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提出測量碳氮氧聚變產生的中微子 可以確定恆星中碳氮氧的...

2020-12-19 硬派科技

研究人員提出測量碳氮氧聚變產生的中微子 可以確定恆星中碳氮氧的豐度

來源:科技日報 2020-11-26 11:39:55

英國《自然》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天體物理學最新研究,科學家報告了太陽次要聚變碳氮氧循環所產生中微子的首個直接實驗證據。測量這些中微子可以為人類了解太陽結構和太陽核心內的元素豐度提供重要線索。

恆星的能量來自氫到氦的核聚變,這通過兩個過程發生:質子-質子鏈反應和碳氮氧循環,前者只涉及氫氦同位素,後者靠碳氮氧催化聚變。

其中,質子-質子鏈反應是與太陽大小類似的恆星的主要能量產生方式,約佔全部生產能量的99%,這一點已得到廣泛研究。但研究碳氮氧循環更具有挑戰性,因為通過這種機制產生的中微子,每天只比背景信號多幾個而已。

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內,博瑞西諾合作組織正致力於研究極其罕見的中微子相互作用,這一聯合研究項目組由來自義大利、法國、德國、波蘭、俄羅斯、美國等多國研究人員構成。

此次,他們報告檢測到了太陽碳氮氧聚變循環期間發射出的中微子,且具有高統計顯著性。他們使用的是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高靈敏度的博瑞西諾檢測器。該儀器由一個大約18米高的容器組成,其中裝有254噸液體,當液體中的電子與中微子相互作用時,液體會閃爍發光,更為明亮的閃光表明能量更高,則更有可能是來自碳氮氧循環產生的中微子。這一檢測器能夠排除或解釋大部分的背景噪音源。在最新的研究中,團隊表示,出現的結果代表了迄今第一個關於碳氮氧循環的直接實驗證據,證明碳氮氧循環貢獻了1%左右的太陽能量(符合理論預測)。

研究人員提出,測量碳氮氧聚變產生的中微子,可以確定恆星中碳氮氧的豐度。據信,碳氮氧循環對質量大於太陽的恆星的能量生產具有更大的貢獻。了解恆星中重量大於氦的元素的豐度(即金屬性),有助於我們了解不同恆星的主導能量來源。

在論文隨附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哥布裡爾·奧萊比·格恩表示,博瑞西諾合作組織的工作讓人們能夠更進一步地全面認識太陽和大質量恆星的形成,其或將為科學界定義未來幾年這個領域的研究目標。

相關焦點

  • 太陽CNO聚變循環產生中微子—新聞—科學網
    博瑞西諾不鏽鋼球體育太陽的藝術合成照 圖片來源:Maxim Gromov和博瑞西諾合作組織   11月26日,《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導檢測到了太陽次要聚變循環產生的中微子
  • 《自然》論文稱檢測到太陽次要聚變循環產生的中微子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體物理學研究論文稱,科學家通過高靈敏度檢測器檢測到了太陽次要聚變循環產生的中微子,測量這些中微子可以為了解太陽結構和太陽核心內的元素豐度提供新線索,將有助於人們了解不同恆星的主導能量來源。
  • 首次檢測到太陽碳氮氧循環產生中微子
    測量這些中微子可以為人類了解太陽結構和太陽核心內的元素豐度提供重要線索。 恆星的能量來自氫到氦的核聚變,這通過兩個過程發生:質子-質子鏈反應和碳氮氧循環,前者只涉及氫氦同位素,後者靠碳氮氧催化聚變。 其中,質子-質子鏈反應是與太陽大小類似的恆星的主要能量產生方式,約佔全部生產能量的99%,這一點已得到廣泛研究。
  • 義大利Borexino研究團隊證實太陽在CNO聚變循環中產生了中微子
    義大利 Borexino 探測器研究團隊剛剛證實了持續數十年的理論,找到了太陽中產生微中子的碳氮氧(CNO)循環的首個證據。研究人員稱這是一項歷史性的成就,因為早在幾十年前,學界就已經提出了有關恆星氫燃燒通道的發光理論。
  • 首次捕獲太陽深處釋放的「幽靈粒子」 證實太陽某些能量來自碳氮氧...
    據報導,太陽深處產生的難以捉摸的「幽靈粒子」首次被探測到,這有助於揭示使大質量恆星發光的反應。在義大利拉奎拉鎮附近的一座山下,研究人員通過一個特殊的探測器捕獲了這些「幽靈粒子」的證據。這項研究的全部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恆星的動力來自氫與氦的聚變,這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過程發生——第一種是所謂的質子-質子鏈,它只涉及氫和氦的同位素。這在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中佔主導地位。然而,在較大的恆星中,所謂的碳-氮-氧(CNO)循環——這三種元素幫助催化核反應——成為一種更重要的能源來源。它還釋放出被稱為中微子的幽靈般的粒子。
  • 科學界發現中微子在許多恆星中產生催化聚變
    麻薩諸塞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約有100名粒子物理學家 Andrea Pocar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本周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份報告,報告首次從太陽中發現了中微子,這直接表明了碳氮氧(CNO)聚變循環正在太陽中運行。
  • 來自太陽的「幽靈粒子」 證實「胖子」恆星的產能方式
    80年前,有科學家提出了碳氮氧循環的理論,這種碳氮氧循環反應是太陽次要的核聚變方式,它產生的能量還不足太陽整體能量的1%,但它卻被認為是較大型恆星的主要能量來源。 80年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想盡辦法去證實太陽碳氮氧聚變循環的存在,直到最近才有了答案。
  • Borexino實驗收集關鍵數據 研究恆星如何發光
    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大薩索國家實驗室進行的Borexino科學合作項目與11月25日宣布,首次探測到太陽通過CNO循環(碳-氮-氧)產生的中微子,這是一項具有歷史價值的實驗成果,完成了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物理學篇章。
  • 對太陽新的研究,顛覆了對宇宙的認知
    「當我們確定宇宙中任何一顆恆星、一個星系或氣體雲中某種元素的豐度時,我們會用太陽作為參考點。」太陽的質量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也使它很好地代表了整個星系。更重要的是,宇宙中的大多數恆星居住在像銀河系這樣的巨大星系中,這使得太陽成為整個宇宙的試金石。此外,太陽非常明亮,天文學家可以非常精確地研究它發出的光的細節。
  • 宇宙中的恆星如何獲得能量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科學家發現了為恆星「充電」的能量循環。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在《自然》周三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物理學家們描述了他們對中微子的發現,這證實了近一個世紀前,即上世紀30年代關於恆星能量是如何產生的理論預測。
  • 中微子實驗完美收官!科學家破解太陽核聚變的所有方式
    這次探測證實了科學家們幾十年來的理論預測——即太陽的部分能量是由碳和氮核的一系列反應產生的。這個過程將4個質子聚合成一個氦原子核,釋放出2個中微子(已知物質中最輕的基本粒子),以及其他亞原子粒子和大量的能量。這種碳氮(CN)反應並不是太陽唯一的聚變方式,它產生的能量還不到太陽能量的1%,但科學家們認為它是較大恆星的主要能量來源方式。
  • 科學家首次破譯太陽核心的第二種核聚變
    核聚變不僅是使恆星發光的原因,也是構成我們周圍世界的化學元素的主要來源。我們對恆星聚變的理解大多來自於原子核的理論模型,但是還有另外一個來源:在太陽核心產生的中微子。 每當原子核發生聚變時,它不僅會產生高能伽馬射線,還會產生中微子。伽馬射線可能會被困在太陽數千年的時間,而中微子則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從太陽中呼嘯而出。
  • 中微子探測器Borexino發現來自太陽的新型「幽靈粒子」
    據外媒報導,義大利一個巨大的地下粒子探測器Borexino已經檢測到一種從未見過的來自太陽的中微子。這些中微子證實了一個90年前的假設並完成了我們對太陽和其他恆星融合周期的描述。中微子是在核反應中產生的超輕粒子,地球上探測到的大多數中微子都是由太陽將氫聚變為氦時產生。但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預測太陽也會通過碳、氮和氧的反應產生另一種類型的中微子--所謂的CNO中微子。現在Borexino首次探測到了這些中微子。
  • 中微子探測器Borexino發現來自太陽的新型幽靈粒子
    據外媒報導, 義大利一個巨大的地下粒子探測器Borexino已經檢測到一種從未見過的來自太陽的中微子。 這些中微子證實了一個90年前的假設並完成了我們對太陽和其他恆星融合周期的描述。中微子是在核反應中產生的超輕粒子,地球上探測到的大多數中微子都是由太陽將氫聚變為氦時產生。
  • 常用鋼適於氮碳共滲後氧化的最高強度及硬度
    若零件表面需要有耐磨性能的要求,則在機械加工後要進行表面硬化處理,如表面淬火、氮碳共滲等。若零件的表面還要有耐蝕性能的要求,則要在其表面硬化的基礎上再進行防鏽處理,如發黑、電鍍等。氮碳共滲+後氧化複合處理是一種能同時滿足耐磨、耐蝕性能要求的工藝,如QPQ技術,它不僅能提高鋼表面的耐磨性能,而且零件表面的耐蝕性能也有大幅度提高。
  • 構成我們的物質從何而來,為何鐵元素是核聚變的終結者?
    人類生存於地球之上,地球這顆星球又與其他星球一起生活在宇宙之中,而宇宙又由物質構成,就像在細胞內有100多種化學元素,其中的氧、碳、氫、氮這四種元素佔我們人體構成的96%,那麼構成我們的物質從何而來?核聚變的反應順序大致為氫元素——氦元素——碳元素——氧元素——氖元素——鎂元素——矽元素——鐵元素……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每顆恆星的內部都有極高的壓力和溫度,所以在恆星的內核可以發生核聚變反應,由於氫元素發生核聚變反應所需的要求是最低的,而且氫元素也是恆星的主要構成成分,所以在恆星內部,核聚變反應都由氫元素開始,產物為氦元素
  • 驚奇:宇宙中最常見的第三個元素不是你所想的那個
    請注意,不僅是需要大量的原子,而且原子在類型上表現出巨大的多樣性,這意味著原子中存在著質子數量不同的原子核:正是這樣產生了不同的元素。我們的身體本身需要碳、氮、氧、磷、鈣和鐵等元素。我們地球的地殼本身需要矽和許多其他重元素,而地球的核心-為了產生所有的熱量-需要的元素是一直沿著周期表到我們發現的最重的自然存在元素:釷、鐳、鈾,甚至微量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