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問世之前,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在使用由美國搭建的GPS導航系統,雖然後續俄羅斯與歐洲國家分別研製了格洛納斯系統和伽利略系統,但與GPS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導致GPS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了壟斷地位,只要美國願意,他們隨時可以切斷衛星信號,這對其他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隱患,我國也深知這一道理,所以才會抓緊時間研製北鬥,終於,隨著第55顆組網衛星的順利升空,北鬥系統實現全球覆蓋,未來將為各國的用戶提供精準制導等服務。值得高興的是,已經有很多國家與我國籤訂了民用方面的合作協議。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且具備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
北鬥組網衛星數量55顆,美國GPS卻只用24顆
不過,有人要問了,我國的北鬥和美國的GPS都是精準定位,但為什麼所用的衛星數量差距這麼大?確實,美國的GPS僅需24顆就能搞定,而北鬥卻足足發射了55顆才實現全球組網,兩者之間的差距在哪?關於這一問題,千萬不要被外界的輿論誤導,這並不能說明我國的航天航空技術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接下來看一下專家的分析。
北鬥與GPS衛星導航系統的差距在哪?
此前,相關專家就針對北鬥與GPS衛星數量不同做出過解釋,首先,美國GPS的衛星發射較早,在時間上具有很大優勢,當時近地軌道資源很多美國可以隨便挑,但今時不同往日,我國北鬥系統的衛星有一部分分布在較遠的軌道,這種情況下想要確保衛星之間的聯繫勢必會需要增加一定的數量。其次,北鬥系統進行過更新換代,眾所周知,我國北鬥的研製周期較長,在此期間難免會有部分衛星老化,這就需要新的衛星接替它的工作。最後,我國北鬥系統新增了短報文功能等多種新用途,因而在衛星數量上與GPS有著明顯的差異。
不過,相關專家也表示,這些相較GPS多出來的衛星,不僅不會成為負擔,反而會為我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如今,北鬥系統已經成為聯合國指定的四大供應商之一,充分說明它已經獲得國際認可,希望未來北鬥能更好地服務全球、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