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整部電影從女主父親偷偷出軌被女兒發現開始,全片穿插著「出軌」這個詞。片中男主女主是高中時期的好友,感情基礎深厚。後來畢業了以後大家各自過自己的生活,卻時常聯繫。每一次女主的失戀,都是因為男朋友的出軌,而男主失戀則是因為「過於」關心好朋友的情況,導致女伴猜疑,分手是理所應當的事。
泰德是琴所夢想嫁給的男人,有才華、能力、帥氣的外表、幽默風趣。由於工作原因,他經常會接觸各國年輕漂亮女性,這讓琴非常沒有安全感,也多次求助潘。猜忌產生與泰德的一次無事殷勤,在琴百般調查,找出證據後,泰德不堪重負,說出了自己出軌的真相。最終琴再給了他一次機會。在仰光金塔的潘得知琴這個決定,立即負氣而走。
因為父親出軌,女主從小就一直都是在缺愛的環境中長大,所以導致她在後來交往的男朋友中一直呈現給人抓姦的場景,不得不贊的是每個場景中呈現的美。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怕失去的我們往往會作為另一種角色去陪伴在喜歡的人身邊。正因為怕一旦關係成為愛情,失去後就不能再作為朋友在喜歡的人身邊。男主潘屬於被動型的角色,在觀眾看來,他早在十年前就有機會確立與琴的戀人關係。
可是他卻說出了「你是我唯一可以自由交談的朋友」,由此陷入了長年累月的曖昧之中。琴在隱性的告白失敗以後,迅速找了一個男朋友「路易」。我本來還以為是跟潘的賭氣,為了刺激潘做的表演,沒想到這一下就過去了7年。女主如此善變的人設放到國產片估計得被罵死。說到這不得不佩服導演的敘事手法。採用雙線敘事很好的掩蓋了這一點,派對上潘和另外三個備胎的互相吐露心聲,使整件事過渡得很自然且有趣味性。
另外,在琴眼裡,潘就是一直換女朋友,害怕潘出軌,所以也不敢說喜歡潘,當朋友就不會有這麼多佔有欲。不過結局是好的,潘勇敢說愛琴,琴覺得潘會出軌,不敢答應。潘就決定放手,琴害怕失去潘,給潘打了五通電話潘都沒接。後來琴和泰德分手了,去潘騎車的地方說想和潘一起看極光,所有問題一定要溝通,所有擔憂都要和對方說,不要藏著掖著。
最後,影片的結局,雖然較為倉促,沒有交代男女主為什麼各自分手了,但這個結局發展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令人忽略的內容是,故事把時間跨度設置為10年,並不是說得到真正喜歡的人要等上很久,而是在告訴觀眾日久見人心這個看似很簡單的道理,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健康長久的愛情應該是已經明白無論對方說出怎樣的話做出怎麼樣的事,都能原諒彼此的親密。所以說愛情建立在友情、親情上,才會忠貞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