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九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送別新冠肺炎治癒者 資料圖 記者 陳帆 攝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腳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進一步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擺在突出位置。明確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完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機制,建立科學系統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市鎮兩級疾控機構、隊伍和能力建設。
6月11日下午,市衛生健康局局長葉向陽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該局正推動理順市鎮兩級疾控機構的關係,增加疾控人員配置,補齊公共衛生短板。
理順市鎮疾控運行機制配齊人才
葉向陽介紹,接下來東莞將從機構設計和隊伍建設上著手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的建設,補齊短板。
首先,從機構設計上進一步完善。從疾控機構設置上看,目前我市只有市疾控中心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其他33個鎮街(園區)的疾控部門都是掛靠在各社衛中心接受鎮街管理,對市一級的管理易出現體制不順、政令執行偏差和延遲的問題。該局將推動強化市疾控中心的地位和行政管理能力,理順市鎮兩級疾控機構的關係和運行機制,從而使疾控部門在重大疫情處置和控制上更加順暢。
其次,隊伍建設需補齊短板。目前,市鎮兩級疾控人員約530人。但根據國家要求的配置比例來算,東莞需要1700多名疾控人員,這一短板需要逐漸補齊。
與此同時,東莞要實施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計劃,改革培養方案。充分利用市級公共衛生醫學中心、三甲綜合醫院資源以及在市級人才項目中加大對公共衛生領域骨幹人才培養力度。建設呼吸、重症、感染以及流行病學、檢驗檢測等重點專科。加大對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等疾病研究所的扶持力度,發揮直屬附屬合作醫學院校等優勢,培養傳染病以及公共衛生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建立首席公共衛生專家制度。加強國際人才合作交流,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團隊。
規劃建設東莞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
面對疫情再次流行的可能性,葉向陽表示,該局將大力推動補齊公共衛生建設方面的短板。在我市規劃建設一所集疾病預防、臨床治療、應急處置、科研培訓、產業轉化、對外交流「六位一體」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東莞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突出新發傳染病監測預警和重大傳染病的研究救治「兩個能力」建設。
優化傳染病救治床位資源空間布局,三甲綜合醫院和區域中心醫院要保障感(傳)染科專用業務用房,加強負壓病房和重症監護病房建設,實施發熱、腸道門診等感染性疾病門急診標準化建設、實驗室快速檢測能力建設、負壓救護車輛設備配置等項目建設。
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感染病區特別是鎮街公立醫院要結合供給側改革,按照獨立分區、功能完備、設施齊全、流線合理的要求,配置可用於應急收治傳染病患者的病房樓或獨立病區。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強化社區預檢分診、隔離觀察、協同轉運、應急處置等功能,加強功能社區公共衛生服務。
同時,建立健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應急騰空機制和流程。探索三甲公立綜合醫院的單體多院區模式發展,當發生疫情時,可實現快速醫院功能切換,緊急利用一個單獨院區轉換成重症定點醫院。健全傳染病院前急救轉運體系,增強全市急救站點和負壓急救車等設備配置,常備充足的負壓急救車。
記者 黃月 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