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三中院的下沉隊伍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兩次請戰,從寒冬戰鬥到炎夏。平時的他們是法官,是父親,是兒子,戰鬥在防控一線的他們是「守門員」「快遞員」「服務員」「調解員」「宣傳員」「戰鬥員」,不平凡的使命使平凡工作中的他們閃閃發亮。
01
「看日出必須守到拂曉。」——退休幹部朱希軍
疫情爆發之初,正在辦理退休手續,在戰「疫」集結號吹響之際,他積極響應北京市委組織部以及本院黨組的號召,主動請纓下沉社區一線抗擊疫情。6月11日第二次「下沉」的號召發出後,朱希軍同志再次帶領三中院幹警下沉到「東湖社區」。門崗執勤,他住得最遠,但來的最早,每天7點半準時到達社區北門協助門崗執勤一小時;打掃衛生,他負責刷廁所、清死角,包裡常備著衣服,汗水浸透了就換一件;送快遞,他挑最重的,沒有電梯的老舊居民樓,他一天要跑上好幾趟。「看日出必須守到拂曉,抗疫的緊急關頭,咱們共產黨員就是要留得下,受得住!社區一線既是火線,也是戰場,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肩負著崇高責任,必須聽黨召喚,奮勇當先,一往無前,不獲全勝,決不停步!」朱希軍同志這樣說。
02
壯志與毅力是事業的雙翼。——民六庭幹警禹海波
下沉幹部禹海波的事跡在村鎮工作人員中廣泛流傳。禹海波是三中院民六庭的青年幹警,2月份,在疫情最困難的時期,他個人出資近25 000元,為家鄉湖南省邵陽市的幾家養老院、福利院、醫院以及「援鄂醫療隊」家屬,捐贈各類蔬菜12噸,展現了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形象,當地政府為他頒發了榮譽證書。談及下沉工作,他深有感觸地說,「打贏疫情這場戰鬥,既要有志氣,也要有毅力。不論什麼時候,只要人民需要,我都會站出來。」
03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朱宏哲
「小朱同志又回來了,有你們在我們很放心。」疫情就是軍令,朱宏哲於6月15日再次返回執勤崗位。除去6月份回院工作的兩周,朱宏哲已經在燕丹村村口執勤130多天。期間,他的父親因病住院,朱宏哲也沒有一天因此缺勤。燕丹村人員居住情況極其複雜,全村常住村民兩千五百餘人,返京的外來務工人員將近三萬人,燕丹村有一條區級公路貫穿南北,該村最多時每天的出入人次、車次以萬為計數單位。朱宏哲在燕丹村北口檢查站執勤,進出該村的人員均需要出示出入證並測量體溫,對於沒有出入證及試圖穿行的人員需要勸返。「也遇到過不少人不理解我們的工作,侮辱謾罵、肢體衝突都曾經發生過,我覺得這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歷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怎麼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是我必須要上的一課。」
04
歷盡千帆,我們終可到達。——刑一庭幹警劉學良
第一次下沉期間刑一庭幹警劉學良負責在燕丹村南口進行防控檢查工作,查證、測溫、驗碼的工作他每天要重複上千次。「我經常提醒自己,工作內容非常機械,但是一定不能大意出錯,守住村口的小門,就是守住大家的安全防線。」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以後,北京市委組織部重啟下沉工作,劉學良在第一時間向庭內領導申請重回一線,「相對於庭內其他同事,我已經有了三個月的下沉經驗,回到原下沉點能夠輕車熟路開展防疫工作」,他迎難而上,彰顯擔當,不論是庭裡的同事,還是村裡的幹部無不為他點讚。
05
心繫群眾千家暖,沉心擔當萬縷情——訴訟服務辦公室幹警凌童
凌童是2019年來院的青年幹警。自下沉之日起,他主動放棄輪休,全身心投入到社區防疫工作。兩次下沉期間,他充分發揮青年人接受信息快、分析能力強的優勢,及時通過團委微信公眾號「青春北京」推送權威信息,做好防治知識宣傳和釋疑解惑工作,帶頭學習科學防疫知識,抵制陳規陋習,不傳謠、不信謠,以青春之聲弘揚正能量。「冬天天冷,測溫儀經常不啟動,得揣在懷裡捂著。夏天正好相反,人在太陽底下一暴曬,測出來的溫度經常爆表,需要找個陰涼地兒讓體溫涼下來再測,確保讀數精準」,凌童說。對於遇到忘記帶出入證,手機又沒法掃描健康寶的老人,凌童和同事們就送到家裡,以確認是本小區居民。「看到舉國上下聞『疫』而動,我感到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應當有所作為,在基層做一名『守門員』,為千家萬戶的健康站崗,這很有意義。」
「不畏百戰驅疫苦,但看京華又蓬勃」,北京連續多天保持確診病例0新增,下沉幹警的心間、眉頭都漾起了欣慰之色,同時,大家也清楚的知道,戰鬥尚未結束,工作狀態絲毫不能放鬆。
文字:下沉幹警
圖片:下沉幹警
原標題:《寒冬凌霜,炎夏堅守 ——三中院連續兩次「下沉」抗疫人物肖像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