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財富網
恒生指數夜期(12月)收報26826點,跌54點或0.2%,低水10點。成交12752張。
美國市場:美東時間周五,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齊創歷史新高,截止收盤,道指報30218.26點,漲248.74點,漲幅0.83%;納指報12464.23點,漲87.05點,漲幅0.70%;標普500指數報3699.12點,漲32.40點,漲幅0.88%。
商品市場:國際金價微跌,截止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投最活躍的2021年2月黃金期價4日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1美元,收於每盎司1840美元,跌幅為0.06%。
歐洲市場:歐洲主要股指普漲,英國富時100指數漲近1%。截止收盤,英國倫敦股市《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4日報收於6550.23點,比前一交易日上漲59.96點,漲幅為0.92%。法國巴黎股市CAC40指數報收於5609.15點,較前一交易日上漲34.79點,漲幅為0.62%。德國法蘭克福股市DAX30指數上漲46.10點,漲幅為0.35%,報收於13298.96點。
國際油價收漲逾1%,布油期貨逼近50美元/桶關口。截止收盤,紐約1月原油期貨收漲0.62美元,漲幅1.36%,報46.26美元/桶;布倫特2月原油期貨收漲0.54美元,漲幅1.11%,報49.25美元/桶。
美元指數4日微跌,截至紐約匯市尾盤,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下跌0.01%至90.7090。
展望後市,上投摩根基金認為,滬港AH溢價指數為過去10年較高水平。隨著四季度以來成長股出現高位回落、風格有向價值股切換的跡象,股息率又較其他市場主要指數相對更高的港股,有望跟隨經濟復甦的腳步,越來越受到全球資金的青睞。而隨著疫情逐漸平緩,相信會進一步助推港股估值的向上修復。
艾德證券繼續看好港股市場震蕩上行,看好香港本地股、金融股、地產等行業機會,看好科技公司、大消費公司的結構性機會以及物業管理、醫藥健康的觸底反彈。
野村東方國際總經理孫冬青表示,繼續看好股權類投資,港股市場仍在有較大投資價值。
國信證券給予恒生指數2021年36000-37000點的目標區間。當下,周期上遊包括有色金屬、煤炭、原油、大金融板塊正在估值修復,伴隨全球經濟的回暖與大宗商品的上漲,以及市場的活躍,這些板塊2021年的機會貫穿始終;周期中下遊的房地產、汽車、家電、餐飲/旅遊、造紙、紡織服裝、教育、機械目前布局正當時,它們在21年上半年繼續保持強勢,待明年二季度之後,PPI的上升將逐漸導致它們的利潤受到擠壓,下半年中遊板塊吸引力變弱;網際網路、雲計算/SAAS、晶片、消費電子目前估值較高,調整是為了展示出更好的性價比。
德邦基金認為,當前港股市場對資金的吸引力已開始體現,明年伴隨基本面向好,「新經濟」投資標的增加,港股估值仍有抬升空間。
瑞銀財富認為,新冠疫苗有機會面世、環球及中國經濟復甦、財政刺激及極低利率等持續對資產價格構成支持,但MSCI香港指數自三季度至今反彈逾10%,已經體現不少利多因素,估值水平不算吸引。當前港股遠期市盈率略高於5年平均值,市淨率則接近5年平均值。估計MSCI香港指數明年盈利增長強勁反彈21%,意味2019至2022年間每股盈利年增長預期5%至6%。但基於基本面缺乏亮點,限制了估值顯著走高,港股明年預計將溫和上漲8%至10%。
招商基金指出,目前港股相較於A股的投資性價比處於歷史高位,長期看好港股市場具有資產稀缺性的新經濟板塊,以及中概股回歸受益的板塊。在外圍不確定因素逐步落地後,國內經濟漸進復甦是接下來的投資主線。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 在「弱美元、穩人民幣」趨勢下,港股中資股的盈利確定性高、低估值的優勢明顯,長期看好港股市場具有資產稀缺性的新經濟板塊,以及中概股回歸受益的板塊。
配置方向上,招商基金建議遵循以下三大思路進行行情布局:一是,順周期板塊具備較好盈利確定性,可遵循製造業投資修復主線,關注先進位造業板塊,以及金融板塊中性價比較高的銀行業。二是,隨著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前期受壓制的半導體和消費電子板塊,有較好的修復空間。三是,隨著消費數據持續回暖,疫苗進程超預期也會對可選消費有進一步的催化作用,關注汽車、餐飲、博彩等板塊。
高盛預計,新冠肺炎疫苗有望短期內面世、中國經濟料可大幅反彈以及「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新機遇等多項利好因素湧現,看好明年中資股表現,估計2021年中資企業盈利增長達20%,維持對H股「增持」評級。預測恆指明年底目標為29700點,較現價有12%潛在升幅。
銀華滬港深增長基金經理周大鵬表示,港股市場當下估值水平在全球主流資本市場中最低,且在不斷引進代表內地經濟新方向的網際網路、科技、醫藥龍頭公司到香港上市,因此,維持對港股市場的樂觀判斷,香港市場依然是全球範圍內性價比較好的投資選擇。
摩根史坦利發表報告表示,將港股評級調高至「增持」,明年底目標價亦調升至28700點,國指目標價亦升至11400點。繼續看好中國及日本股市前景,預期中國股市會繼續跑贏大市,但幅度不及2020年。大摩重申,看好網際網路、非必需消費品、原材料及工業股,予該行業「增持」,亦調高醫療保健股至「增持」;能源及金融股則維持「減持」;下調科技硬體及半導體股至「與大市同步」。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2021年港股將迎來久違的指數牛市。經濟復甦、價值重估,有利於目前價值股佔比大的恆指、恒生國企指數;港股性價比好於A股和美股。港股恒生指數和恒生國指正發生脫胎換骨的進化。隨著指數編制規則的改變,預計恒生指數的行業市值結構在三年內將可堪比標普500指數。投資策略方面,應該遵循「價值重估、成長驅動,做多中國、港股更佳」。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維持港股在接下來12個月的時間之內有望出現盈利修復驅動的上漲行情判斷不變。結構上,重點關注低估值而且存在補漲動能的金融板塊,如銀行和保險等。其它受益於經濟復甦、人民幣升值的部分周期及消費板塊也值得重點關注,例如造紙、汽車及零售板塊。
(責任編輯:DF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