物學家第一時間就知道棘龍的背上是長帆的,並且比1900年發現的霸王龍還要大,但是這些化石在二戰期間灰飛煙滅,它也成為了第1種被人類「二次滅絕」的恐龍。

Ⅱ型:直到20世紀末,人們終於找到了新的棘龍化石,化石沒有太多新的部分,但參照此前發現的重爪龍等遠親,棘龍以新姿態獲得重生,體長17米,有鱷魚般的長腦袋,強壯無比的雙腿和半圓形背帆,俗「稱長腿棘龍」、「戰神」的在2001年大IP電影《侏羅紀公園3》以該形態打敗霸王龍,從此一舉成名。

Ⅲ型:本世紀頭十幾年,棘龍在許多恐龍迷眼中都是史上最強肉食恐龍。(儘管細長的雙核和同位素分析顯示他們主要以吃魚為主)然而2014年發表的棘龍的後肢化石,使長腿棘龍的經典形象瞬間崩塌,體型也隨之縮水,取而代之的是四足行走的「伏地魔」、長條形背帆,被稱為「四腳蛇」,被認為主要生活在水中。

Ⅳ型:今年4月底的新復原,又更進一步發現的尾椎化石,顯示棘龍,整條尾巴上方下方都有像蝌蚪一樣的尾鰭,說明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泡在水裡的。

做出這把新復原的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他也是2014年那一版的作者。

生物力學分析表明,這條尾巴在水中產生的推力是其他大型肉食恐龍尾巴的8倍,足以推動13~15米的棘龍盡情暢遊史上最大的肉食恐龍,也是第1種被證實水生的恐龍。

Ⅴ型:因為前肢化石的出土。就出現了很多棘龍又回歸兩足行走的消息。行走方式目前還沒有被確定。不過我覺得他可能會像暴虐迅猛龍那樣,可以兩足並四足行走。

這裡要感謝一下,一隻似鯨龍」為我提供的棘龍前肢化石圖片。

同時也感謝「黑白大貓G4WgT」和「無數隻歸零者死神和暴虐龍以及霸王龍鯊齒龍」(作者:……名字不能短點嗎?)提供的第5代棘龍的直立行走圖片

最經典的棘龍形象:

最經典的形象應該就是2001年電影大IP《侏羅紀公園3》的形象,與隨後出現的《BBC恐龍星球》《遠古巨獸大復活》。

侏羅紀公園3棘戰神:

標誌戰績——秒殺霸王龍

棘戰神

有很多朋友說它沒有那麼強大,開局被小綠打的節節敗退。如果把侏羅紀公園系列的其他暴龍調過來一隻就不行了。我回去又看了一遍電影。在開局的時候棘戰神的確被打得節節敗退,但當我回去仔細一看的時候,我卻發現。在小綠進行攻擊的時候,的確他完全沒有機會反手,但是最後他只靠了最後一招擰脖子幾秒就把小綠打敗了,並且小綠的幾次攻擊並沒有對其造成明顯的有效傷害,脖子咬了幾次也沒咬斷。就算它的實力一般,但其的抗打能力和強壯的大長手是毋庸置疑的。大長手,我們在後面還會繼續有提到。並且劇中為追捕主角撞飛鐵牆圍欄的劇情能表明其衝撞力完全不遜色於霸王龍。這也是劇中最令我震撼的場景。

棘戰神與其他版本真正的區別是頭部!

這一點很多人都沒有察覺到,也沒有一個古生物up主提到這一點。在收集圖片的過程中,我發現明顯棘戰神的頭骨更厚更寬,鼻孔靠近嘴巴前端,牙齒更粗大,是真正的「鱷魚頭」。也就意味著其咬合力比其他版本的更強。但明顯他的漁夫屬性較低,只會一個浸豬籠,也沒有出現過他吃魚的場景。但這樣設計應該是為了更好的和霸王龍抗衡。

棘戰神與第3代棘龍的對比。

至於其他版本,長的其實是個植龍腦袋。植龍我們以後一定會找時間做的,看大家的意見。

BBC恐龍星球:

標誌戰績——打敗鯊皇

這是我接觸到的第2個兩足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現象。也是恐龍星球第1集的亮點和招牌。區別就在於變瘦了,出現了「雞冠頭」,並且這個爪子是真修長厲害,在劇中對「鯊皇」造成了有效傷害。畢竟這個形態的棘龍大多參考的都是重爪龍。棘戰神也有很多的重爪龍基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叫爪子的文章)。並且它的嘴巴仿佛無法完全合攏,前端牙齒較長,且有更明顯的「漁夫」屬性。在這幾個版本中已經算是最科學的了。

BBC的第2代棘龍形象十分科學。
仿佛無法合攏的嘴巴。
給鯊皇的大耳光。

棘斯拉:

標誌歷程:手撕帝鱷

這個版本就是一個怪獸前面幾個版本幹過的他基本都幹過,無敵般的存在。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讓我們來看,看爪子同學和刑訴同學的描述吧。

爪子:

體長二十米,臀高6米,體重18噸,頭長3米,頭上友刺刺,腿賊粗,一巴掌力度12噸,一摔倒就死。

無敵般的存在

刑訴:

頭身1比6,重心收攏,頭大頸粗,渾身肌肉發達,口裂大,一爪子拍死鯊齒龍

真正的殺戮機器。

強壯的腿

北非澤國:

目前為止,基隆化是主要分布於北,非國家,埃及,摩洛哥,突尼西亞一家阿爾及利亞,另外南美洲可能也有,今天在非洲到處是沙漠和群山,然而在棘龍的時代,這片土地是另一番模樣。

棘龍生活在距今約1.13億~0.93億年前。處於早白堊世的後期,當時非洲大陸剛與南美大陸分開不久,大西洋還是一條超長的海峽北非部分區域被溫暖的淺海覆蓋,陸地上森林繁茂,眾多河流穿行期間,向北奔流入海,海路交匯處遍布溼地和沼澤,形成一片壯闊的澤國。

「一隻棘背龍」的頭像。

有水的地方就有魚,而且是大魚,比如發現棘龍化石的卡瑪卡瑪組地層就出土了許多大得驚人的魚類化石,5米長的巨型肺魚,三米多長的巨型多鰭魚、約3.5米至6米的巨型腔棘魚。以及體型更大軟骨魚類帆巨鰩。

同時北非還生活著許多鱷類,這裡為了避免搶走棘龍的風頭不介紹太多,感興趣的小夥伴還是去看一下紀錄片《史前鱷勢力》吧。

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傳說中的帝鱷,在BBC恐龍星球中與棘龍同框。但前者的年代較早兩者可能碰不到面。但是帝鱷可能會於棘龍的早期親戚似鱷龍碰面,在當時帝鱷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了,鯊齒龍還要在後面才能出現,當時只有8米左右的始鯊齒龍。

片中與似鱷龍相遇的場景。

陸地上的精彩巨龍國度:

儘管棘龍退出了陸地的戰爭,但在北非的陸地上依然高手雲集,群星璀璨。

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無疑是「鯊皇」本尊鯊齒龍,體長12~13米,體重超過6噸。與霸王龍一個級別。1.6米長的頭部長滿鋸齒的三角形牙齒,就像大白鯊的牙,「鯊齒龍」一名由此得來。在棘還在使用第2版的復原時經常與鯊齒龍有雙龍爭霸的紀錄片畫面,然而今天鯊皇們已經一家獨霸,棘龍無法與之抗衡。

雙龍爭霸的場面應該不會發生了

排在鯊齒龍之後的肉食恐龍可能是他的近親,索倫龍以奇幻巨著,魔戒中的黑暗,魔君索倫命名自然絕非善茬,根據已發現的少量化石,索倫龍體型比鯊齒龍較小,但也能超過10米長,也有觀點認為它只是一種較小的鯊齒龍屬成員。

當時還有一些如三角洲奔龍、褶皺龍等中型肉食恐龍扮演著清道夫的地位。

在知識性恐龍中,最大的當屬潮汐龍,它屬於蜥腳類恐龍中的白堊紀新貴種族——泰坦巨龍類,今晚發現的化石不多,但其中有一根長達1.69米的肱骨,根據這根骨頭推算潮汐龍體長可超過25米,體重近50噸是白堊紀北非最大的恐龍

BBC恐龍星球潮汐龍(圖中受害者)

同為蜥腳類恐龍的雷巴齊斯龍,則屬於古老的梁龍家族,他們也能長到14~20米長,但身軀遠沒有潮汐龍那麼壯碩,體重約有7噸。

隕落的恐龍亞特蘭蒂斯

這裡堪稱是恐龍的亞特蘭蒂斯。在科學家們分析這一個恐龍生物群時,發現了一個特殊的現象,肉食性恐龍,尤其是大型肉食性恐龍的數量遠多於植食性恐龍。因此有科學家推斷,可能是受自然壓力趨勢這些獵手來到食物豐富的地方,造成了殺手扎堆。

距今0.93億~0.91億年前,北非白堊紀的恐龍盛世戛然而止。這時距離白堊紀結束還有將近3,000萬年。

因為這一時期的地層正處於「森諾曼階」與「土倫階」交界時期,當時地球許多地區都發生了小規模的滅絕事件,其原因可能是由於火山噴發導致海水中含氧量降低,造成海洋生物隨之消失,海洋生態系統的崩塌又接連影響了陸地與淡水生態,恐龍們無奈退場,而之後海平面的上升又是北非,更多地區被海水覆蓋,不再是恐龍的樂園這些壯觀的巨龍和其他史前生物先後被深埋在海水和黃沙之下,直到億年之後重見天日……

相關焦點

  • 棘龍與霸王龍那個才恐龍之王?
    這個問題有點玄乎,棘龍與霸王龍其實並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而且它們所生活的地方也是不一樣的。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地球上最大的食肉恐龍是埃及棘龍 ,體長可達22米左右,體重可至26噸左右,這種恐怖的獸腳類食肉動物主要生活於後白堊世的北非地區,存在的時間為14400萬年前至9800萬年前。
  • 從恐龍中的霸主到「水底老漁夫」,棘龍的形象都經歷了啥?
    而且受當時對恐龍的認知所限,獸腳類恐龍都是兩足站立,尾巴拖地的「袋鼠」站姿,第一代的棘龍形象就這樣誕生了。而且不知為何,棘龍那張狹長的「鱷魚嘴」的特徵也沒有表現出來。這些化石曾被保存在慕尼黑古生物博物館,因為納粹軍官的拒絕而沒能及時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最終在1944年毀於盟軍的轟炸,這頭北非巨獸在死去了一億多年後,又被人類「殺死」了一次。
  • 如何證明恐龍會遊泳?棘龍:一條扁尾巴
    科學家們一直未能找到恐龍留在水生環境中的化石遺蹟,有些甚至認為恐龍作為變溫動物無法長期生存於水中。那麼,恐龍究竟是不是旱鴨子?還是說,它們也會在水中生活,只是沒有留下遺蹟證據?對此,科學家們也是一頭霧水。
  • 棘龍為什麼被稱為恐龍第一?
    有人說:棘龍是史上最強的食肉恐龍,因為它有著最大的體型,也有的人說:棘龍不過就是一個只會捕魚的「漁夫」而已。兩種說法都有著大批的擁護者,那麼,這兩種說法究竟哪個靠譜呢?真實的棘龍在恐龍時代的定位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 棘龍從頂級獵手變為頂級漁夫
    棘龍的意思為「有棘的蜥蜴」,生活在北非一代白堊紀一種大型獸腳類肉食龍,體長11米到17米不等,臀高270到400釐米,體重4到14噸。目前發現的棘龍屬有兩個亞種即發現於埃及的最著名埃及棘龍和發現於摩洛哥的摩洛哥棘龍。
  • 巨大的棘龍是不是最強恐龍王?
    棘龍是著名的大型肉食性恐龍,大家總是熱衷於討論棘龍的戰鬥力是不是在恐龍中排名第一,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吧。這個體型遠遠超過了已知的任何一種巨型肉食性恐龍,也正是因為具有如此巨大的體型,棘龍毫無疑問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肉食性恐龍。巨身、長嘴、尖牙、利爪,這一切讓棘龍具備了最強的戰鬥力!
  • 霸王龍和棘龍誰更厲害?能在水裡生活的它,才是最強恐龍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裡,霸王龍是整個恐龍家族中的佼佼者,它們擁有較強的攻擊性,加上體型較大,很少有相匹配的對手存在。不過,最新研究卻顯示,棘龍或許比霸王龍還要強大。考古學家最早曾在埃及發現了棘龍化石,隨後在其他地區也有了零碎的線索,只不過都無法幫助人們獲得更加完整的信息,甚至恢復棘龍的樣貌都成了問題。
  • 介紹陸地上幾種食肉恐龍:鯊齒龍單挑棘龍,誰的勝率大?
    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 棘龍的身份再次成謎,它的尾巴像一面船帆,可能是水生恐龍
    根據考古研究發現,霸王龍確實有資本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成年個體的身長普遍超過10米,驚人的咬合力足以將所有動物都撕成兩半,光是這兩點就足以讓人類對這種恐龍膜拜,但它並非食肉恐龍中最強的種類,比它強的還可能是棘龍。相比起霸王龍,棘龍的名氣則小一些,這與現實中的考古情況密不可分。
  • 最新化石證據表明,棘龍或是一類非常適合水中生活的恐龍
    (自然科研/供圖) Davide Bonadonna繪製 攝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公眾最為熟悉的認知中,遠古恐龍時代,陸地上奔跑著高大威猛的恐龍,空中有展翅翱翔的翼龍。那麼問題來了,水中有恐龍嗎?
  • 第一種遊泳恐龍被發現!科學家:入侵水生動物,埃及棘龍不一樣
    儘管這個最早的埃及棘龍標本因為當時的社會事件而被毀壞,但好在考古學家們又於2014年挖掘出另外一具更為完整的恐龍化石。之所以不少人不贊成埃及棘龍有可能在水裡生活,主要是根據它們的誕生地來進行推測。但是,從最新的埃及棘龍化石研究來看,已有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埃及棘龍的確算得上是一種水生生物。
  • 棘龍不是陸地動物!新出土化石改變人類對其認知
    摩洛哥裔德國古生物學家尼扎爾·伊布拉辛29日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上發表了他對在摩洛哥出土的棘龍尾部化石進行研究的最新成果,這一研究改變了人們此前對這種生物的認知。 棘龍生活在9500萬年前白堊紀的北非地區,是目前已知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肉食動物,體長可達15米,重達七噸。在白堊紀,摩洛哥東南部的凱姆凱姆地區生活著巴哈裡亞龍、腕龍和棘龍等多種體型巨大的肉食性恐龍,但古生物學家卻只在這一地區發現了為數不多的食草動物。這讓科學家們對這裡眾多的肉食性恐龍以何為食感到困惑。
  • 恐龍時代有沒有比霸王龍還厲害的恐龍?
    因此,我們只需要盤點一下比霸王龍體型大的肉食性恐龍即可。比霸王龍更大的肉食性恐龍比霸王龍體型還大的肉食性恐龍主要有3種:南方巨獸龍、鯊齒龍以及棘龍。這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中期(距今約1億年前)北非的大型肉食性恐龍。從已發現的撒哈拉鯊齒龍化石看,最大的是於1995年在北非發現的,其體長為13.85米,體重約為11噸左右。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鯊齒龍的頭骨雖然比霸王龍要小一些,但是更輕的頭骨顯然靈活,再加上它滿口類似於鯊魚的牙齒。所以,鯊齒龍也是比霸王龍大且厲害的一種肉食性恐龍。
  • 水中也有恐龍?關於「棘龍」的最新研究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自然》雜誌最新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研究人員對一塊保存完好的埃及棘龍屬(Spinosaurus aegyptiacus)尾部化石的分析得出結論:「棘龍和其他非鳥恐龍不一樣,可能是一類非常適合水中生活的恐龍。」
  • 羅弗巧樂卡超輕粘土「恐龍奇遇記」——棘龍,不是你想的那樣
    新發現的化石證實,棘龍的尾巴非常適合遊泳,這是對恐龍顛覆性的認知,真正的水生恐龍在《侏羅紀公園3》裡,他甚至與霸王龍打了一架, 還贏了。歡迎來到羅弗「恐龍奇遇記」,這裡有角鼻龍、三角龍、腕龍、甲龍、梁龍、劍龍、翼龍等十二種恐龍,了解多種恐龍種類,增長知識,每天遇見不一樣的恐龍。今天,恐龍奇遇記裡遇見棘龍,棘龍和霸王龍到底誰更厲害呢?小朋友可以去探索哦~動手做個超輕粘土「棘龍」吧,你會更加了解棘龍的形態。
  • 《侏羅紀公園》的這種恐龍,不是你想的那樣
    棘龍究竟長什麼樣? 「從本質上說,這就是給恐龍加上魚尾,」這次化石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國家地理新晉探索者Nizar Ibrahim說。
  • 棘龍被證明為水生動物,愛吃魚的「漁夫」!
    不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棘龍是不是最兇猛的恐龍不清楚,但它肯定是一個「漁夫」。 而這研究也正式推翻了古生物學家將棘龍是」純地棲恐龍「的定義。 史上最強恐龍?它和霸王龍根本碰不到一塊!
  • 霸王龍並非最大肉食恐龍,這三種恐龍與其不相伯仲,有一種在我國
    恐龍時代是大型動物橫行地球的時代,有些食草的腕龍和梁龍類都重達30~100噸,食肉的霸王龍體重也在10噸以上,比現在的大象還要大一些,無論是在恐龍時代之前和之後,都沒有出現過如此巨大的陸生動物。霸王龍固然十分龐大,但實際上還有多種食肉恐龍體型不下於霸王龍,比如南方巨獸龍,永川龍、棘龍等。
  • 第一名曾虐殺霸王龍 史上最強十大食肉恐龍
    第一名:棘龍  棘龍,是一類大型獸腳類肉食龍,其中的亞種埃及棘龍,是目前唯一沒有爭議的已知最大食肉恐龍,輕鬆奪取了霸王龍最大食肉恐龍的「皇冠」。它體長12到20.7米,臀高270至400釐米,體重4到26噸,生存於白堊紀中期的北非,約為11200萬年前到9700萬年前的阿爾必階到森諾曼階早期。分布區域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突尼西亞,可能還有西撒哈拉、尼日和肯亞。目前棘龍屬有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發現於埃及的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而第二個種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發現於摩洛哥。
  • 《侏羅紀世界3》滄龍需要上岸,霸王龍真香,棘龍復出未來可期
    龐大的腕龍,在陸地上很少有對手,卻是因為沒能下水,而活活被火山灰淹沒,這讓我們也是為滄龍暗暗擔心,海洋女王需要求變才是。而離開大海上岸,對於海洋女王來說,意義非凡,除了可以躲開21世紀海洋中的強橫掠食者外,還可以到陸地上碰碰運氣,順便打壓下霸王龍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