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免費入股拿分紅 幸福日子有盼頭

2020-11-30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免費入股拿分紅 幸福日子有盼頭

2020-07-16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中,北辰區依託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黑鳳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發展專業養殖,推進產業扶貧,加快帶動貧困戶脫貧步伐,讓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今年31歲的來明明,是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鎮小寺頭村七組村民,一家四口人,三口人是病號,重活兒幹不了、治病要花錢,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春風,來明明一家迎來了轉機,北辰區政府出資9000元為他家在黑鳳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入了股,來明明家一下變成了合作社的股東之一。

今年5月底,來明明領到了第一次股金分紅990元,他激動地說:「我一分錢沒掏,竟然還能領分紅!雖然這些錢在別人眼裡不算多,但對我家治病、生活,可是起大作用哩!」

今年,像來明明這樣受益的貧困戶還有不少,北辰區政府出資50萬元,為榆林子鎮小寺頭村、中巷村、馬家村、樂安坊村、樂興村的71戶貧困戶在合作社入了股。今後,合作社將按照入股資金的11%分紅,貧困戶們每年共分紅5.5萬元,可以連續分紅10年,一定程度減輕了他們的生活壓力。

黑鳳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是慶陽市的龍頭企業,註冊資金700萬元,擁有一座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5棟標準化雞舍,主要養殖泰和烏雞、綠殼蛋雞、宮廷黃雞、七彩錦雞及其他觀賞雞。經過多年發展,合作社現有社員315名,年產商品烏雞1萬隻,烏雞蛋180萬枚,實現銷售額460萬元。目前,該合作社產品已成功進入北京、天津、山西、陝西、河南等市場。

自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黑鳳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訂單+合同」的模式,向廣大農戶提供雛雞、飼料、養殖技術培訓和產品回收等服務,帶動農戶發展烏雞養殖,成為當地最大的烏雞養殖合作社。

據了解,除政府出資入股的方式外,合作社還優先僱用貧困群眾參與生產管理,按實際工作時間支付工資。年底,貧困群眾將根據出工日數和所佔股份,參與合作社剩餘盈餘的分紅。此外,貧困戶還可以自行出資入股,養殖利潤由合作社和農戶按照4:6分成,市場風險由合作社承擔,農戶直接受益。

黑鳳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勇告訴記者,現在還有不少貧困戶因為缺少經驗等原因,沒能直接參與到烏雞養殖中來。今後,合作社將在養殖設備、飼料等方面對貧困群眾給予全力支持,實現生產原材料統一購進,零差價提供給貧困戶使用,成品雞蛋由合作社統一回收、包裝、銷售。在技術、防疫等方面,合作社也將安排專業獸醫為貧困戶提供免費服務,解除貧困戶的後顧之憂,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奔小康。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免費入股拿分紅 幸福日子有盼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合豐村:「合」力奮鬥 「豐」收幸福
    在村內競相傳唱, 合豐人把幸福唱進了歌裡…… 豐富的文化生活讓村民更加自信、民風更加淳樸,也折射出了在凝心聚力奔小康的路上,合豐村(社區)一邊不斷拓寬致富路,讓居民「富口袋」;一邊營造良好的鄉村文化氛圍,更「富腦袋」,在幸福生活裡實現「雙豐收」。
  • 幸福的日子裡曬「小康」——「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隨手拍大賽...
    共享小康生活的甜蜜。 蘭新天 攝民族團結氛圍濃。 趙睿 攝雙手摘掉「貧困帽」。 張洪旭 攝草原上的格桑花。達明偉 攝牽手的幸福。 程志鋒 攝在草原上,孩童嬉笑奔跑;在廣場上,老人歡歌曼舞;在產業園內,土鄉婦女辛勤勞作;在公園的綠蔭下,一對情侶相視而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10)黑豬養殖成為農戶增收香餑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10)黑豬養殖成為農戶增收香餑餑 2020-12-26 2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布爾津:扶貧車間「轉起來」 日子「火起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布爾津:扶貧車間「轉起來」 日子「火起來」 2020-12-02 19:1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產業興旺,老鄉的日子也越過越旺!
    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中,記者所到之處隨處可見蓬勃發展的鄉村特色產業,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蘊,老百姓在家門口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日子越過越紅火,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信心。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以前的十八洞窮得讓人心痛,現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讓人心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向幸福生活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窗明几淨新生活。我們在房間裡見到了大學畢業正在複習考研的高俊祥,他說:「2005年,我們家和其他村民從臨夏州東鄉縣偏遠山區整體搬遷到這裡,如今已整整15年了。如果沒有移民搬遷,我們不可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 搬出黑土灘 擁抱好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易地搬遷,告別窮日子窗外,雪花飄飄;屋內,奶香濃濃。走進獨格傑大叔家裡,一身寒氣瞬間消散。「這條件我以前做夢都不敢想。」57歲的獨格傑身形健壯,放過牛羊、做過生意,因為「有想法有闖勁」,33歲就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一直幹到現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解鎖幸福的密碼——「先行者」蘇州探路小康紀事
    新華社南京7月6日電題:解鎖幸福的密碼——「先行者」蘇州探路小康紀事20世紀80年代初,向小康奔跑的目標悄然和蘇州這座千年古城結緣。江蘇省蘇州市區一景(2017年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底氣。2019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近2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6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2200億元,進出口總額3100多億美元,在全國地級市中全部穩居首位。蘇州把近八成財政支出用於民生,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和保障水平。要靠實幹守護穩穩的幸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感受小康進程「中國風」
    「小康」以及「大同」,是先輩們憧憬的社會理想,是典型的中國表達。筆者近日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一路走來,途經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穿林海,過草原,進農村,真切感受到農業在強起來,農民在富起來,農村在美起來,感受到奔小康進程中的「中國風」「中國範」。  小康實踐更注重鄉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在物質豐盈的同時,他們正享用著精神大餐:成立了文化大院,唱二人轉、扭大秧歌、跳廣場舞,參加公益活動……村風民俗向上向善,村民日子過得多姿多彩。黃昏時分,一天的採訪結束,記者將踏上歸程。熱情的劉大姐拉出跳廣場舞用的音響設備,放起了耳熟能詳的《好日子》,「陽光的油彩塗紅了今天的日子喲,生活的花朵是我們的笑容……」歡快的樂曲輕柔地流淌在廣袤的梨樹黑土地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我們的「幸福加油站」
    居民在社區養老服務站休閒娛樂「沒事的時候到社區養老服務站坐坐,和鄰居們一起下象棋、看書、健身,生活多姿多彩,這裡成了我們的幸福加油站!」作為保障性住房社區,崩土坎社區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讓居民生活過得豐富多彩,讓社區成為群眾的「幸福加油站」。新建便民服務中心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崩土坎社區於2016年1月正式成立,是一個保障性住房社區,住房以安置房、廉住房、公租房為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黃牛哞哞叫,農民奔小康
    新添了榨草機、粉料機,家裡有房有車,日子過得更有奔頭了!王俊的「養牛故事」還有額外的「彩蛋」,66歲的老父親王德生也跟著養了6頭牛,一年收入數萬元。村裡熟悉的老發小們常說:「走,去王德生家,蹭空調,看液晶大電視去!」「你眼中的小康生活什麼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海有盟,魯渝攜手奔小康
    從渤海之濱到西南山川,從黃河口到長江畔,魯渝扶貧協作踐行著跨越千裡的誓言,實現了脫貧攻堅摘帽和鄉村振興的接力跑,跑出了奔向小康生活的「加速度」。酉陽縣位於武陵山區,由於缺少特色產業,大山糊不住山裡人的日子。「過去每年在外地打工,收入不多,也顧不上家。」正推著小推車搬運飼料的張大哥說,「來到基地工作後,工資加上分紅,一個月收入最多能達到7000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宜農則農,為協助酉陽人民過上好日子,山東省東營市援助酉陽建成了黃河口大閘蟹稻田綜合種養產業園,發展立體農業——稻田裡面養螃蟹。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看精彩杭州樣板」從農田魚塘到城市花園...
    居民在家門口的休閒椅上聊天、下棋,健身房、活動室裡,不時傳來歡聲笑語,一派其樂融融的生活氣息。這樣悠閒愜意的生活,在二十多年前,卻簡直不敢想。「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裡都是農田魚塘,村裡人都靠養魚、養豬維持生計,我們家也一樣,日子過得辛苦。」今年53歲的章琴,1985年嫁到當時的益樂村,每天天不亮就開始勞作,割魚草、趕早集,在田裡、塘裡忙個不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黑土灘 擁抱好生活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06年以來,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優幹寧鎮荷日恆村先後實施兩次大規模易地搬遷,並建成歐拉羊繁育基地、犛牛高效養殖基地、畜產品加工廠、小型冷庫、民族服裝加工廠和小汽車修理中心等6個經濟實體……山還是那座山,村民的生活卻早已變了模樣。易地搬遷,告別窮日子窗外,雪花飄飄;屋內,奶香濃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進營山,感受脫貧奔康感人故事
    7月10日下午,參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集中採訪活動的「雲上高坪」記者隨團走進營山縣城南街道雲霧村和淥井鎮興雲村,實地感受營山脫貧奔康背後的感人故事。在記者採訪時他說,生活的困頓並沒有讓他喪失希望。早些年,11歲的蔡和平遭遇意外,導致神經受損,至雙目模糊幾近失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視力每況愈下,基本不能從事體力勞動,生活極度貧困。2000年,蔡和平鼓起勇氣向縣內有名的釀酒師傅學習釀造技術,掌握了釀酒的好手藝,逐漸擺脫了貧困。「當喝到自己釀的第一杯酒時,我知道,我的生活不再灰暗。」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2020-08-19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馮何秀:小豆腐坊「磨」出好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馮何秀:小豆腐坊「磨」出好日子 2020-07-14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送健康 修道路 興產業 繪就鄉村新畫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送健康 修道路 興產業 繪就鄉村新畫卷 2020-07-15 1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託布裡哈提村幸福生活踏歌來
    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標所在。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村裡交通改善了,環境變好了,大家也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提起這幾年村裡的變化,村民阿衣努爾·哈曼感慨萬千。  「沒有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助,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好生活。」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村民百山哈孜·阿依提哈孜成為了博樂市磊鑫沙石開採有限公司的一名鏟車司機。他從原來給別人放羊,每月2000元,到現在開鏟車,每月能拿到7000元,日子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