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證資管為新手發新基,自購卻選擇資深頂梁柱產品

2020-12-09 騰訊網

記者 黃慧玲

本周新發基金群星璀璨,也少不了爆款常客東方紅。2月19日,東方紅匠心甄選一年持有期發行,募集上限30億元。

最近東證資管發新產品的步履明顯加快。2020年才剛開始,已經發行了四隻基金:一月份發了鑫裕兩年定開、安鑫甄選一年持有,半個月前剛發了恆陽五年定開,現在又來了一隻新基金。

這個節奏在一般公司看來可能不算快,但對東方紅來說,按照這個節奏下去很可能會破紀錄。我們來看一下過往的情況:

東證資管於2013年發行第一隻公募基金,截止目前共成立基金42隻(不同份額合併統計)。其中成立數量最多的年份是2015、2016年,達到11隻。其後數量銳減,保持每年發行4、5隻新產品的節奏。然而,今年開年不到兩個月,已經發行了4隻。

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裡(中間還有一個春節長假),發行數量已經達到了過去全年的量(近三年內)。

發行節奏明顯加快,基金經理卻越來越新。

界面新聞根據wind數據統計,東證資管旗下基金經理平均年限為3.25年,今年以來發行新基金的基金經理平均年限為1.42年。其中,本次發行產品的基金經理年限為0.5年。

再看具體履歷:

擬任基金經理王佳駿,證券從業5年。2017年加入東方紅資產管理固定收益團隊,曾任私募固定收益投資部投資支持高級經理。去年8月開始,和徐覓一起管理東方紅核心優選。今年1月再接東方紅安鑫甄選一年持有混合。

東方紅稱其為「優秀的新銳基金經理」。優秀與否目前尚不知,新確實夠新的。

此次產品定位是「固收+」策略,屬於偏債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資倉位為0—30%。從基金經理的經驗來看,有一定的固收類經驗,對於權益類投資則是完全的新人。

這是拿30%的倉位給新人練手嗎?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再來看一個數據:

前不久東方紅斥資1億元申購旗下產品,每隻產品申購金額1000萬元。其中涉及7隻主動權益類基金,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為4.88年,資歷最淺的也超過了四年(以第一基金經理統計),超過了團隊整體平均年限。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將所有數據用圖表形式展現如下:

至此可以總結:公司自有資金申購的都是頂梁柱們管理的產品,基民申購的新發基金則由新銳基金經理擔綱。

建議想申購的投資者們充分了解再下單,畢竟持有期至少一年。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後陳光明時代的東證資管:百億淨贖回遠超同業 一季報業績糟糕
    在過去5個季度,東證資管曾經引以為傲的主動管理偏股型基金出現了106億份的淨贖回,遠超業內平均水平,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其管理能力的不認可。文/鍾禾輕輕的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卻帶走了一個時代——這是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下稱「東證資管」)核心人物離職後的真實寫照。
  • 東證資管又一員猛將離開,年內28隻基金淨值下跌丨基金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林鵬自2014年9月25日起擔任基金經理至離職,任期最佳回報為219.01%,僅從2017年來看,其管理的東方紅睿華滬港深曾以67.91%的淨值增長率奪冠。對於離開之後的安排,有消息稱,林鵬下一站選擇創業設立私募機構。那麼,東證資管旗下權益團隊將由何人帶領?
  • 又一家,興證資管啟動公募化改造,還有更多大集合產品在路上
    興證資管進一步表示,公司共有10隻大集合產品,隨後將陸續啟動公募化改造,目前已有數只在途。此前,東證資管、國君資管、廣發資管、中信證券,已有多隻大集合產品完成改造;還有海通證券資管、長江證券資管、申萬宏源資管等多家券商資管公司獲得改造批文。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93隻產品進行公募化改造Wind數據顯示,截至近日,累計有93隻券商集合產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資產淨值總計約1500億元。華泰資管旗下的華泰紫金天天發貨幣市場基金以超過400億的總規模成為霸主。從規模來看,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轉型速度仍然偏慢,目前為止,全市場有超過7000億的產品尚在途中。光證資管、國泰君安資管等公募化改造速度領先。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規模近1500億
    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正在逐步加速,無論是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還是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財富管理大潮來臨之時,券商資管正努力應戰。Wind數據顯示,截至近日,累計有93隻券商集合產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資產淨值總計約1500億元。華泰資管旗下的華泰紫金天天發貨幣市場基金以超過400億的總規模成為霸主。
  • 東證期貨:朝著建設一流衍生品服務商的目標繼續前行
    自2018年起,東證期貨積極布局視頻投教領域,由公司資深分析師團隊為投資者普及期貨基礎知識、投資者教育等內容,重磅打造的線上投教欄目「期貨訓練營」與「期貨情報局」等欄目,旨在引導期貨投資者了解期貨市場交易規則和槓桿交易風險等期貨基礎知識,引導投資者根據自身
  • 公募產品隊伍再擴張!大集合資管計劃公募化運作已近千億
    2020年接近尾聲,近期又有多隻券商大集合資管計劃轉公募化運作,記者注意到,除了常見的股基、債基,開始有QDII產品出現。此外,從目前大集合轉公募的整體情況來看,雖然整體進展並不是特別得快,但是大集合轉公募的這些產品,累計規模或已近千億。
  • 資管新規發威 785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資管新規發威 785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5 21:46:11
  • 誰是新「資管之王」?
    兩者差距僅3萬億,或許在未來2-3年,公募基金將成為新「資管之王」。在權益市場的助力下,爆款基金成為資管圈的「網紅」,2020年新基金髮行募集規模已首破3萬億元大關。截至12月16日,新基金募集總規模超3.04萬億元。而此前,新基金募集規模年度最高紀錄尚不足2萬億元。
  • 百萬億大資管監管拼圖終於補齊 保險資管產品定位為私募產品
    保險資管產品定位為私募產品規定:保險資管產品應當面向合格投資者通過非公開方式發行。解讀:保險資管產品由於在性質上為私募產品,不必受制於公募產品的條條框框,因此其投資範圍更像信託計劃,幾乎可以投資所有的債權與權益領域,但也正是由於其產品端期限較長,因此其在資產的選擇上通常以長期限為主,如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2.
  • 天弘基金推出新基楊超「一拖十二」任職3隻基金業績「告負」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共有99家公募機構(包括基金公司、券商、券商資管)累計進行了283次(只)基金自購,總規模達37.14億元,創下自1998年來的新高。 2020年還剩下6個交易日,新基發行出現「熄火」。
  • 疫情期間基金公司自購產品最全名單|基市評論
    我們的理由有三:第一,一般來說,自購不一定預示基金業績會相對更好。有些是為了讓產品更容易成立(比如發起式基金),有些則可歸為營銷手段。但疫情期間的基金公司自購不太一樣。在當時環境下,這種申購是為了增強市場信心的動作,申購對象多數是老產品,營銷的色彩更弱。
  • 券商資管產品排行榜最新發布:科創板開板一周年 戰略配售資管計劃...
    2500隻券商資管產品今年以來收益為正,正收益產品佔比85.56%。分策略來看,除了事件驅動策略外,前5月券商資管產品其餘策略全部錄得正收益,股票策略收益大幅反彈,宏觀策略更是以6.37%的漲幅居於首位。
  • 券商資管產品1-4月排行榜出爐 科創板員工持股資管計劃高收益刷屏
    資管新規使通道業務壓縮,券商主動管理能力成為發展資管業務的關鍵,資產端的投資能力和資金端的資本實力是轉型發展的基礎。雖然在資管新規落地兩年多的時間裡,券商資管規模減少2.53萬億元,但是在經歷了兩年多的轉型陣痛期後,券商資管業務已進入增長新周期。
  • 中國建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副總經理李麗傑:踐行資管新戰略共創...
    感謝主辦方中國證券報·金牛理財的邀請,很榮幸受邀參加論壇,有機會搭建和大家共同交流新規時代資管業務的發展轉型道路。我今天交流的題目是「踐行資管新戰略 共創資管新未來」。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資管行業經歷了黃金髮展期,規模迅速上升到近百萬億元,為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在快速增長模式下,也隱藏著嚴重期限錯配、資金空轉、多層嵌套等問題,存在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
  • 年內集合理財發行規模縮減四成 券商資管轉型提速
    不過,各家資管公司選擇道路不同,面臨的情況也就不一。比如,在公募化轉型時,集合產品的改造、投研團隊的搭建等,需要較長的培育過程;而優化風控體系也是一個方面,對標公募相關制度體系,信息披露、合規風控等都要更加透明化、制度化。未來一段時間內,券商資管的主要精力可能還是集中在業務轉型。
  • 《中國資管科技發展報告2020》發布:資管科技六大核心能力重塑資管...
    在以「科技聯結,生態增長」為主題的金融行業數位化論壇上,京東數字科技集團(以下簡稱京東數科)聯合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畢馬威中國重磅發布了《中國資管科技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未來資管機構呈現兩極發展趨勢,需具備六大核心業務能力 大資管時代競合格局下,各類型資管機構需對自身進行差異化定位,開展錯位競爭,尋找新增長點;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找準戰略定位,向航母級和精品型方向多元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科技賦能與加快數位化轉型;優化組織結構和人才體系,推動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助力經濟產業數位化
  • 13家券商資管前2月賺翻了,華泰國君東方紅前三
    從營收來看,5家券商資管2月營收超過1億元,分別為華泰資管、國君資管、東方紅資產管理、財通資管和廣發資管。其中,華泰資管以3.64億元的營收排名第一,國君資管和東方紅資產管理緊隨其後,分別為2.36億元和1.9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財通資管再次擠進前五,且名次較上月上升一位,以1.28億元的營收超過了廣發資管排在第四位。
  • 券商資管大集合整改提速 7360億元存量產品轉型蓄勢待發
    在政策的助推下,券商資管產品公募化改造不斷提速。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家券商完成22隻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同時,「一參一控」限制放寬、「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也為券商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提供了更大便利,約7360億元存量大集合產品有望轉變成公募產品。今年以來,券商資管產品的市場表現可圈可點。
  • 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科技為舟、數據賦能打造資管新業態
    在資管新規的背景下,銀行理財子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作為早在2004年便已發行國內首支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行業先行者,光大是如何理解新規下的機遇與挑戰,又會在產品布局上有哪些新動向?在資管業務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發展的當下,金融科技又將怎樣影響光大理財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