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說: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們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肩負著為中華之崛起的重任。一個少年的力量也許微弱,但成百上千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就是一股震動世界的能量。
古往今來,多少中華兒女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我們如今幸福安穩的生活。國家對新一代教育的投入,也是逐年遞增。留學海外的成本並不低,很多優秀的學子,因為拿不出這樣一筆錢,而放棄了寶貴的學習機會。
祖國是我們堅實的後盾
為了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作為我們堅實後盾的祖國,每年都會有很多公派留學的機會。拿到這個機會的人,基本都是國家的頂尖人才,他們通過各類競爭脫穎而出,拿到這來之不易的出國名額。他們也會在國外努力學習,只為出人頭地,報效祖國。
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中國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國家,它沒有強硬地告訴國人不能改變國籍。他只是默默地守護著他圈子裡的人,不言不語,潤物無聲。
在留學生選擇加入外國國籍這件事上,雖然我們會抱怨他們不愛國,但大體上我們是持一種尊重、理解的態度。畢竟我們沒有權利,左右他人的選擇。但是,如果是公派留學生,花著國家的錢去深造學習,卻最終留在國外,為他國增磚添瓦,著實讓人意難平。
在上個世紀,有這樣一個公派留學生,她在祖國的期待下收拾行囊,遠赴美國學習。誰知,在完成學業後,她卻選擇定居美國,繼續做研究。拿著國家提供的錢和機會,為自己謀得了一條光明的坦途。消息傳到國內,令眾人譁然。她就是曾經的上海狀元——袁鈞瑛。
公派留學生選擇留美,引來一片罵聲
袁鈞瑛出生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的上海。她自小品學兼優,是父母的驕傲。為了培養女兒,父母省吃儉用,只為給她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袁鈞瑛也不負眾望,在1977年以應屆生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復旦大學,成為當時上海市的狀元。
世界上並不缺乏學習優秀的人,但袁鈞瑛能從一眾學子中脫穎而出,拔得頭籌,她無疑是優秀的。在老師的建議下,她報考了生物化學專業。在生物化學上,她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她很受老師的器重。很多老師都說,袁鈞瑛未來,不可限量。
從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她考入了上海市第一醫科大學進行研究生的學習,她也在一步步學習中,在生物醫學行業小有所成。在研究生即將畢業之際,袁鈞瑛成功拿到了CUSBMBEA項目的留美學習機會,動身去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袁鈞瑛是優秀的,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學習期間,她跟隨導師進行細胞凋亡機制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導師是2002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Horvitz。據說,Horvitz獲得諾獎,袁鈞瑛功不可沒。
所有國人都期待著袁鈞瑛學成回國,為我國的生物醫學的進步做出貢獻。包括袁鈞瑛的父母。而這對對女兒抱有極大期望的夫妻,卻在某天,接到了女兒打來的電話。在電話裡,女兒告訴老兩口,她決定留在美國發展了。
這對老夫妻驚呆了。在他們眼裡,女兒是拿著國家的錢出國學習的,理應回來報效祖國,怎麼能做出留在美國的決定?在電話裡,夫妻兩人苦口婆心,勸說女兒回心轉意。
要知道,到了這個層次的科研人員,實際上是很少看重金錢利益的,袁鈞瑛留在美國,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做研究,造福人類。而在父母和國人看來,這的確是一種背叛。
袁鈞瑛在父母失望的眼神、國人的罵聲中,留在了美國。憑藉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科研水平,被哈佛大學醫學院聘為終身教授,並在2007年成功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袁鈞瑛的出色不容置疑,她雖然變成了美國國籍,但在她心裡,祖國永遠是她心裡最溫暖、最柔軟的地方。
袁鈞瑛回國建設,為祖國的事業增磚添瓦
在袁鈞瑛在美國小有成就之後,她決定儘自己所能,為中國生物醫學領域的發展做貢獻。終於,她回國了。在2006年,袁鈞瑛成為了中科院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她作為世界上首個死亡基因的發現者,她在生物醫學領域的貢獻,擔得起這個職位。
中國科學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在2002年宣布成立,袁鈞瑛在其中任職中心主任。作為一個導師,一個學者,她是極為認真負責的。她對手下的研究生,極為嚴格。她說,生物醫學是嚴謹的,因為你的手裡掌握的,可能決定很多人生存和死亡的基因密碼。
在她的嚴謹的科研態度的影響下,她手下的研究生無一不兢兢業業,在行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她無私地傾囊相授,也為我國的培育了大量的相關方面人才。
在袁鈞瑛回國後,首先表示歡迎的就是她的父母。在女兒選擇美國國籍之後,這對老夫妻就備受折磨。如今女兒的貢獻,也讓老兩口終於能挺直脊背。
看著父母蒼老的面孔,袁鈞瑛起了改回中國國籍的念頭。可她心裡也清楚,這並不容易。中國國籍作為全世界公認最難入的國籍,一旦脫離,想改回來,難如登天。袁鈞瑛只能用自己的方法,繼續為祖國發光發熱。
袁鈞瑛從事細胞凋零機制的研究多年,是這方面的專家。她的論文也多次發表在《科學》、《自然》以及《細胞》這些世界科學頂級雜誌上,作為同胞,我們是驕傲自豪的。儘管曾今的她,選擇成為一名美國人。但如今的她,也為我國的生物醫學行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國的形式多種多樣,中國同樣是持包容的態度。我們沒有因為袁鈞瑛公費出國,而選擇留美心有怨憤。在她選擇回國之際,我們選擇了接納。謙遜包容,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而愛國情懷,更是根植在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
袁鈞瑛選擇留美的原因有很多,但更多的卻是美國先進的科研環境。這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不過如今,我國的很多科研項目也走在世界的前端。現在我們的實驗室、包括一些先進的技術,是領先各國的。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回國,期待著進入我們的實驗室,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代是進步的,但愛國是不變的。曾經的中華兒女在十分艱苦的年代裡,用血淚為我創造了,如今幸福安定的生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口號依舊在我們耳畔迴響,中華兒女的明天,祖國的未來,一定是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