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梅姨、馬克龍…為何多位西方國家領導人今年不去達沃斯?

2021-01-20 解放日報


每年一月下旬,全球的商界精英都會打扮得光彩照人,不在乎豪擲14萬美元預定酒店,只為在同一時間奔赴同一地點——白雪皚皚的瑞士達沃斯。對他們而言,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最大魅力,莫過於可以擠進全球頂級經濟決策者的圈子,近距離觀察各國領導人、央行行長的所思所想。


然而今年,「壕氣沖天」的上層人士可能會失望:美、英、法等多國政要將紛紛缺席定於22日召開的達沃斯論壇,令這個山區小鎮冷清不少。外媒述評,西方多國「大佬」留守國內、「缺位」達沃斯,反映出世界正處於危機狀態。當他們埋頭處理「失序和混亂」的國內政治之時,應對全球治理挑戰的共同意願也在悄悄溜走。




「世界正在夢遊般地陷入危機嗎?」在年會召開前6天,世界經濟論壇發布報告提出設問。報告寫道,全球貿易戰威脅以及世界大國之間日益加劇的政治緊張局勢是主要的全球風險。多邊貿易規則或將進一步受到侵蝕。


這份報告是在對約1000名議員、學者和商界領袖進行調查後得出的,將為達沃斯論壇的討論提供框架。報告警告,世界經濟前景日益黯淡,地緣政治形勢日益惡化。網絡攻擊和氣候變化等問題均在潛在危險排行榜上位居前列。但上述挑戰都沒有最後一項致命——隨著一些西方大國呼籲「奪回控制權」,全球共同應對風險的意願正在減弱。


在此背景下,主辦者煞費苦心地安排了一系列關鍵問題的討論。在為期4天的會議上,各國將圍繞 「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結構」這一主題,在如何協調各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政策和立場、如何應對愈演愈烈的氣候變化風險,以及如何避免更多地緣政治危機等問題上集思廣益。


然而,西方國家許多關鍵人物的缺席為論壇蒙上陰影。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之結依然難解,國會民主黨人和白宮之間「鬥法」升級,其危害從國內經濟民生領域向對外關係延伸,連累山姆大叔的達沃斯之行。總統川普不但自己將缺席達沃斯,美財長、國務卿、商務部長、貿易代表的行程也都統統作罷。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定於今天向英國議會提交脫歐協議的B計劃,但國內鬥爭形勢嚴峻。剛剛過去的一天,反對黨工黨領導人科爾賓對梅的「約談」提出新條件。被黨爭壓迫得幾乎窒息的「梅姨」,註定無緣呼吸達沃斯的清冽空氣了。


另一個深陷國內泥潭無法自拔的西方大國領導人,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為了應付8萬「黃背心」示威者的第十輪街頭抗議,他呼籲全國辯論還來不及,哪有心思流連於阿爾卑斯山腳的醉人風景?這樣的話掐指一算,在七個最發達工業化國家中,只有三個國家的領導人將會出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義大利總理孔特。


路透社指出,七國集團之外,俄羅斯和印度領導人均不出席達沃斯論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出席達沃斯會議時為自由貿易進行了一番有力辯護,今年則由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率團參加。如此一來,安撫商界領袖的任務將落到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王岐山和一眾央行官員的肩上。


「商界領袖們長途跋涉來到達沃斯,開豪車、喝香檳、做生意;學者和非政府組織負責人則在走廊上尋尋覓覓,希望與決策者不期而遇……然而今年他們將與許多知名人物失之交臂,」《時代周刊》寫道。預計包括大約65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內的3000名與會者將出席年會。如果說2018年是達沃斯論壇「大年」(美國總統川普出席,從而成為有史以來第二位、18年來首位出席達沃斯論壇的美國總統,除此以外還有多位重量級國家元首與會),那麼2019年則是地地道道的達沃斯論壇「小年」。


「主導本次達沃斯論壇的,將是一種對股市、經濟成長放緩和國際政治的高度焦慮,」全球商業資訊服務公司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納裡曼•貝赫拉維什說,「出席論壇的領導人比去年要少,但準備前往的領導人將會設法傳達出信心,安撫企業和投資者緊張的神經。」



有分析認為,今年達沃斯「星光璀璨」的程度大打折扣,凸顯兩個「赤字」。


第一,西方國家社會治理赤字加劇。制度弊病不斷吞噬政治資源、集體理性和社會共識,不能產生服務民眾、造福國家、增益世界的建設性能量,反而加劇世界的不確定性和不安情緒。因國內政治牽制導致全球治理動力不足,正成為西方一些國家的「通病」。


具體而言,川普堅持建造美墨邊境隔離牆、法國「黃背心」運動延宕不止、英國「脫歐」繼續「拖」,雖然各自表現不同,但都折射出民粹主義影響。這既是歐美國家社會分化加劇、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也體現出現有制度失靈之虞和國家治理之困。


英國《每日電訊報》將川普視為西方地緣戰略陷入困境的主要催化劑。從這位「推特治國者」與佩洛西等眾院民主黨人「互撕」、咒罵聯邦調查局搞「政治迫害」、質疑最高法院的那刻起,履行美國「三權分立」職能的管理機構就被裹挾入政治角鬥的漩渦,也讓美國民主機制的合法性受到損害。「川普把支持者與反對者的分歧化作武器,試圖讓公民相信整個制度都被『操縱』。」歐亞集團如是評論。


與美國一樣,歐洲也在混亂中苦苦掙扎。歐洲日漸抬頭的民粹主義正讓主流政黨陷入「治理糾結症」:一方面想實現歐洲一體化的遠大理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移民、財富分配等議題上屈從於決定選票的「另一撮人」。歐亞集團估計,疑歐和民粹勢力將在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贏得37%的議席,比2014年的28%有所提升。歐亞集團悲觀地預計:「2019將是民粹主義勢力在歐洲最大舞臺上獲得真正力量的一年。」


恰如法國民調機構ELABE的總裁伯納德·薩納內斯在評價法國「黃背心」運動時指出的,問題的癥結在於「有兩個法國」。左翼認為環保的代價應該由富人承擔,而右翼則相信根本不應該為了全球治理問題來犧牲法國一國民眾的利益。憤怒和不解充滿了他們的頭腦。「黃背心」運動向多個歐洲國家蔓延,折射了「兩個法國」的境遇在許多西方國家社會都在真實地上演,黨派之間、階層之間充滿了隔閡和分裂。


英國目前的困境則給人更多啟示,令人反思西方民主的預設前提——「理性人」假設的合理性。面對上屆政府「脫歐」公投帶來的惡果,特雷莎·梅不得不吞下兩頭碰壁的苦水,其方案既被國內各大黨派「嫌棄」,又被歐盟懟回。恐怕沒人比梅更了解,被玩壞的「民主」有多麼短視、多麼無釐頭。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指出,去年是歐洲國家出席達沃斯最集中的一次。他們自以為克服了前年的政治危機,因此心氣和調門都很高。但現在看來歐洲乃至西方國家內部深層病根並未停止發作。「這樣一來,今年達沃斯論壇在務虛層面的合作恐怕難有盛況。不過,去年和前年的達沃斯論壇已經做了它該做的事:針對川普逆全球化挑戰,向全世界發出捍衛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和開放型經濟的呼籲。所以說,意願的表達至少在今年不是優先事項,而是要採取實際行動應對川普帶來的衝擊。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執行院長蘇長和教授表示,在歐美國家的政治生態中,對抗式制度體系成為治理赤字的重要制度根源,尤其是政黨變化的不確定性嚴重影響遵約效果,大幅降低了國際合作效率,極大增加了全球治理成本。與此同時,破壞國際關係民主化的現象也在增多,許多需要各國合作解決的全球性問題久拖不決或決而難行。英國脫離歐盟的突發性、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隨意性等,意味著國際不合作行為產生連鎖效應。



第二個赤字是全球治理赤字,這需要各方共同彌合。當前,全球經濟繼續承壓,國際秩序遭遇逆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不斷抬頭。此次參會政要「縮水」了的達沃斯能否依然耀眼,成為各國高層政治人士彌合分歧、展現政治主張的國際舞臺,引人矚目。


發展慈善機構樂施會在達沃斯開幕之際發布的年度財富調查中指出,2018年是富人變得更富、窮人變得更窮的一年。最富有人群的財富增長了12%,而世界上最貧窮的一半人口的財富卻下降了11%。「愛德曼信任度晴雨表」對27國3.3萬名受訪者的調查結果發現,只有五分之一受訪者表示,當前的制度正在為他們服務;70%以上受訪者感到不公平,並渴望變革。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明棋認為,相比G20等全球治理平臺,達沃斯論壇雖說不是全球治理機制,但主要大國領導人在論壇上發表的看法和態度可以在G20、WTO、IMF等框架內進一步討論,對全球治理產生積極影響。


徐明棋指出,從本屆會議的主題就能看出,它旨在解決全球化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既維護全球化的積極效應,又要採取措施克服全球化過程中產生的負面衝擊和不利影響。貿易保護主義、環境問題、收入水平的極化帶來的極端情緒等,都對全球化進一步發展構成挑戰。而不同國家就全球治理採取不同立場,加劇了不確定性——川普政府對現有多邊治理機制持懷疑態度;歐盟和中國等更多國家和地區主張捍衛多邊機制,但在如何調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關係、改革現有機制方面立場不完全相同,有待在博弈中尋求共識。


「總的來說,由於世界部分主要領導人缺席達沃斯,此次論壇可能開成一次缺乏共識的會議。但我也相信,有更多國家會發出仍需維護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積極成果、推動一種新型全球化來造福更多國家、更多利益群體的呼聲。」徐明棋說。


「在各自為政的情況下,如果出現一場嚴重的衰退,各國都難以獨善其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文章提到,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各國央行採取令人矚目的非常規措施,防止經濟崩潰。然而現在的情況比那時更複雜,尤其是政治對央行決策的影響。在美國,川普多次批評美聯儲,美聯儲的靈活性已經不如過去。另一大風險是,政治角力導致的全球貿易關係緊張,德國等國有經濟放緩的可能……「想像一輛汽車行駛在崎嶇不平的路上,沒有備用輪胎。你只能祈禱最好別爆胎。」


牛津經濟學院全球宏觀研究主管加布裡埃爾·斯特恩認為,高層經濟決策者有許多需要亡羊補牢的地方。政治家們應該通過減稅和增加政府開支來刺激經濟增長。他表示:「大型機構確實表現不佳。其結果是民粹主義的反彈。如果你對自己的失敗不採取任何措施,它們可能會反噬一口。」斯特恩擔心,民粹主義的反應「可能引發激進的、考慮不周的」政策,這些政策會調整過度,推高通脹,擴大政府預算赤字。


崔洪建認為,本屆達沃斯在延續往年傳統的同時,將對議題有所擴展,在網絡、電子商務、難民、人工智慧等問題上有所著力。「在前幾年全球化進展順利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討論如何更好更深合作;如今這個邏輯在發生變化,許多國家的視角囿於本國利益。那麼如何合作?我認為WTO改革或許能成為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一同推動全球治理的新課題。中國等國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先統一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再跟發達國家溝通,讓全球化合作能真正造福世界。」崔洪建說。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張全


覺得好看?  就點好看呀!

相關焦點

  • 馬克龍確診後,五常國家就有三位首腦中招,而且還都是西方國家
    距聖誕節還有一周時間,這個西方國家非常看重的節日本該是一片繁榮熱鬧的景象,但因為疫情原因許多國家已開始「封城宵禁」,今年或許是最為「慘澹」的聖誕節。並且在第一波疫情結束後,西方這些高傲的紳士們已經意識到了新冠的危害有多大,但即便這樣,他們在面對第二波疫情仍顯得異常無力,並且已經有多個西方國家首腦「中招」。僅在聯合國五常國家中,就有美英法三個國家的領導人被新冠感染。據觀察者網12月17日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當天新冠病毒檢測中結果呈陽性,已經開始接受7天隔離。
  • 從鞠躬到握手馬克龍確診,細數不幸「中招」感染新冠病毒的國家領導人
    在疫情暴發前,馬克龍總是非常注重接觸,與美國總統川普等領導人擁抱,親吻和拍拍公眾人物的後背。 電視畫面顯示,過去幾周,馬克龍在布魯塞爾的一次峰會上與歐盟領導人碰拳,並在愛麗舍宮迎接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和西班牙領導人佩德羅·桑切斯,拍拍他們的背部和肘部。
  • 2020達沃斯峰會即將開幕 川普恐遭多方圍攻 女性領導人集體登場
    1月21日至24日,來自全球118個國家的3000名政商要人將聚集在這個滑雪勝地,暢談對於世界事務的見解。據外交部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將於1月20日至21日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年會並訪問瑞士。與此同時,出席峰會的中國企業家也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其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無疑是重中之重,他將出席論壇並參與有關「科技軍備競爭」的討論。
  • 法國總統馬克龍確診,已有六國領導人陽性
    截至目前,英國、美國、法國三大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領導人全部中招。馬克龍67歲的妻子布麗吉特也第二次被隔離。今年10月,馬克龍在接觸了一名新冠檢測呈陽性的人後,也進行了一周的自我隔離。馬克龍與其他數十位歐洲領導人一道,包括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於上周四(12月10日)在布魯塞爾舉行了峰會。上周四馬克龍被拍到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德萊恩進行了親密交談。
  • 川普達沃斯演講:種一萬億棵樹,我們加入
    川普還稱,自己要解決財富分配不平等的問題。不過,《衛報》在直播報導中很快指出,考慮到去年全球最富有的億萬富翁(很多是美國人)的財富增加了25%,川普說的這一點值得懷疑。川普的演講幾乎都不會忘記抨擊美聯儲,這次也不例外。川普表示,儘管美聯儲「加息過快、降息過慢」,但美國經濟仍出現了繁榮。
  • 川普達沃斯論壇演講這麼說
    川普說:「我們必須拒絕那些總是預言厄運的先知。現在不是悲觀的時候。現在是樂觀的時候。」海外網1月21日電世界經濟論壇(WEF)第50屆年會(下文簡稱「達沃斯論壇」)於21日在瑞士召開。美國總統川普與瑞典「環保少女」格雷塔·通貝裡在當天先後發表演講。
  • 川普還沒到,瑞典環保少女就開始警告各國領導人:傾聽科學
    據外媒1月21日報導,今天,美國總統川普和17歲的瑞典環保少女格雷塔·通貝裡一同出席了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這也是二人自聯合國第一次會面以來第一次共同參加公開活動。會議上,通貝裡警告各國領導人,要求他們傾聽科學,重視全球變暖問題。
  • 馬克龍確診,密接者都有誰?
    在馬克龍確診之後,多名近期和他有過接觸的政治人物表示,將開始進行隔離,包括法國總理卡斯泰、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葡萄牙總理科斯塔、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等。 據BBC報導,目前暫不清楚馬克龍是如何感染。但愛麗舍宮表示,已經通知近期和馬克龍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告知他們目前的情況。 英國天空新聞網則指出,就在大約10天前,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剛對法國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期間,塞西到訪愛麗舍宮,和馬克龍進行了會晤,馬克龍還授予塞西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 川普和女性領導人通電話時口不擇言 笨蛋蠢貨罵不停
    美國總統川普在公開場合發表談話經常以口不擇言出名,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連和世界領導人通電話也是如此,就算對方是女性,也毫不收斂。 綜合CNN和《商業內幕》6月29日報導,曾揭露「水門事件」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柏恩斯坦說,熟知相關高機密電話的白宮與情報界消息人士透露,當川普和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女性領導人通電話時
  • 法國總統馬克龍感染新冠,是G7中第三位感染的國家首腦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據法新社12月17日報導,法國愛麗舍宮表示,法國總統馬克龍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他將自我隔離7天,其間遠程工作。聲明稱,馬克龍「出現症狀後第一時間」接受了檢測,結果呈陽性。但聲明並未指出,馬克龍出現了何種症狀。
  • 馬克龍高調會見白俄反對派領導人,稱不承認盧卡申科連任白總統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劉玲玲】當地時間29日上午,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立陶宛會見白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季哈諾夫斯卡婭,承諾將對白反對派和政府進行調解。馬克龍28日抵達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展開其波羅的海之行。周二與馬克龍的會晤是季哈諾夫斯卡婭迄今為止最高調的會晤。此前,她曾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歐洲議會發表演講,並會見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以及波蘭和立陶宛的國家領導人。季哈諾夫斯卡婭表示,這場危機應該儘快得到解決,新的自由和公正的選舉應該在今年年底之前舉行。
  • "封城"時我在達沃斯開會,但為何歸心似箭
    1月23日武漢「封城」那天,我在瑞士達沃斯開會,不少外國朋友向我了解情況。我說,細節我還不是很清楚,但我想一定是很嚴重的傳染病,否則不會採取這麼嚴厲的措施。我還講了這麼一個觀點:如果中國模式應付不了這個挑戰的話,其它模式更應對不了了。當時也有朋友建議我在歐洲多待一段時間,避開國內的疫情。但我歸心似箭,覺得在國內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 法國總統馬克龍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盤點曾感染新冠的各國領導人
    當地時間17日上午,據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發布的公告,法國總統馬克龍當日得知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公告稱,馬克龍是因為出現了初步的症狀而接受檢測的。 公告還稱,根據相關的防控規定,馬克龍即開始進行7天隔離,他將繼續以遠程的方式開展工作及相關活動。
  • 加拿大總統貼面親吻梅拉尼婭,川普瞬間黑臉,轉身去吻布麗吉特
    不同於中國含蓄的握手禮儀或是抱拳禮儀,在西方的國家裡,向來都是用一種更親近的禮節來表示對對方的熱情以及歡迎,那便是貼面禮。很多西方國家都有這樣的禮節,在面對自己親近的好友或是親人的時候,會與對方進行貼面親吻,並且在嘴巴裡面發出「嘖嘖」的聲,這表示了親密。
  • 又一個西方國家首腦「中招」,法國總統馬克龍新冠呈陽性
    美國總統也不例外,這一次法國總統被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而這也是繼川普和英國首相詹森之後,又一位國家元首確診新冠。法新社12月17日消息,法國總統馬克龍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發布的公告,近日,馬克龍本人出現了身體不適,而症狀和新冠患者大體相似,而他本人也是由於出現了初步的症狀而接受檢測的。
  • 川普是有多愛打高爾夫
    G20峰會開始後不久,川普就開始在推特上發消息,內容都是關於關於選舉的。 川普發送了多條推文,談論自己尋求扭轉總統選舉結果的努力。 到了10時,川普就離開了用於接入會議的白宮戰情室,前往首都附近的自家球場打高爾夫。
  • 馬克龍見川普老婆很熱情,看馬克龍不在,川普也熱情了一把
    在如今這個開放的時代,特別是西方人,對於愛情是越來越隨心,在愛情前前年齡不再是問題,可是一般比較普遍的現象都是比較有錢或者成功的男人會找一個小自己十幾歲甚至二十幾歲的小老婆,可是美國總統馬克龍卻反其道而行之,娶了一個大自己24歲的妻子。
  • 總統馬克龍確診感染新冠,法國現在的疫情如何?為何不接種疫苗?
    法媒稱,法國總統馬克龍是自英國首相詹森、美國總統川普後又一位確診感染新冠的西方國家領導人。法國總統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馬克龍是在出現初步症狀後進行的檢測,隨後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根據法國政府制定的防疫要求,馬克龍將自我隔離7天。聲明說,他將繼續工作,但所有的活動以遠程方式進行。
  • 馬克龍新冠檢測陽性,歐洲多國領導人相繼隔離
    據報導,法國總理卡斯泰將自我隔離;葡萄牙總理科斯塔辦公室表示,科斯塔處於自我隔離狀態,其當地時間16日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會面;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將隔離至本月24日,桑切斯曾在14日與馬克龍共進午餐。【環球網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2月17日,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發表聲明稱,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天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 「西方缺失」折射多邊主義大勢
    慕安會有著「安全達沃斯」之稱,是國際戰略和安全領域的重要年度論壇之一。今年的慕安會主題是「西方缺失」,而與會歐美國家之間的互動,也似乎在證實這一趨勢。  缺失的是信賴和前景  「西方缺失」這個抓人眼球的主題直接闡述了西方國家的擔憂。慕安會主席沃爾夫岡·伊申格爾表示,如今西方陣營正在變得不那麼「西方」,世界也沒那麼「西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