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全民閱讀時代,對於有手機在手的網民們,不是讀不到資訊,而是怕讀不到真正有趣、有用的書。
而這本《如何寫砸一本小說》,就是有用的、實戰之書。
文無定式,很多書都會教你怎麼去寫,看起來很有道理,學起來難,畢竟,學習得日積月累。
但是,《如何寫砸一本小說》卻反其道而行,堪稱是一本「錯題集」,不是教你如何寫,只教你如何繞開寫作的坑。
不得不說,這本書有很大的吸引人和說服力,越讀,越有信心去寫小說。
作者霍華德·米特爾馬克,著有小說《法定年齡》以及一系列兒童科普讀物。
他寫的書評及隨筆曾發表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費城問訊報》《國際先驅導報》《好萊塢報導》等刊物。
還有桑德拉·紐曼,他著有小說《蛋糕》和《唯一一件人人都做過的好事》以及回憶錄《關於富人的傳說》。
1、書中講了「壁爐臺上的紅鯡魚」,真的是魚嗎?
答案當然不是了,紅鯡魚只是指「一條精心安排的假線索」。
看過偵探小說的讀者,都知道,一本成功的偵控小說,兇手會很難猜測。
表面上看,是兇手為了逃命找了替死鬼,其實,背後設置障眼法的人,是作者本人。
我看過一本內地50後作者寫的小說,全程平鋪直敘,小說看完,內容不值得回味。
因為看過太多的偵探小說了,所以,我有點懷疑是我的問題,我於是讓我朋友也看這本小說(圖書館借來的),她看完也是同樣的感覺。
後來讀了這本《如何寫砸一本小說》,終於知道問題所在了,作者沒有設置「壁爐臺上的紅鯡魚」,男主女主分手就直接分手,沒有別人介入,戀情談得四平八穩,分手時卻分得是莫名其妙。
男二號犧牲就直接犧牲,空有一身本領,一出場就領了盒飯。
完全是紙片人,目的只是為激起女主的復仇之火。
這樣的情況,作者自己知道嗎?
不知道,但是讀者知道。所以讀著感覺味同嚼蠟。
我們寫自媒體文章的也一樣,別人寫這個明星,你也寫這個明星。但是人家寫得有理有據,你寫得自嗨,卻總是不明就裡。
2、書中還談到一個「過多的回憶令故事停滯不前」
這也有一些自嗨的成分。這是初寫小說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哪怕是古龍,有的小說,也會給人一種感覺,但是古龍最拖拉的是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對話,總像是兩位槓精,倒也自成一派。在古龍那個年代,計算稿費的方式和現代不一樣,可能是他開成這種風格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是初寫者,這樣寫,能不能別讓自己的稿子被編輯攔截,最好是放棄這一种放長線的寫法,別忘了,現在是手機閱讀的時代。
3、塑造富有同情心的主角時用力過猛
看到這一句話,我就笑了。
這不是就這麼多年來,很多國產劇的通病嘛。
一直以來,由具有市場價值的小說,改編而成的劇本,再由投資方選定演員。至於演員怎麼樣去演繹一個角色,從作者下筆時,就定下了90%。
電視劇《傾世皇妃》的楚國公主馬馥雅漂亮又善良,還頗懂醫術,可以說是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完美女性了。無奈,叔父弒兄並且篡位,殺她父皇母后,可憐的公主,在太監花公公與蜀國廢太子孟祈佑的保護下,逃過一死。然後男一號男二號搶著要保護她。
還有因為劇組經費不足,經常帶觀眾遊花園的《宮心計》中的女主人公三好,是四品帶刀護衛高顯揚之妻。她自幼家境 還好,有個同齡家婢姚金玲,兩個小女孩隨母入宮,其母江採瓊因金釵冤案而死。
劉三好是佘詩曼扮演,她凡事為他人想,秉承亡母遺訓,整天把"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宗旨,掛在嘴邊,終得幸福圓滿。
但觀眾最多的感受是太假了,真有人性格如此,在後宮怎麼生存呢?
最後,不得不提《武媚娘傳奇》裡的武媚娘,武則天是一代女皇,範冰冰扮演的武媚娘卻各種柔弱,惹人憐愛。如果她是一個瑪麗蘇傻白甜,她能在歷史上留下她的名字嗎?
觀眾就曾經總結到,主演戲時慣用三板斧:蹙眉、淚眼和嘴微張。
以上三個角色,為何會給觀眾一種很假的感覺?
本書作者說:「完美的人很無聊,完美的人招人嫌,因為他們比我們好。歸根到底,完美的人好過頭,反而假。」
這本書,會從一開始的「情節布局」和「複雜感與節奏感」,再細化到「詞語與短句」「 句子與段落」。全方位地教讀者,如何不把一本小說寫砸。
不過,這本書是英文翻譯過來的,讀時不難,如何理解,才難,需要讀者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