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石磊磊/文 黃孔瑜/圖
昨日上午,近400位福州梁氏後裔,齊聚鼓嶺柳杉王公園,祭拜柳杉王,追憶梁氏先祖在鼓嶺的創業史。整整1000年前,宋天禧三年(1019年),梁宗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閩,任閩縣主簿,秩滿不歸,隱居鼓嶺茶洋(如今的鼓嶺梁厝村),柳杉便成為梁氏先祖留下的生態遺產。
千年之前 就開始種柳杉防風
前來祭拜的梁氏後人,分布在福建各地,還有來自日本等地的梁氏後裔。
柳杉王公園位於鼓嶺宜夏村的梁厝自然村。柳杉王,原樹高30餘米。因颱風容易造成斷枝,20年來,為了保護柳杉王,樹高被修剪在20米左右。據說,它的樹齡有1300多年。
今年70多歲的鼓嶺村民梁奎東,曾是鼓嶺遊客服務中心的導遊、講解員。20年前,他從柳杉王公園內的原住所搬出。他說,小時候,在柳杉王公園內,民居和柳杉交錯在一起,這和梁氏先祖的拓荒規劃有關。
「梁厝的視野開闊,水源充足,最大的困擾是有大風從北峰吹來。為了防風、擋風,梁氏先祖就在房前屋後,種植高大的柳杉樹。」梁奎東說,在他的記憶中,梁厝的村民都很愛護柳杉,不會輕易砍伐,且這個傳統,保持了近千年。
100多年前,外國人把鼓嶺開闢為避暑勝地。在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中,梁氏後裔和外國人相處和睦,幫他們看房子、幹農活。「洋房別墅種植柳杉,不是洋人的獨創,而是梁厝的傳統。」梁奎東說。
一名梁氏後裔說:「和10年前相比,鼓嶺梁厝變得更美了,一些古厝都重新修繕利用,柳杉等大樹也都掛上了保護牌,冬天還有那麼多花卉。」
福州多個梁厝 鼓嶺歷史最悠久
在福州,至少有四處「梁厝」:洪山橋旁的梁厝路,因接近市中心,而被市民熟知;倉山區城門鎮梁厝村,將打造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此外,在福清市城頭鎮,也有一個梁厝村,而鼓嶺梁厝是梁姓入閩的地方。
在城門鎮梁厝的梁氏祠堂,有一副柱聯:「史館祠曹光州千古,茶洋石壁永裡一祠。」
梁奎東說,《梁氏族譜》有明確的記載,宋天禧三年(1019年),永盛始祖梁宗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閩,任閩縣主簿,秩滿不歸,隱居福州鼓嶺茶洋(如今的鼓嶺梁厝村)。宋熙寧五年(1072年),三世梁伯重自鼓嶺茶洋遷徙永福石壁(現在的永泰赤壁)。此後,梁氏後裔散居倉山城門鎮梁厝、連江下壋、琅岐鎮龍臺以及閩安等地,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在城門鎮梁厝。
據介紹,如今,鼓嶺梁厝,還有二三十戶梁氏後人。他們早已習慣了鼓嶺的生活,常年與柳杉為伴。
據悉,從去年底開始,鼓嶺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給梁厝村的百年柳杉掛牌,並進行一樹一例的保護。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還會挖掘梁厝和柳杉的歷史文化故事,讓更多市民參與到古樹的生態保護中。
編輯:陳林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