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從文的《邊城》裡,很多人愛上了一個叫鳳凰古城的地方。似乎,世外邊城,藏著我們詩與遠方,初心歸處,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呼喚。
於是,到鳳凰古城,租一套心儀的民族服裝,邊走邊拍邊幻想,留下一段心底歲月,就成了很多人打卡清單。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遊客租了衣服之後,店家卻不允許遊客自拍!要拍可以,必須由店家來拍,理由是店家的相機一萬三,而真正的原因是,店家拍照要收穫不菲的「勞務費」!
若租服不能自由拍照,那還叫什麼我的鳳凰;若能提前得知這一信息,那這店家還有生意嗎?
我們不知道,在這名勇敢的遊客曝光這一事件之前和之後,到底有多少人吃了啞巴虧,是當地特色也好,是霸王條款也好,不過再次讓鳳凰古城蒙羞而已。
這距離鳳凰古城收取一百多塊的門票錢,好是過去了有七八年的時間了,當時古城收費也是掀起了軒然大波。
而在收費的前一年,2012年,我和先生去鳳凰遊玩的經歷,也算不上多麼美妙。
有時候,有些地方,只適合放在書裡、心底,而不適合作為旅遊目的地。
驚魂之始:山路夜行+住店風波
在顛簸的中巴車上,路邊的原生態的山山水水,從白天看到了天黑,也終於審美疲勞了。
在漆黑的夜裡趕山路,是一種什麼體驗呢?
頭暈目眩中,睡不著,卻總會想起一些小說裡的片段,大多和美感無關,就是那種「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的恐怖聯想,雖然知道這就是自己嚇自己而已。何況,這一輛可以坐二三十個人車上,只坐了三五個乘客,總會有點讓人心裡毛毛的。
但,人若能控制人心或者貪慾,這世上也就沒有那麼遺憾或悲劇了。
鳳凰得以聞名於世,真是一種偶然,若不是沈老的文章,就這個藏在深閨的地理位置,也不知道哪天才能被開發出來。
臨近鳳凰古城的時候,河邊的人家燈火就開始斑斕璀璨起來,倒映在水面上、蕩漾在清波裡,如夢似幻很不真切。
等到中巴車突然停了,說鳳凰到了,我們還處於中巴車的顛簸懵逼狀態中……
當時,也並沒有什么正兒八經的景區大門,只覺得轉過一個巷子口,就突然來到了一個燈火晃晃、熱鬧繁華且人聲鼎沸的地方……
這種感覺,就像電影《千與千尋》中,小千邂逅了神明的世界,惶恐中帶著好奇,陌生中帶著新奇。好在,全中國做遊客生意的地方,各種味道的普通話總是不妨礙交流的,而我和老公就分別給幾個中年婦女給拉開了——我承認,那一刻,我嚇壞了。
能把拉人住店這事,做出土匪下山的氣勢,還是中年婦女們幹的,在我的人生經歷中,這是唯一的一次。
等我們好不容易擺脫了這些送上門的「拉客者」,這才痛覺失策了,沒有提前預定民俗。因為同行的那幾個背包客,都是迅速穿越「人牆」,隱沒在大街小巷中……
雖然,我們在摸黑瞎撞中,最後在深巷裡找到了一戶人家留宿,感覺上有了那麼一點掌控感,但是看看那住宿條件和不成比例的房費,實質上也沒多少喜悅之感,好歹不至於露宿街頭吧。
八月底的鳳凰,夜裡有些微涼,來到鳳凰的第一夜,就在些許的驚恐和慌亂中,在一戶人家自己隔出來的客房中,百無聊賴地度過了……
驚魂之二:讓我賣頭髮的老婦人閨蜜團+身後跟著赤膊上身的男人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卻依然淹沒在遊客的浪潮中。
看著他人戴著廉價的假花環或者是苗族阿妹現編的真花環,卻依然興致勃勃,我突然自省道:也許我是缺乏一點兒遊客自覺的,所謂入鄉隨俗,就是不要那麼堅持自我,要做點遊客做的事。
於是,既然做不來傻兮兮地在頭上戴花環,那就在景區的入口處,買上幾套明信片吧,然而那一瞬間,卻不知道該寄給誰。郵寄這種方式,早就遠離日常久矣。
只不過,隨著人流,行走在鳳凰古城的核心景區,頗有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遺憾,身處吊腳樓上,卻無法看到吊腳樓真正的模樣,不能不說很魔幻。
周圍雖然熱鬧,但販賣的又都是大路貨的旅遊紀念品,各種打著手工名義的薑糖糕點,還有出了這裡就再也不會穿的民族服飾,以及被吹得天花亂墜的苗家銀飾……怎麼說呢?
作為景區共贏,這裡有復古的木樓、店鋪還有印滿痕跡的青石板路,還有管理的井然有序,稱得上完美,就是缺少點心動的感覺。
當最初的新鮮感褪去後,就剩下索然無味,要麼遁入河邊的酒吧裡狂歡,要麼就得另外尋找吸引自己的地方……
而我選擇了後者,想走去更遠的地方,也想避開人群。但是我家先生選擇回住宿處午睡,而我就獨自冒險了,這一冒險,就又是驚魂之旅。
就在我覺得身輕如燕,陷入探幽古城的小激動中時,卻發現幾個小腳老太太,一直不緊不慢地跟在我身後。她們穿著那種藍色的民族服飾,身上挎著小包,頗有點小情小調。我一直以為我們只是剛好同路。
直到有一個老太太走上前攔住問,還拽了一下我的辮子,用當地方言說著我聽不懂的話。雖然我聽不懂,但是在她重複了幾遍之後,我猛地福如心至地明白了,她是在問我賣不賣頭髮……
這絕對是超出我的認知之外!雖然,當時我的頭髮很長,及腰長度;我也知道,當時我的頭髮稱得上油光水滑、黑亮且直;我可以把這當成是對我頭髮的一種另類讚美……但我也從來沒想過賣頭髮啊!
深知出門在外,惹不起要躲得起,我笑笑搖搖頭繼續往前走。誰知道,老太太們卻來勁了,一個個上前來問,頗有點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
好在,當時年輕氣盛跑得快,就是欺負老太太們腳小體力跟不上,我拔腿就跑,很快就把她們甩在身後……期間,還遇見了街頭在賣地瓜,印象中小時候的味道。
不知不覺就走出了景區,來到了鳳凰古城旁的縣城裡,開始看見熟悉的街道和開滿全國的連鎖店鋪,到底是心安不少,遠遠地看見前方有建在懸崖上的房子,不由地就以那裡為目的地走過去。
眼前有目標,就不太在意眼前的路,所以走到一條偏僻的巷子裡也不以為意。可能是因為有了小太太們尾隨的前車之鑑,當我再聽見身後有腳步聲時,就格外地敏感。
這一次感覺更不妙,是一個赤膊著上身的男子,此時,我腦海裡儘是關於湖北土匪佬的各種故事影視劇,唯有加快腳步趕緊走出這個再沒有其他人的深巷……
然而,這一次,無論我走多快,都不見我和那個男人拉開明顯的距離。八月的午後,陽光燃燒著熱情,而我額頭低落地卻是滴滴冷汗……
到底要不要跑,糾結良久,巷子到了盡頭,我看到外面喧囂的大馬路,只差要歡呼出來,於是,瞬間提速,躥進了人群中。
鬼使神差地,我回頭看了一眼那個男人,發現他也正在看我,那深情稱不上友善、也並非兇惡,就是寫著諱莫如深四個字。
待我,真正走到那一處建在懸崖上的房子群落底下的時候,已經沒有最初的興奮。不過是建在險要處的一些房子嘛,大多數還是賓館,更沒有上去一遊的興致。
這一路,雖然我是有點大驚小怪,但被嚇到了也是真的。所以,返回時,我堅決只走大路,再也不敢踏入巷子一步。
等走回鳳凰古城的景區時,反而心生親切,我心知,這是對比出來的。
驚魂之三:迷路+夜幕下發酒瘋的青年男女
都說鳳凰也是豔遇的天堂,因為臨水的吊腳樓,幾乎都是酒吧,白天或許冷清,但到了夜幕降臨時分,每一個酒吧都人滿為患。
即使不進去,僅僅是路過,也能從門窗裡透出的歡聲笑語和熱浪,還有門前小黑板上的手寫廣告中,感同身受。
然而,我和先生並不耐煩這所謂的熱鬧,於是兩人攜手相伴遠遠地避開了,走入了岔路,借著三三兩兩的路燈,能看見旁邊一一路過的學校、養老院、小賣部……
還有身邊行色匆匆的人,不像遊客,倒像是住家戶,看來這才是鳳凰古城真正的人間煙火。
街燈晦暗,但頭頂的月兒很亮,一隻狗不聲不響地在前面帶路,時不時地還回頭看看我們,如同著了魔似的,我們就跟著那隻中華田園犬走了老遠……
直到身邊再沒有一個人時,我們才驚覺不知身在何處,四周偏偏又靜謐地令人不安。再一回頭,狗也不見了!
這是「迷路」了嗎?
速速原路返回,雖小有波折,但好歹慢慢地又看到了熟悉的種種物事,一路上因為新奇,倒也很多東西看得特別仔細。
真的是,瞬間,世界好像從一種真空的空白狀態中,恢復了,熱鬧、喧囂、吵鬧、音樂……都是特別讓人期待的存在。就在這一刻,我們好像懂了那些「尋歡作樂」的人之內心——我們內心都是恐懼孤獨和孤立的,熱鬧和狂歡只是證明一種存在的方式。
雖然不至於多喜歡,但也不厭惡。當我們轉到古城的另一端,城牆洞裡,有彈奏著吉他唱歌喝酒的年輕人,三五成群,學生的模樣特別青澀,卻學著滄桑的模樣,真不知道他們哪裡來的那麼多愁和哀傷。
不過,令我們驚訝的是,這些年輕的男男女女,好多彼此並不認識,只是一首曲子、一瓶酒,就能親近起來,更不乏借了酒勁在發酒瘋,大喊大叫、大哭大笑、跑著轉圈的……
這一切體驗,令我們詫異萬分,也與我們印象中的鳳凰相去甚遠。
驚魂之四:坐船買酒
鳳凰古城最值得看的就是那一條河,還有依河而生的吊腳樓。臨別前,我們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坐一坐河裡的遊船,到那上遊去看一看。這些遊船都是隸屬於當地私人的。
坐在水中遊,才知道河底是許許多多的水草,這是一種令人頭暈目眩的恐懼。如果只是深不可測的河水,那未必有多可怖,但是長有水草的河底,卻會讓我莫名地頭皮發麻。總覺得裡面藏著深深地 不可言說的東西。
沒有所謂的山歌、也沒有美麗的女子走過河上的石墩,只有身旁三三兩兩的遊客,坐在另一艘船上,和我們對視,有點傻……
很快,就到了終點,也並沒有到我們以為的上遊,只是一座農家酒坊而已。陳舊的木頭倉庫裡,放了很多酒缸和酒罈子,可以免費品嘗,但是那架勢讓所有人好像不得不買點……
酒的價錢很不便宜,最後我們買了「起步價」的半斤,也百十來塊錢了,對於不懂酒的我們而言,就當是做「貢獻」了。不過後來提回去送給懂酒的長輩,被誇了,說比起五糧液也不差什麼。這讓我們還蠻高興的,心理平衡了不少。當然,這是後話,也是這一次鳳凰古城之行一個光明的尾巴。
最後,因為遊客在鳳凰古城租衣服拍照的事,牽動我在鳳凰古城旅遊的久遠回憶,如今還是這麼地鮮活,但是,若讓我再故地重遊,我好像也沒那份勇氣。
我寧願,讓鳳凰古城永遠唯美的留在沈老先生的小說中。說來慚愧,當初去鳳凰,唯獨漏了與沈從文有關種種的,至今頗為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