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古代歧義文書,沒有標點的句子,不同斷句意思卻完全不同

2020-12-08 調侃文史

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寫合同,總之是與文字有關的,如果寫得不明不白,那麼就會容易讓人產生歧義,從而發起爭執。有時候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地方停頓,或者用不同的語氣說出來,那麼表達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

這種情況在古時候尤為常見,話說古時候有一個姓張的富翁,他的妻子只給他生了一個女兒,女兒長大之後就招來一個上門女婿。按照正常來說,張富翁應該是要將自己的錢財留給女兒和女婿的。

但是後來張富翁又娶了一個小妾,這個小妾給他生一個兒子,名叫張一非。在張一非幾歲的時候,張富翁突然病倒了,他也知道自己撐不過去,但是擔心女婿為了分自己的財產而謀害自己的兒子,於是就叫女兒和女婿前來談話。

張富翁對女婿說:小妾的兒子是沒有資格繼承財產的,我死後財產就是你們夫婦二人的了,但是你們必須要養活他們母子,不能讓他們流落街頭。說著拿出一張紙條,只見上面寫著: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奪。

這女婿也是先入為主,主動將這句話理解為: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奪。張富翁死後,女婿順理成章繼承家產。

不過後來張一非長大成人,帶著母親回來找姐夫要家產,結果雙方爭吵不斷,甚至驚動了官府。恰好有一個巡視監察的官員經過,經過了解整件事的前因後果之後,笑著說道:這張富翁也是有小聰明的人,他寫下這句話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以及讓兒子回來爭家產。

這位官員說道:其實老樣子的真正意思是「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奪。」雖然是同一句話,但是因為斷句不同,所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最後官員將部分家產分判給了張一非。

由此可見,我們不得不感嘆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有時候同一句話因為斷句不一樣,最終所表示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我們再來看一幅對聯和這個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對聯就是:明日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運少有餘財。這一看上去,這不是罵人的話嗎?不僅叫人晦氣,還走黴運且少財。

但是如果將句子重新斷一下句,那麼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這樣斷句:明日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運少,有餘財。這樣讀上去好像有不一樣的含義。雖然是同樣的句子,但是因為斷句不同,結果完全不同,一種有咒罵的意思,一種有祝福的意思。

這就是文字語言的魅力,大家不要以為當作是故事聽一下就算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就曾經吃過虧,有些不良的商家就會在合同上玩文字遊戲,結果讓人防不勝防。比如合同上的「定金」與「訂金」是不一樣,有時候就是一字之差就會讓人吃大虧。

相關焦點

  • 小學生的翻車作文,因斷句產生的歧義,老師:不能什麼都給孩子看
    小學生在剛剛接觸作文時,寫出來的文章「異常精彩」,常因斷句不明確,不會使用標點符號,讓作文產生歧義,爆出一些金句,讓老師和家長們看到後哭笑不得,還會產生誤會。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學生的「翻車作文」,都是因斷句不正確所產生歧義。
  • 小學生的翻車作文,斷句不正確產生歧義,老師:趕緊讓你爸看看
    小學生在剛剛接觸作文時,寫出來的文章「異常精彩」,常因斷句不明確,不會使用標點符號,讓作文產生歧義,爆出一些金句,讓老師和家長們看到後哭笑不得,還會產生誤會。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學生的「翻車作文」,都是因斷句不正確所產生歧義。
  •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武將瞎斷句,朱元璋差點被武將騙了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學習文章,必須第一步學習句讀(斷句),韓愈《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就是說,學習句讀是學習閱讀文章的基礎。因為古代沒有句讀,也容易鬧出笑話,甚至鬧出悲劇的故事。
  • 《道德經》不同的斷句,截然不同的意思
    雖然世傳本很多,但說到原始版本,我們並沒有發現最早的老子,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道德經》都是傳抄本,沒有一個是所謂的《道德真經》。至於傳抄本,內容有沒有被刪減,甚至有沒有抄錯,這都不好說。就拿王弼本來說吧,有的注文引用是正確的,原文卻在後世流傳中抄錯了。
  • 名偵探柯南:小蘭跟新一玩斷句,新一以為身份敗露,嚇得瑟瑟發抖
    在古代文學的一些語句中,不同的斷句會產生一種甚至好幾種不同的意思。當這種詩文斷句的方式被帶進入了電視動畫《名偵探柯南》中後,他們一樣會產生歧義,發生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毛利蘭與工藤新一很久沒聯繫了。這一天,毛利蘭與工藤新一開始電聯問候。小蘭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居然與新一玩起斷句。
  • 雅思英文寫作中常見的標點問題,讓你的paper避免不必要的丟分!
    在這裡,第二個句子 red 只修飾 bags,但第一個句子 red 可以解讀為修飾 bags 以及 notebooks,因此為了避免歧義,要學會正確使用逗號。第一個句子的意思是「所有帶插圖的圖書都被送到了圖書館」,第二個句子的意思是「所有的圖書都被送到了圖書館,這些圖書都帶有插圖」。在使用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時要注意逗號的使用。
  • 文言文斷句有技巧,六個規律助提分
    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前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在一句話的末了用小圓圈(「。」)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一個頓號(「、」)斷開,叫「讀」。句讀是文言文閱讀的基礎,不會斷句,就難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 日語中沒有逗號也沒有問號?日語標點符號用法大解說!
    除了每段前面只空一個格之外,日語中的標點符號好像也跟中文不太一樣。除了常用的句號之外,似乎沒有逗號,而是用頓號來連接短句,問號也很少看見,另外,引號也不是「」,而是寫作「」。有時候逗號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句子意思也不同。比如大家看看下面兩句:彼は大きな音にびっくりして、路地から飛び出した貓にぶつかった。 彼は、大きな音にびっくりして路地から飛び出した貓にぶつかった。  第一句的意思是:他被巨大的聲音嚇了一跳,撞上了一隻從胡同裡跑出來的貓。第二句的意思是:他撞上了一隻被巨大的聲音嚇了一跳,從胡同裡跑出來的貓。
  • 小升初語文專項複習——標點符號之實戰運用
    標點符號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一環,它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標點符號?我們將如何斷句?我們將如何閱讀?難道在閱讀一篇文章前還要自己進行斷句嗎?今天,我們用幾個題目來講一講標點符號類問題在試題中出現我們如何解答。
  • 位置不同意思也不同——英語句子中的詞序錯誤
    詞法裡學的知識,最後都要用在句子裡去,以表達思想。也就是說,詞和詞要通過一定的(句法)規則銜接起來。知識點:詞序指的是句子中詞的前後順序,詞的位置變化可能造成句子意思的變化。適合學生對象:初三以上。學生糾結點:特定詞的句中位置和特定句子成分的句中位置。出錯根源:語言差異,理解偏差。解決辦法:平時大量閱讀。考前適當做點針對性練習。識記基本規則。
  • 標點符號也要翻譯?
    標點符號表面看去,似乎只是起一個斷句的作用,其實它還蘊含著一些文字所無法包含的獨立的意義。標點符號是原文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與原文的文字合在一起,共同表達原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但是,標點符號在翻譯的過程中,從一種語言文字被傳遞到了另一種語言文字中,它也會發生變異。
  • 這兩個成語出自《道德經》,因人們的悟性不同,理解和用法也不同
    《道德經》在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由於古人的文言沒有標點符號,後人在斷句上就為難了。有的學者斷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出土的文物《老子》一書中,又有一個版本「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標點不同,意思也就大不相同。
  • 這個單詞重複8遍竟然是一個語法完全正確的句子?!
    看到一個句子把我驚到了: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Jonathan Mast@jonathanmast/unsplash請注意!這不是口吃,也不是卡帶!你相信嗎?這是一個完全沒有語法問題的正確的句子!
  • 論斷句的魅力,「寶可夢大師Sēx」登上全球熱搜,網友又嗨了
    正如我們常說的,「中文博大精深」,其實有時候「斷句」也會影響一個句子或者詞語的理解,不只是中文,英文也一樣,譬如最近比較火爆的一個詞句,就因為「斷句」的問題,火速登上了全球熱搜榜,還是不少小夥伴熟知的IP。
  • 英文中——標點符號也是「C」位!
    上期我們聊到語法的正確打開方式,不知道各位家長朋友們和同學們看完之後有沒有去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找到問題了嗎?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之後,是不是想知道高階語法如何學習,在聊這個問題之前,還是先來解決一下上次遺留下來的問題,標點到底有多重要。
  • 2018遴選公文寫作備考:最容易出錯的20個標點符號
    標題位於文章之首,或段落的前面,一般只有一句話,它並不處在句群中,不存在句與句之間的停頓問題,所以,單純從停頓的角度看,標題的末尾完全可以不用句末點號。但如果這個句末點號與語義的表達息息相關,不用句末點號就會產生歧義,妨礙讀者理解,就得用上句末點號。例如: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施之於人?
  • 文言文「斷句」是怎麼出錯的?
    斷句的正確與否說明對文段、句子的理解的正確與否。一般說來,斷錯的原因有如下幾種:一是沒有考慮生活實際,即生活的邏輯性;二是沒有看清上下文的意思;三是沒有仔細推敲句子。一句話,斷句時沒考慮方方面面的問題,只是想當然。
  • 2020年中考語文基礎知識:標點符號
    前者只問不答,要表達的確定意思包含在句子中;後者自問自答,以期引起讀者的注意,但二者均是疑問語氣,因而句末都用問號。     例如:     B、選擇問句雖然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擇項,但仍然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個問號,句中各項之間用逗號。
  • 一年級的孩子:在填標點和造句及看圖寫話中,標點符號用對了麼?
    前幾天有家長在我發表的一篇文章下面留言,說孩子在編寫句子的時候,不能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我們盤點一下一年級(上)的課文和和練習冊以及測試卷。一年級最常用的標點符號一般有:句號、逗號、冒號、雙引號、省略號、問號、感嘆號這七個。這七個中,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又屬句號最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